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 指出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并探 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具体途径,旨在为高校 马克思理论教育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摘 要: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创新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研究 我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 义国家,领导人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于一些客 观因素,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 的问题。概括的讲,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存 在如下问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解也存在片 面性。不少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看成是必须完成的 课程任务,只关心是否能够拿到学分,而不关心是否真正理 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是否真正领会了理论中所蕴含 的方法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 的结晶,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掌握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指导实践、指引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自觉、自发地努力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并以此指导实践。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普遍奉行灌输式教授 法,将人脑视为储存知识的仓库,而把教育目的限定在使受 教育者获得一定量的知识上。这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停留在机械讲授理论的层面,缺乏灵活性也脱离了实际, 故而也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其实高校学生不仅接受过较 好教育,而且处于黄金年龄,对国家大事有着极大地热情, 马克思理论教育本身不应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排斥,相反应该 受到他们的追捧,究其原因还在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二、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鉴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亟需创新。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对高校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要变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 高校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 的关键时期,所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传授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担任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 “四观”的重任。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矛头指 向中国,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文化外衣下向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这对一 些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 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亨廷顿在《文明冲 突论》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二十一世纪引起各国争端的最主 要因素将不再是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冲突,而会是意识形态 的差异即文化冲突。虽然这个看法具有片面性和不彻底性, 但反应了未来各国所关注的焦点之一都将是意识形态,各国 将充分利用意识形态控制和文化控制来维护国内统治和国 际关系稳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肩 负引导学生,培养青少年共产主义信念的重任。
2、 要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而要走向各种岗位,广泛的 服务社会。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心理,畏惧竞争;
部分大学 生不愿去基层和体力劳动岗位,只想一步登天;
还有部分大 学生因为找工作受了打击就畏惧接触社会,成了“啃老族”。
针对这些情况,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改革中都可以适 当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说教,而应 该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迫切需要的思想指导。同时,高校马 克思主义理论改革还应留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主性,方便因 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存的问题和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1、教育定位的创新 2、教育主体的创新 3、教育内容的创新 4、教育手段的创新 5、考核形式的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张试卷 的成绩。可以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穿插随堂论文、课堂讨论、 案例评析等,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中开展同学间批评与自我批 评的讨论,这样可以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改 变学生上课松、考试紧、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 真正掌握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历程[M],杭 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方法研 究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4) 3、汪文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论的反思[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4) 4、覃雪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