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译译员主体性的本质与内涵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主体 在对象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 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口译过程的主体是 译员,其主体性包括三个方面:主观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 性。三者辩证统一于译员的主体性。口译译员在翻译过程既 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创造力,又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如两 种语言的特点、风俗习惯、文化差异、审美观等。
二、DanicaSeleskovitch的口译模型基本假设 (1)口译是一种有人的思维参与,受译员因素影响的 心理活动;
(2)口译的对象是话语的含义,而非承载意义 的语言外在;
(3)口译是一个意义的理解与再表达过程, 同时伴有在语言组合结构相似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符号的代 码转译活动;
(4)语言和思维是可分开的;
在认知系统的 参与下,译员在解码过程中将理解到的意义与源语讲话的语言符号和结构分离,以非语言的意识状态保存在大脑中。
Seleskovitch提出的释意模型虽然明确了口译信息的两种 处理方式,但译员的主体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口译译员主体性的发挥 1.译员的语言认知 口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体现译员的主体性,带有鲜 明的个人色彩。译员语言认知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又有后天因素的制约。在认知系统的参与下,口译活动是指 译员将源语讲话内容进行解码,并把理解的意义与源语讲话 的语言和语言结构分离,通过短时记忆以非语言的意识状态 储存于大脑中,最后按照活动对象的具体要求重新组织语言 结构,输出目的语。简而言之,口译的过程涉及语言信息的 输入、语言符号与结构的分离和和输出目的语三个部分。译 员的主体性发挥要求译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基于语言认知, 从语言、文化、社会等多角度提高自身的能动性,充分了解 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及对相同事物概念的表达方式。
2.口译中信息处理策略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人类的信息处理包括感知信息、短 时记忆信息和尝试记忆信息,口译过程中译员主要依赖于短 时记忆能力。口译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源语的输入 和解读;
第二阶段是译员对语言信息的加工;
第三阶段是译 文的产出和解读。第一阶段,译员根据所输入语言的词汇、 短语和句子,与长期记忆中的词汇进行对比、匹配,确定其意义,最后根据关键词、关键句或段落意义,确定源语讲话 的整体意义。第二阶段,在感知和理解源语过程,译员根据 长时记忆中词语和句子模型,对源语意义进行词语、句法、 表达方式和意义等方面展开广泛联想,这一过程即认知心理 学的“激活”。假如译员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激活”过 程会比较慢。相反,译员如果经历了有效的实践锻炼或专业 训练,长期记忆中就会储备相对应知识和问题解决方案,就 能进行快速检索、定位和提取。对比分析译员的主体性发挥 取决于两个方面:①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
②实践或专业化 训练。第三阶段,即译员的表达(语言输出)过程。译员首 先明确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框架,然后检索和构思符合表达特 点词项、短语和句子结构,确定发音后说出该词项,同时检 索下一个要说出的词项并确定其发音。这一阶段,译员按照 活动对象要求自发表达思想,源语形式已不再有约束力。只 有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各方式之间相互配合、互相 促进,同时译员又要发挥能动性采取适当的变通或补偿策略, 才能顺利完成口译工作。
3.口译认知语境构建 口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必然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完成。
离开语境,源语无法等到充分的理解和译出。语境是由一系 列语境假设构成的心理构建。口译中的认知语境包括源语讲 话人的认知构成、译员的认知构成和目的语对象的认知构成。
对于译员而言,其认知构成就是专业知识储备和口译技能。认知语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口译对象的认 知能力和认知语境影响和制约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主体性的 发挥。口译过程中,受认知环境差异影响,译文不能与听众 的认知环境产生最佳关联式,译员就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变通 或增补策略,根据关联原则,在译文中重新进行语码选择和 信息调整,使听众以最少的信息处理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
四、结语 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始终贯 穿于口译过程。译员的主体性发挥对口译的效度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与 日俱增,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有有口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 为当务之急。笔者从译员的语言认知、口译中信息处理策略 和口译认知语境的构建三方面对译员主体性进行分析,为口 译实践及译员培养等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满足社 会的需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