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 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 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 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 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 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 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 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 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 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最短最好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闭门思过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太守。他善于听 取部下的劝告,积极采纳好的主意。他在东郡当官三年,号令严明,办案果断迅 速,结果,社会风气大大好转,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后 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几年,他从不到地方巡视。
有一次,有一个部下劝他到下面走一走,视察一下各地县官的政绩。
韩延寿说:“各县都有贤明的长官,督邮也能明辨善恶,我下去巡视恐怕用处不 大反而增加麻烦。” 部下说:“现在正值春忙时节,下去也好看看农民的耕种之事。”韩延 寿只好出行。
他刚走到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有兄弟俩因争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状。
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却不能救化百姓, 结果导致民众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辱,责任全都在我身上, 我还是自己退职让贤吧。” 第二天,他就推辞称病,闭门思过。地方官员见他这样,也都深感自 己失职。
韩延寿的举动也深深感化了争田地的那兄弟俩,他们两人由互争变为 互让,并且主动前来请罪。韩延寿非常高兴,亲自接见,并以酒肉热情地款待, 勉励他们知错能改。
这件事让当地老百姓和官员都对韩延寿更加敬重。
从此,在冯翊再也没有争讼之事发生,韩延寿颇受吏民爱戴。可惜, 树大招风。
身居要职的韩延寿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萧望之的嫉妒与陷害,被盖 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斩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几千人送到刑 场,扶老携幼,攀住囚车,进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见他的名望和声誉。
最短最好的成语故事大全精选:谈笑自若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因有战功, 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孙权和刘 备的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 待劳,奋勇击退了吴军的先头部队。吴军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 然后再进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 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 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 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
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发, 射死射伤不少吴兵。这时,城中吴军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 平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 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的固守,曹军无法攻 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 了胜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