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显性教育的理论思路 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它们间 的相互联系。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其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科学 方法的过程,而科学方法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是连接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 的纽带,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才有可能上升为知识形态。
物理理论的应用同样需要科学方法的参与。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物理学知能结构 理论认为,以科学方法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可以展现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表明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学方法处于物理学知能结构图的中心,分别与其他四个部分相连, 发生着单向或双向作用。不同部分之间也会发生联系,但这种联系须经由科学方 法才可以实现。
三、显性教育教学实践 从物理教学实践来看,科学方法教育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知能结构的两 条路径上。
(1)物理现象→科学方法→物理知识。这一路径反映了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杨振宁指出:“绝大部分物理 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然而,从物理现象出发并不能直接 得到物理知识,人们必须经过科学方法的加工整理才能获得物理知识。
科学方法支配着知识的演化和发展,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一只无形的 手,物理教学不仅要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组织教学,还应该将这种逻辑显现出来, 使学生既能体会到逻辑的力量,又能掌握这种逻辑发生的条件和步骤。同时,科 学方法具有知识加工、获取和建构等功能,“应将方法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视为知识的脉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进 行科学方法教育需要与知识教学相结合。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础和基本方法。例如单就《实验探究加速 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基本程序:实验原理如何设计,实验具体需要如何操作, 实验数据如何处理,每一个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设计原理时 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从而确定a跟F、M的定量关系;
使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还是用 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加速度;
操作前,通过让小车在运动轨道上匀速下滑,以平衡 摩擦力来减少误差,运用了等效替代与平衡的思想方法;
当盘和砝码所受的总质 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就可以让它们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用到了 近似的方法;
运用图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使这图线反映的物理规律更形 象、更直观;
横轴以l/M表示,这种将被测量量作某种更换,恰当选择横轴表示 的物理量更科学和准确……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应用了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图 像法、化曲为直法以及比例系数法等科学方法,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形成规 律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比较和分类、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得出物理规律 ……显然,物理教学应该分析和择取其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进行这些科学方 法的显性教育。
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必须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必须讲清楚科学方法, 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通过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还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的 精髓,平时就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有帮助。
(2)物理知识→科学方法→延伸和应用。
这一路径反映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科学方法决定了知识的应用和 发展,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知识才 会形成清晰、严密和灵活的认知结构,才能不断地接收和包容新的知识,人们也 只有熟练地掌握科学方法,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某种情况下,知识本身也是具有科学方法的意义。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伸和扩展也要运用一些科学方法,教师要将解决 物理问题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显化出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例如,由物体受 一个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扩展到几个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要运用等效方法加以过渡和连结,这个“等效替代”就是科 学方法教育因素。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也可以很好的融合物理科学教育的培养。比如图像 法是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平时的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习题提高学生 识图和作图的能力,如图像表示的是哪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是什么,图像中的斜率、截距、图像下所围的阴影面积的意义、极点坐标和交点 坐标的意义是否理解,图像中还隐含了哪些物理变化规律…… 科学方法的学习有助于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 结构呈网络化,有助于學生借助科学方法解决新的问题,促进迁移。明确了科学 方法在物理学知能结构中的核心地位,物理教学中应该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方法。
作者:周涵 第2篇:重视物理学习过程强化科学方法教育 1“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 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 用。该目标的提出旨在将学习侧重点从传授和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向知识的探 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1]对 过程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内容进一步说明,只有使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学习 活动(如觀察、实验、调查、分析、交流、评估等),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培养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 新能力,掌握物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实施中存在的困难 2.1对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三维课程目标中,过程目标具有更为长远的意义。因为随着信息技 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多样化和便捷。然而,通过“过程与方法” 教学,使学生经历和科学家相似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渐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的作用,最终提高自主学习 能力,对其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共 同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然而,目前物理教学中较多偏重知识,或者搞形式化过 程。这不仅导致学生获得的感知和体验较少,而且对科学方法掌握不够。
2.2过多关注“知识线索”,忽视“方法线索” 物理知识是从大量物理现象中概括出共同属性,以及不同属性之间的 联系,抽象本质特征,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教材编写是根据新旧 知识之间的知识结构,利用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加工获得物 理知识,科学方法是物理现象转化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现行教材中科学方法较 多隐含在“知识线索”中,使得教师对“方法线索”关注不够,或者把握不清楚。
鉴于这种现状,徐敏娜提出了“知法并行”教育模式[2]。她建议以教材 中的知识建立过程和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为基础,整理出知识和科学方法线索,使 “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这一教学模式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2.3教科书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实现过程目标带来了困难 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生生合 作等需要交互完成。由于不同地区学校和师生在城乡、层次等方面有差异,教材 仅仅是在总体上把握三维目标。教科书在列举一些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或者陈 述相关过程之后,要求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没有预设的结论和固定的 方案。这对教师教学造成了一些困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综合分析后选 取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案。当所提供的方案在教学条件不允许或者对激发学生兴趣 等方面不理想的情况下,还需对教学进行再创造,使得设计的过程更加贴近学生 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状况, 以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2.4对“过程与方法”内容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已经有所关注,对教材涉及的基本科学方 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已经有所认识。但对具体的科学 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能力要求掌握不透彻,对各种物理科学方法的内涵和 本质理解不够深刻。这些内容在课标中有详细的阐述,需要加强对课标的研究和 学习。同时,针对教材是将科学方法较多隐含在知识建立的过程中的状况,教师 应加强理论学习,熟悉科学方法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然后充分挖掘方法素材,准 确把握各种方法的教学目标,最后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3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策略 3.1加强过程目标设计,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教学目标是师生双方活动的依据,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详实具体 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充分发挥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确保过程目标和知识 目标同步完成。
3.1.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相应的过程目标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教材为客体,教师为引导者的“三体 结构”。教师所设计的过程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对学生的身心状况、 认知发展特点、学习需求等要有足够的认识,使得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同时,学生在对物理知识、思维、情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哪些物理科学方法, 掌握到何种程度,都应该有详细的目标。
3.1.2围绕课程总目标,合理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综合分析。
因此,“过程与方法”首先应该贯穿在知识学习之中,使“过程与方法”为知识学习 服务。如果脱离知识谈过程的丰富和方法的多样,最终将使学生一无所获。其次,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经历探究 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自然的奇妙,强化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也能培养乐于探究事物奥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情感和科学意志。因此,教学 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安排需要从三个维度构思,达成一个整体思考,使教育效果最 佳化和最大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是我国物理课 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之一。我国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七个 要素。对于不同的要素,需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例如:问题的提出这一要 素,教师应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 动发现和构思科学问题;
或者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 提炼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要素是科学创新的源泉,教学重点应该对 研究的问题有所感知,以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并 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在一节课或者短期内经历丰 富的探究内容显然不现实。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对探究课题的能力结构和学生实际 进行分析,选取核心探究要素,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经历部分探究要素。在长期的 教学中,学生便能够经历全部的探究要素,并理解这些要素的本质、方法、过程。
3.3按照科学方法的特点,选取教学模式 黄恕伯老师指出:“相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而言, 物理科学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
程序性知识相比陈述性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难度,通过讲方法并不一定能使学 生理解方法。因此,一些学者如曹昭全、徐志长分别阐述了隐性、显性方式的内 涵后,提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采用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3]高中物 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思维方法。物理方法(如比值定义法、理想 化方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等)结合了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应 的操作过程,其可操作性较强,可以明确地教授给学生,宜采用显性的教育方式。
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抽象等,只能在思维层面上对解决问题 的基本思路进行指导,无法给出具体的步骤和途径,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思 维方法宜采取隐性的教育方式。例如:在讲授概念和规律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综合、概括的过程中渗透思维方法。
3.4选择有效教学方式,丰富学生感知 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对话,指导学生推理、阅读、练习巩固,进行实 物演示或实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等常规教学方法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践行 着过程目标。如果认为只有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过程目 标,那完全是对新课改理念的狭隘理解。落实过程目标有多种教学方式,凡是使学生有所体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表达能力的教学 方式都是有效的。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科学研究模拟、差 异性物理实验、课外调查、收集资料后交流、学术性的趣味游戏等多样化的方式, 丰富学生感知,增强体验。
4结束语 优化中学物理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的顶层出发,整合三维目标,创 新教学思路。重点是强化“过程与方法”,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选择多种有效的 教学方式,提高學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实践意识,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和 科学态度,促进方法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甄建国 第3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所谓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手段,有针对 性地传授科学研究方法,用科学方法训练学生,在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的同时,提升科学素养。生物实验的展开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持,二者是相互依 存的,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对科学方法教育给予高度重 视,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科学体系奠定基础。
一、科学方法的定义 “科学方法”的定义较为广泛,并且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含义也在 持续丰富发展。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科学方法即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活 动,是为了处理某一实际问题从实践或者是理论上采用的方法及手段的总和,也 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主要工具。现阶段,关于“科学方法”最为系统全面的定义 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以及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以及操作方式。[1] 二、将科学方法运用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方法产生影响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同时, 还应当熟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方式。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方法之后,可以快速找到思考的方向,明白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 在生物學的实验之中,学生需通过观察、假设、实验以及分析等基本 方式,处理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并且得出实验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当中, 倘若可将这些方法提炼出来,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发现问 题所在,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对学生世界观的树立产生影响 生物实验从观察到具体的操作,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性材料,然后进 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以及归纳等思维方式获取理性知识,再从实践当中检测认识 的正确性。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建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观 点,同时也可以领会到人脑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了解到“物质第一,意识 第二”的哲学思想。[2]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实践 (一)观察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首先,应当清楚观察 目标是什么。在必修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鉴定”的教学过程 中,第一步需了解实验原理,让学生知道本实验是利用颜色的反应来鉴定脂肪、 还原糖以及蛋白质的,观察的实验目标是各种不同的颜色。脂肪+苏丹Ⅲ→橘黄 色,淀粉+碘液→蓝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沉淀。在此验证性的实验中,学生唯有在明确了这些观察目标之后,才可以通过 观察实验结果的颜色来确定实验成败。
在实验的实际操作中也需要细致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斐林 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存在区别;
其次是二者的配置过程也存在区别,菲林试 剂是把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混合均匀之后加入待测溶液之中进行检测,而双缩脲试 剂是待测中加入氢氧化钠融合,在混合均匀之后加入硫酸铜溶液。再次是反应条 件不同,在检测还原糖的过程中,加入菲林试剂之后,必须用水浴加热。最后一 点是颜色的转变过程,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之中,溶液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 程,淡蓝色→棕色→砖红色。以上几点均为考查的要点,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观 察去发现,这样更容易理解。(二)探究实验设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研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掉效果”是选修一当中的一个课题,与广大学生 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设计探究实验时,确定好“探究何种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的效果最理想”的课题,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的思路是在不同的温度 下,研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通过去污能力的强弱来确定洗衣粉的理想温度。实 验过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此实验过程和必修一实验“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存在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步骤。在此过程 中,要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搅拌时间、污渍种类以及搅拌力度均需一致。在得 出实验结果之后,与之前所做的假设进行对比,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讨论。
四、结语 在生物教学领域,生物实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将科学方法 教育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学习 积极性,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 神,是生物实验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作者:熊恩娟 第4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 一、前言 科学方法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所逐渐形成的,其不仅 是连接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同时还是促进人类稳步前行的基础保障。而 被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所指的是采用高效率的操作手段来解决未 知的物理问题。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物理实验课程的难度稍高,如果想要 让他们更加顺利地理解物理知识,加大对科学方法的教育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设计新课导入,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 物理教育者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趣味性较高且新鲜有趣的新课导入 内容,以此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随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除此 之外,教育者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联想,再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来提出科学问题完成对新知识体系的构 建。例如在学习“冲量”这一物理知识时,教育者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个生的鸡 蛋从高处落下,能否被摔破呢?随即,当学生发现教师将一枚鸡蛋从高处落到铁 盘中时却又弹起,觉得非常惊讶,而再用另一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坠落时却被摔 破了,此时,学生会更加想要去探究其中的奥妙,进而引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三、开放实验课堂,摆脱局限性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如果统一化的让学生按照书 本中的内容来进行实验,会压抑很多学生的参与欲望。尤其是对于那些物理知识 掌握不够扎实且性格腼腆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集体的环境中总是会表现得非常懦 弱,所以在实验课堂中大多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基于此,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式 不仅能够为这些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创造锻炼自我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 分地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具体的开放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来制 定,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与想法来自主选择实验时间,而教育者的作用则 是在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 力来投入到实验活动中。
四、增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需要得到完善实验器材与科学实验方案的支持,唯有如 此才能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从而得出更加准确无误的实验结 论。基于此,教育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发挥 想象,从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试验方法。
例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物理实验时,实验者必须 要保证在小球达到平衡位置时记录摆动次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比较 容易掌握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具体时间,但对小球的来回摆动次数却很难准确 的记录,十分容易出现出记录误差。基于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教育者要先为 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记录方法。教育者要将学生分成 两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小组1运用隔板来 将小球平衡位置以外的地方进行遮挡,处于平衡位置中的摆球则只能够在隔板的 缝隙处来进行观察;
小组2要运用光电门来对小球的摆动次数进行记录。通过教 育者的在旁指导,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探索更多有效的实验方法, 创新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五、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育者要根据实验内容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科学化思 考方法来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教育者可通过“设置疑问—探 究疑问—解释疑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其次, 要创设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情境,锻炼学生的创新式思维。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 過程当中,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奇闻趣事,用这些伟 大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以及对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可以在学 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起优秀的治学态度。最后,教育者还要利用录像、投影等 先进设备来辅助科学方法教育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的诸 多变化,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考的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重新设计,将科学 方法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线索,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更加努力地学习 物理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 物理素养。
作者:宫显生 第5篇: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探讨 科学方法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的正确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加强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引用,能够在教学中为学 生传授更多科学思想,对增强学生物理认知能力和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进程 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研究, 使教育者掌握更多物理教育科学方法,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和增强教育成效。
一、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应用其中,具有重要性。物理教学 是随着人们对物理本質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演变,科学方法教育是初中物理教 学活动的中介,能够将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相连接,成为二者间的重要纽带。可 见,只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采取科学方法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 学的成效,并推动物理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首先,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 理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只有将物理知识纲领、脉络理清,才能更好获取相关知识内容。科学方法是知识结构形成和研究的重要方式,贯穿于物理知识领域的始 终。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科学方法,将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融入学生已有 认知体系中,既彰显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层次性、顺序性,又能增强初中物 理教学效率。其次,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是一种智能性的方法,也是认知结构,具 有独特的框架基础。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时,是实现物理知识向物 理能力转化的过程,对初中物理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分析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多且复杂,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能够促 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当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而言,主要有直接定 义法、实验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乘积定义法、演绎推理法、等效 法、理想化法等。各种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不同知识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应用。
例如,比值定义法是科学方法之一,在初中物理密度、速度、欧姆定 律、功率等教学内容中有应用。以“密度”知识为例。比值定义法是基于两个或多 个物理量而言,通过二者或多者的比较,可得出新的物理量。在密度教学中,比 值能够对物质本身性质加以反映,密度大小由物体本身而决定,与其它量之间无 关系。在比值定义法教学下,学生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密度”教学相关知识内容, 并对物体密度有着深刻的感知。
演绎推理法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是在人们已有认知和客观规律把 握的基础上,对未知规律进行的探索。基于该方式的初中物理教育内容主要有:
液体内部压强、平衡力、串并联电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以“液体内部压 强”为例,通过例题计算和演绎推理法,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进行探索。
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教师可利用金属丝制作长方体框架;
在框架底部贴上薄 塑料片等,并对液柱模型中的液柱体积、质量等进行计算和分析,保证计算结果 的精确性。如此,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初中学生既能对物理知识有着初步的感 性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三、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理论部分、实验 部分等。从科学方法视角看,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理论教学、科 学方法教学三类。首先,在理论教学中,主要有物理概念教学和定律教学。在科 学方法指导下,教师能够指引学生对概念、定律有着深刻的认知;
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教学中,确保实验安全的基 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相关实验流程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
最后,科学方法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定律教学、实验教学、 概念教学为重要基础,以不断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教学和科学方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 而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逐 渐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对充分发挥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有利。因此,要保证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物理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首先,创设良好的情景。例如,利用实验归纳法进行 阿基米德原理教育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问:“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 球,同学们相信吗?”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前,学生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 此,在问题情境下,可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水平。
其次,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物理问题,并在已有认知的基 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最后,在科学方法的导向下, 物理知识应注重将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四、结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科学方法的主线,以 深入开展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方面的教学活动,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有 效开展。在物理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以 然,真正意义上体验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真实有效性。由此可见,初中物理课堂教 学中,物理教师必须对科学方法教育给予正确的认知,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充分发挥科学方法教育的积极作用。
作者:庄少彬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