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士计划 > [有效理答凸显课堂深度]什么事说理课堂

[有效理答凸显课堂深度]什么事说理课堂

来源:护士计划 时间:2019-10-03 07:50:48 点击:

有效理答凸显课堂深度

有效理答凸显课堂深度 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 个环节。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 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 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它通常告诉学生所思、 所答、所做的结果如何,评价他们学习的程度,从而帮助他 们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

那么,目前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师理答行为又如何呢?纵 观我们的科学课堂,不少教师对于理答还不够重视,课堂上 理答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重复理答 不久前,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小学科学六下“物质” 单元的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 上板书“物质”后,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物质,请大家以举例的方式来说 说什么是物质? 生:科学课本。师:科学课本,嗯。

生:课桌。

师:课桌。

生:橡皮。

师:橡皮。

生:说话的声音。

师:说话的声音。

……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不断重复学生 的发言,可是这些重复都有必要吗?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 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对于像“科学课本”“课桌”“橡皮” 这样的物体是物质,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此时教师的重复浪 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环节显得拖沓。不过, 对于“说话的声音”的重复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般的 学生对于空气、声音、火等一些不能直接触摸到的物体是否是物质存在着疑惑,因而,教师此时的重复旨在引起全体学 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概念。

二、简单理答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 价为主。于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表扬当成 了廉价的奖品,课堂上使用频繁,在一些公开课上,表扬声、 鼓掌声不绝于耳,“你真棒”“真聪明”……频频出现,更 有教师在课堂上大把分发小红花、小苹果等作为奖励。确实,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课堂上从始至终充斥 着这样的简单理答,课堂热闹有余而理性不足,此时的学生 则内心浮躁而缺乏深思。

三、错误理答 有时教师由于受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在教学中不经意 出现个别错误的理答。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水》 这一课时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一生答:“透明的。” 而教师居然竖起大拇指表示表扬该生。透明跟无色是完全不 同的概念,显然不仅是学生,教师在这里也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作出了错误的理答。

特级教师孙双金曾在一书中这样阐述:“课堂理答在教 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理答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 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
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作为一名一线的科学教 师,如何才能做好理答呢?我认为,不妨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延时理答的策略 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答”都是即时就 “理”的,可是,有时教师也不妨拖一拖,采用留白教学策 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进一步的展现。请看以下一则教学片 断。

四下《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分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带有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后,并展示检测结果为: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生:我认为是1和2和4之间有导线连接,3跟1、2、4之 间没有边接。应该说这个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快的,一般的学生看到检 测结果,马上会想到的是1、2、4之间都有导线连接,而他 省略了1和4之间的导线,思维已经进了一步,可是教师该如 何理答才合适呢?表扬他?显然这样做会导致其他同学的 思维得以限制。

我们看到,执教教师什么话也没有说,他只是用鼓励的 目光望着其他的同学。慢慢地,其他同学的手也渐渐举了起 来。上来展示了不同的连接方案。

这则教学片断中,执教教师就采用了延时理答的教学策 略,无声胜有声,显然比单纯的问“还有吗”更胜一筹。

二、追问的策略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的问。这是一 种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理答策略,及时有效的追问是教师教 学机智的展现,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好的追 问无疑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请看以下两则课例:例一:教学三年级上册《水》一课时,教师出示一杯白 醋和水,请学生想办法判断哪杯是白醋,哪一杯是水。

生:我们可以闻一闻。

师请该生上来闻闻两杯液体的气味。

生:1号杯是白醋,因为它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而水是 没有味道的,所以2号杯中装的是水。

师:酸酸的味道?你尝过了? 生:应该是气味,水是没有气味的。

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呢? 引导学生展开尝味道分辨不同液体的活动。

在这则教学片断中,显然学生的语言有误,混淆了味道 和气味,把醋的气味说成了“酸酸的味道”,教师比较敏锐, 马上意识到了这种错误,“酸酸的味道?你尝过了?”这一 次的追问旨在提醒学生纠正错误,而第二次追问:“那怎样 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呢?”则指向用尝的方法辨别液 体味道的教学活动。例二:五下《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一节比较经典 的课,课一开始,教师就展示了一个教学情境:马铃薯在一 杯水中浮,在另一杯水中沉。

生: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水里面加入盐,鸡蛋就会浮起来, 我想马铃薯也是这样的吧。

师:这只是你的猜想,怎么才能知道今天在这里的两杯 是什么水呢? 生:尝一尝。

师:在我们不清楚是什么液体的情况下能轻易地尝吗? 你确定安全? 生:那烧一烧吧,如果有盐的话可以烧出来的。

另一生:我们可以自己来做盐水试试,看看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在这则教学片断中,教师的三次追问都非常到位,促使 学生进一步地思考。教师在这里充分地发挥了科学学习引领 者的作用,教师的追问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教学活动的进展, 使教学向纵深发展。

三、多主体理答的策略 教师作为理答的主体是我们常见的,如前面几则课例中, 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了适当的理答。不过,有时,我们可 以改变追问的主体,即不一定都由教师进行理答,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把“球”顺势抛给学生,让学生来进行适当的理 答。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五下《金属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在 观察了铜球的热胀冷缩后,拿出一个硬币,问:“这个硬币 会不会热胀冷缩,如果来验证?” 生:用秤来称一称。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把球抛给了学生:其他同学觉 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不行,秤只能称出重量变化,而我们说的热胀冷缩 指的是体积变化,秤是称不出来的。

师:那你认为怎样才能观察到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量一量它的长度有没有变化? 师再次抛向学生:你们觉得呢? 生:可能变化很小。

有学生从刚才铜球热胀冷缩实验中得到启发:做一个环, 开始刚好让硬币通过,加热后,看看是否还能通过这个环。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这则课例中,教师始终没有作出直接的理答,一次又 一次引导学生进行了理答,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 发展,实验的方案得以完善,学生的倾听习惯更是得到培养。总之,理答作为教学提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成功与否 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作为一名一线的科学教师,只有 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理答,采用合适的理答策略,才能使我 们的科学课堂凸显深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