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它可以涵盖幼儿园一天生活中所有与教师、幼儿发展有关的问题。
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 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 完成,它是需要通过行动、思考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具有创新意义的某项工作。
在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每一个幼儿园的日常问题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式研究:项目式研究是把这一实际问题和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把 解决问题、形成具有教育内涵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作为研究目的。行动研究是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项目式研究重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实践问题 过程,但不需要课题研究的繁琐过程。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是: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是指教师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成为一个项目,以反思为核心展开行动研究的过 程,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研究。
二、项目式研究的主体与方式 项目式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由教师承担,强调作为研究者的 教师个人既是研究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利益主体。
教师开展项目式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个人项目研究。它是教师 对自己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 索。个人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它的直接目的是教育教学有效 性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②小组项目研究。这种方式是以小型备课组、 教研组为单位,或以班组为单位,因为共同关心的问题组成的研究共同体,就大 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同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小组合作型的分析和探究,解 决实践中的问题,进而为参与研究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三、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经过不断研究、总结和分析,概括了幼儿园项目式研究一般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三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评价阶段;
六个步骤:调查与发现问题、提出与论证项目、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 目实施行动、项目效果观察、分析解释形成项目报告。
我们通过诊断、例谈、叙事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会结合日常教育问题 进行研究,帮助教师在研究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项目式研 究的能力,使他们的研究思路及措施更趋清晰,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课 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一)项目设计阶段 对日常教育问题进行诊断是开展项目式研究的前提。教育问题诊断能 帮助教师科学地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使他们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 策略。我们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现 场诊断的方式,从观察到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为来诊断教师在日常教 育中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同伴诊断、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 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剖,在不断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问题的真实性 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工作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的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 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把项目研究与日常 工作结合起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帮助教师从日常教育生活中寻找问题, 针对一些真实存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项目审议会的研讨论证,最终 将其提炼成项目。
2.关注项目的研究价值 具有研究意义以及富有创意与成效的“项目”,不仅不会加重教师的工 作负担,而且还会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如“提高幼儿餐后活动组织与管理的 有效性”“幼儿园展示舞台活动创新”“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运用角色体验解决幼儿问题行为的案例研究”“丰富班级生活中的角色体验” 等。而有些问题如在同一领域别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结果与做法,或者因为 涉及的因素较多、比较复杂,就建议不作为项目进行研究。
3.关注项目的操作方式 当项目形成后,我们根据项目内容决定项目的实施方式。对于多个班 级或者多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性的问题或困惑,则组建大项目组进行合 作型的分析与探究,并选定项目组长负责项目实施的计划、项目组活动的组织、 项目实施的跟进以及项目总结等工作;对于个别班级或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 值得研究的个性问题,则由该班老师或个人自行实施研究,大课题组给予相应的 支持。大项目组与个人项目并行或穿插进行的方式,使得项目研究有点有面,灵 活自如。
(二)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式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研究现场,以反思、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为 目的的教育科研方式。其实施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强调 研究者在实际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 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
关于项目的具体实施,我们做到了几个注意点:
1.注意项目计划的操作性 项目式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课题研究,因此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首先, 我们要求要明晰和简单,有些内容不必太详细。项目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项目 名称、项目实施目标和价值、项目实施要点、项目完成时间、项目组成员及分工 等。其次,项目计划要考虑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又是具体和不断变化的。因此,项目计划必须留有一定 的弹性空间,可以随着实施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2.注意研究方式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大一班进行的 “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的班本项目研究,就由班级教师独 立进行活动的计划、组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大课题组给予研究者充分的自主权,使研究者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又如,“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 究”这类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则由项目组长负责按时对参与研究的班组或个人 在项目研究中的实施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
3.注意项目组活动的有效性 每月一次开展项目组活动,对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教育实例、个 案、活动案例等以“例谈”的方式,采用教师和专家共同进行案例分析,一例一议, 以此让教师学会对教育案例进行科学分析。项目组通过活动观摩、现场研讨、分 组再实践来剖析反思,互相启迪,通过案例分析,逐步提高教师的案例分析能力。
由于案例来自教师日常活动中真实的事情,所以更能引发教师参与案例分析的热 情,使他们从就事论事说案例走向用教育理论解释案例。项目组对阶段的研究成 效进行小结,并讨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三)项目评价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会以教育叙事、现场观摩、资料比对等方式对每个项 目进行效果观察、分析与评价,并最终形成项目报告。一般来说,我们主要从三 个方面来判断一个项目研究是否有成效:
1.项目研究者的观念是否正确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的研究才可能是有价值的。我们通过案例 分析解读,引导教师学会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故事”等。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 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会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体验,发现自己教育故事的教 育价值,改变原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模式,使教师把目光投向幼儿在 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发现自己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与幼儿行为的关联,并重新审 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2.项目研究前后有无明显改善 教师通过项目研究前后的现场对比、资料比对、数据变化等,对项目 研究的成效做出判定。例如,大班自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后, 幼儿餐后活动的内容明显丰富,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 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小班进行了“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活动”的项目研究后, 家长来园活动从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加丰富且有效。3.项目成果是否具备应用性 教师好的项目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教师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个体或少 部分群体的问题,还应该具备推广性,使得其他人或群体能够沿用或借鉴。因此, 每个项目组完成研究后,都会进行项目报告研究,与全体老师交流与分享经验。
优秀的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作为其他小组或个人解决同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依 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如“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的项目研究”成果就被新一 届的小班年级组作为开展家长工作的参照。
四、为什么要进行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一)可以形成一些高质量的研究项目 课题组先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关于互动墙面的设 计与教育价值探究”“自然角观察记录方式的研究”“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 孩子的积极个性”“在大班幼儿中进行同伴资源有效利用的案例研究”“如何开展 班级图书旅行活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研究”“运用角色体验改 善小班幼儿过度依赖性行为”“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画信活动在幼儿 园的开展与实施”“歌唱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让材料的投放更合理”等12个项目 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涵盖幼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研究的内容包括生 活、学习、家园互动、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深入而细 致的研究,总结了许多值得推广或借鉴的教育策略、实用经验、管理方法,这些 项目较好地提升了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二)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的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思维、研究能力、教育观念的提升。我们从几个方面 来考量教师项目式研究能力的提升:
1.以实践为中心,解决教师的临场问题 项目式研究让教师时刻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与反思的习惯,对种种新 的或老的教学问题、教学困境进行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吃完午餐后总是吵吵闹闹 无所事事为什么班级里能力一般的孩子总是没有存在感为什么孩子们对阅读图 书没有兴趣这许多的临场问题都召唤着教师去学习、反思、实践、改进。因此, 因为参与了项目式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常态就显现出研究的意味。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正是以教师的时机教育情境为研究现场,以研究教师的教 育行为为核心,将研究过程与教师的实践融为一体,引领教师以研究的态度与方 法关注、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其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有所关 注、有所反思和突破。
2.以自主为导向,引领教师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项目式研究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对实践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教师既 是研究的实践者,又是研究的策划人和负责人,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受益者。因 此,在项目研究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自主性也得到 了充分发挥。项目式研究中的一个个小项目,都是基于教师的体验和认识开展研 究的,研究成果指向教师自身行为的改善与自身经验的重构。无论是个人项目还 是小组项目的研究,都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项目式研究切入口小、周期短的特点,以及研究过程与成果表 达的灵活多样性,都有利于教师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激发教师以探究的 热情主动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习以为常的教育经验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 的方法研究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大课题研究的诸多限制,改变了教师在课题研究 中的被动地位,将教师引入到一种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3.以反思为核心,成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
前人所留下的教育理论或经验可提供指导,但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在教学场所的 具体情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情境做出自主的判断和选择,并由教学实践总结 出的“实践性知识”。项目式研究主张教师作为积极的行动研究者,在对教育教学 行为的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即从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 过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实践,促使教师对 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活动乃至相关的事物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因而,项目式研 究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从外塑性发展范式转变为内源性发展范式。
总之,“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内容基于教育者自己工 作的需要,是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内容。在研究中,教师能及时得到专业支 持和同伴互助。同时,项目式研究过程虽然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方法,但是 研究过程体现了教育者的实践理性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专业 素养的核心:学会专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项目式研究既是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作者:陶颖 来源:创新时代 2016年5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