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教学 > 【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论述类文章写作

【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论述类文章写作

来源:教学 时间:2019-10-16 08:08:41 点击:

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

论述类文章及其写作探析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体分类较为混乱。究其原因, 主要是语文教育界对“论述类文章”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十 分清晰。过去,课标和高考要求学生会写议论文,现在则要 求会写论述类文章。同时,语文教学中又存在论说文、议论 性文章、论说类文章、论述类文本等提法,这些不同的提法 不仅仅是名称的差异,更反映了我们对文体与思维关系的认 识,反映了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和功能的变化与发展。

一、论述类文章: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 要会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但一直缺乏权威的说 明,让很多人对文体分类产生疑问,不明白什么是“论述类 文章”,为什么要改变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习惯说法。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多年来从事教研工作的思考,我认 为论述类文章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其 写作目的,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谈认识, 提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别人接受;
批评某些社会现象, 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促使社会进步。简言之,为了阐释 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

论述类文章的语体特征主要是阐释、议论和论辩。例如:
①在“讲述”这种语式中,作家不仅可以提供事件的背 景,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而且可以对人物进行评说和判断。

(格非《小说叙事研究》)这种解释说明的语言比较客观,阐释事理条理清晰,不 带个人感情色彩。学术写作中常用这种语言。

②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 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 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 可挤。(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 论辩语言与议论语言相似,只是议论时有更具体明确的 对立面。如鲁迅与主张“送去”者针锋相对,提出“拿来主 义”的观点,语言带着论辩的意味。

根据论述类文章的内涵和语体特征,论述类文章应该包 括学术论文、政论文和时评等。从语体上说,学术论文有两 种:一种以议论和论辩为主,另一种以阐释为主。以阐释为 主的论述文,从内容上又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 两种。过去,教学中习惯把前者归入说明文,把后者归入议 论文,因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所阐 述的事理建立在科学实验与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其客观性 更强;
而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其所阐述的事理,虽然也不乏事实和调查统计数据的支撑, 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它需要社会的共同认可与规约。

论述类文章理应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含在内,这样一来,其文体范围比议论文扩大了,同时意味着结合科学实验的结 论和数理分析的结果,对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进行阐释,也是 完成一篇论述类文章的重要方法。

我们为什么会认可论述类文章这种提法呢?过去,语文 教学中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是根据文章 表达方式的特征来分类的。这种分类方式把握住了写作的主 要方法,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提 高教学效率。但是,它脱离了生活实际对于文体的要求。比 如议论文,生活中有这种文体吗?哪些文章属于议论文呢?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当然属于议论文,那么学术论文、文艺评 论、政论文、时评等是不是议论文?当然也是。但它们的写 法却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学术论文,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果教师统一用一种议论文的格式进行写作教学,势必陷入 僵化的形式主义枯井,导致学生的文章笔法单一、套话连篇、 内容空洞。

论文写作曾经形成过这样一种套路:开头一段提出观点, 中间数段展开,用例证、引证等方法,从正面或反面展开论 述之后,在结尾处联系生活作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议论结 构,不管文体功能,凡是要求写议论文都用这种套路,应对 高考更是如此。由于脱离写作实际,缺乏思想情怀,有人严 肃批评这类文章是“新八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议论性文章”这个概念,也是为了防止把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作为固化的文体来教学。为了改变“新八股”作文现象,高考出现了不限文体的 话题作文。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放宽文体要求,“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之后“文体不限”流行了十多年,产生了 新的套话作文,其弊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陈建 新先生全面分析了这些弊端与危害,他在主持浙江省高考作 文阅卷时,花了很大功夫去阻止这些不良现象蔓延。文体的 本质在于语言,语言即思维。语言没有体式,思维就会失去 规范。我用四个字概括文体不限的弊端:思维失范。

写作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又不能回到传统的文体概念中 去,于是便出现了论述类文章等种种提法。

二、目的与功能:论述类文章的教学分类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把文 体分为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三种。论述类文章主要指专 业性比较强的学术论文,其实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和论著也 是实用性的文章,只不过是为了专业的发展和科研而写。如 果说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就是实用类文章,那么所有文章就 只能分为两类:实用类文章和非实用类文章(即文学类文章)。

但是,这样的分类过于笼统,为了突出其中的学术类文章, 语文教学界便把它独立出来,形成了现在的分法:实用类、 论述类和文学类。

然而,实用类文章、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这三个概 念并不是用同一个标准来划分的。实用类文章的概念是从文 章的社会功能来确定的,如计划、活动方案、招聘启事、会议纪要、消息、报道、综述等,写作方法以说明(现在习称 阐释)、叙述为主。论述类文章的概念是从表达方式来确定 的,根据大学专业的写作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指学术论文, 包括自然学科论文和社会学科论文,它以阐释和议论为主;

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论述类文章主要包括政论文、时评等。

而文学类文章的概念,从写作方式来说,较多运用想象和虚 构,在具体写法上则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兼有议论和 说明,但不能过多;
从社会功能上说,则是非实用性的。可 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这样三个概念的分类,没有严 格按照逻辑学的同层次、同角度来划分,所以并不是十分科 学。

为了便于高中作文教学与评价,我把带有论述性质的文 章都归入论述类文章,包括了实用类文章中的新闻评论、时 评等。根据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我将论述类文章分为以下三 类:
①学术类:科学论文、文艺评论。

②社会类:政论文、社会评论、时评、新闻评论、演讲 稿、杂文。

③个人生活类:学术随笔、读后感、观后感、议论性散 文、随感。

这是按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来分类的。论述类文章这个 概念属于表达方式范畴,在这个范畴里按照写作功能分类, 从逻辑上分析会出现学理上的自洽性问题。然而,任何学理都不可能完全解释现实。教学实际情况是文体的功能分类和 写法分类交织,不能单用。不能采用某一种学理逻辑分类。

如果单纯以表达方式确定文体教学,就会坠入形式主义的陷 阱,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实际上,感受、体验、理解、 阐释、分析、评论、论辩,它们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

我们无法把感受、体验从理解、阐释的语言中彻底分割开来, 也很难把理解、分析从评论中分离出来。实际的写作往往交 织着复杂的表达方式,所以从实际教学需要的角度考虑,按 照写作的目的与功能分类比较科学。

需要注意的是,演讲稿和杂文的归属具有不确定性。演 讲稿如果是学术性内容,那就要归入学术类论述文,在上文 中,我把它放入社会类论述文,是因为多数演讲稿的内容与 社会政治有关。杂文也是一种很独特的文体,它属于文艺性 议论文,写法却很个性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其内容多 与社会政治有关,我因此将其归入社会类论述文。值得一提 的是,鲁迅的杂文从内容和写作目的看,多数属于时评和政 论文,但由于时代的关系,鲁迅采用了杂文的笔法。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在内容及写法上与学术类论述文和 社会类论述文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我以下面的图标说明它 们之间的关系:
个人生活类论述文属于非典型性论述文。虽然也谈学术 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但写法上更加自由,没有学术写作的严 格规约。如随笔、随感等,其内容可能与学术、专业有关,还可能是议论社会,却不需要像学术类文章和政论文那样规 范、严肃,可以采用符合语言规范的个性化语言,带着情怀 表达。但要有论述文的要素,防止感性的语言模糊了观点。

写作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语言思维、表达方式无法按照 逻辑科学整饬。文体是在发展中的,完全按照逻辑的方法整 饬它,就会僵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 自由写作,进入古人所主张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的境界。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这也是对思维的一种 规约。认识论述类文章的不同功能,学会写不同类型的论述 文,不能狭隘地只写议论性散文。

三、论述类文章写作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写论述类文章的目的在于丰富人生感悟,加深对社会的 思考,科学地认知自然世界。从能力上来说,学习论述类文 章的写作能够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发展实证、推理、 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提高思辨性表达的水平。学习论述类文 章的写作不能只在空洞的形式上下功夫,而要与社会生活实 际结合起来,在真实的写作实践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是, 我们长期习惯于按照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教学,还不适应按照 实际写作目的和文体功能的特点学习写作。我之所以按照社 会功能对论述类文章进行分类,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帮助学 生学习写作科学论文、政论文、社会评论与新闻评论、演讲 稿、读后感及观后感等。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符合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今后高中写作教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般来说,在写论述类文章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 括:论述类文章写作要思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引用哪 些完整全面而又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如何 推论?推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对结论的产生 有怎样的作用? 实际上,不同文体的论述类文章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

下面仅就其中几种常见的论述文文体的写作要点进行说明:
写科学论文,要展现自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探索,要 利用数据、实证资料、科学原理支持自己的结论,论证推理 过程做到逻辑清晰、语言准确、表述严谨。阐述道理时要思 考内容是否科学、资料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充分。可从科学 观点的历史发展、社会影响、时代价值等角度,分析科学对 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思考怎样科学地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

写文学评论,要运用语言、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深入 研究作品,确立恰当的论题,能引用作品本身的材料,对作 品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作比较深入的分析,力求视角独特、 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写读后感可以写感受、想象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要 告诉读者你读了什么作品,作品中的什么内容触动了你,让 你生出怎样的想象、联想和思考,分析触动你的原因,也可 以评论作品。

论述类文章包括说明事理的文章。前文已经谈到,由于阐释自然科学内容的文章相对客观,我们会把它当作传统的 说明文,比如杨焕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和周晓 枫的《斑纹》。而同样用阐释、说明的方法,写人文学科的 内容,由于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写作时会感觉隐含着可以 论辩的内容,甚至会生出假想的论敌,比如帕斯卡尔的《人 是能思想的苇草》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因为它们 都具有说理性,都属于阐释事理的文章,所以理应都归入论 述类文章的范畴。因此,论述类文章也可采用以阐释为主的 写作方法。我认为,应该把相同社会功能的文章放在同一个 范畴中看待,给那些擅长客观阐释事理的学生写符合他思维 特点的论述文的机会。至于说明事物的科普文章,还是归属 于一般的实用类文章,不应纳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

我曾经在《文类、文体与作文评价》(《语文学习》2015 年第7-8期合刊)中讨论过优秀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原则,这 里略作修改,增加了一条关于语言的要求,是为六条:
1.要有明确的观点。观点之间不会留下漏洞,没有逻 辑混乱。当然,优秀的论述类文章还得有独特的思想、敏锐 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

2.论据确切、可信、有效。论据与观点之间有逻辑关 联。论据要基于理论、事实、数据,个人的感受不能作为可 靠依据。

3.要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 比、对比、因果、比喻、归谬等,这些基本方法也是思维的基本范式。

5.论述能有效地将观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并引领、丰 富读者的思想。表明观点或者结论的语句合理出现,符合逻 辑推论。

以上六条原则是从思想观点、组织结构、论据论证和语 言等方面进行规范的。至于是否要有精确的细节(具体的叙 述、描写或者说明)支撑观点;
文气、脉络是否能引领读者 自如地读完.全文;
真诚地还是冷漠地陈述事实,要不要尝 试走近并吸引读者,与读者成功地互动交流,等等,这些与 写作的个性风格有关,可以根据个性自主确定。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