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理计划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高校心理健康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高校心理健康工作

来源:护理计划 时间:2019-10-12 07:55:12 点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10-0013-01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 (一)教育范围与程度不能兼顾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正常大学生和少 数心理障碍学生的教育和治疗。发展教育采用心理健康课与 宣传活动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问题,通过心理消除心理 疾患。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心理潜能开发和人格完 善,学会应对生活压力的策略和能力;
矫正治疗注重学生个 体的具体问题分析,深入学生内心,消除心理障碍。然而, 矫正治疗的是少数,影响程度停留在浅层。需要探索一种新 的模式取二者之长补其短。

(二)对生命教育的误解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主题多为自我意识、人际关 系、心理障碍等,只在涉及自杀预防问题才会面对“生与死” 的主题;
不胜枚举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才感慨生命意识 的薄弱。事实上,生命教育本应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 目标。

(三)教育方式有待创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课程 体系来构建。基本上是以心理学知识体系为线索,注重学科 逻辑结构,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容易与高校现行的学科教育相沟通为教育者接纳[1](P72)。但心理健康教育不 单是心理学知识普及,在心理上需要因人而异,学术式的学 习只是理论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知识应用。

二、引入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个体性,自我意识强,追求自我表现。

因此,说教式教育会引起大学生反感和抵触。

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从生命意义 的角度去帮助学生看待和理解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 育学生知道生命可贵,爱惜生命;
教育学生在尊重别人生命 的同时学会宽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导致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事倍功半。

(二)可能性 体验式生命教育具有其理论基础。《孔子家语》中说: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 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恶?”美国心理学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体验式学习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在 做中学,经验加反思。罗杰斯(Carl Rogers)则提出了体 验式学习的4个特征:个性化参与,学习动机内发,学习者 自我评价,对学习者产生渗透性影响,优势在于有直接经验 和情感体验。库伯(David Kolb)提出体验式学习循环:从 具体体验,到反思性观察,再到抽象理解,最后主动实验, 循环往复。其中伴随有情节记忆和情绪记忆,学习效果更佳。而且实用智力和默会知识,例如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 创造力等,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

体验式生命教育具有其实践基础。1934年哈恩(Kurt Hahn)在英国创办了用来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 海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的外展训练学校,提高了海员的生存 率[2](P9)。后来体验式训练的对象扩展到军人、学生、 工商人员等,训练目标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 练等。体验式教育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广泛,例如快乐 教学、成功教学法等。

三、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概念 (一)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涵义 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生命教育的目的、生命 教育的内容为依据,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设置相 应的活动或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积极探索,通过学生全 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焕发出生命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并促进学生真正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提升生 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模型 结合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推衍出适 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型,其步骤如下:
1.具体体验。要求教育双方都了解大学生日常心理现象、 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教育者结合大学生的实际,以理论知 识为基础,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投入到实际体验活动中,充分发 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扮演导演角色,指导感受和发现。

此环节可采用模拟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考察、 亲身体验等形式。

2.观察反思。体验式生命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体验本身, 而是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受教育者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感受和 领悟。此环节可采用小组或集体讨论等形式。

3.抽象归纳。体验者在自己的感性认识、观察分析基础 之上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从而实现对体验的超越, 完成知识的内化和重建。

4.主动实验。体验者在新的环境中运用先前总结出来的 理论去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并对其效果加以验证。毕竟心 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心理学常识, 更多地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生 活的心态。

整个体验式生命教育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遵循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反思性、缄默性等原 则。

四、体验式生命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亲身体验法。大学新生都会在入校伊始出现不适反应, 心理健康教育就应适时推出“大学生适应不良”这个主题, 以大学新生的亲身体会为基础,掌握适应方法。

角色扮演法。对“珍惜生命”、“亲子关系”的主题,可以由大学生扮演父亲或者母亲角色,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负 责照顾“孩子”——一枚生鸡蛋,尽可能地保证它的完整, 并主动为之赋予意义。通过角色扮演,使大学生感受到为人 父母需要付出的心血,同时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不易。

实地考察法。去医院、工厂、企业、矿井、农田等实地 考察,了解实际工作状态,使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再是纸上谈 兵,使未来的生活变得形象生动。

案例分析法。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为什么要谈恋爱? 怎么谈恋爱?失恋了怎么办?能不能同居?这些都是年轻 大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为澄清大学生对感情的困惑和迷茫, 可以以大学生恋爱的典型案例引发他们对正确恋爱观的思 考。

当然,高校心理健康体验式生命教育方式还很多,可结 合应用。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视听 与体验的机会,将心理学知识还原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 主动感知思考与验证,深入学生内心,激发潜能、健全人格, 真正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探析[J].湖 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 [2]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 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易丹(1982-),女,心理学硕士,讲师,长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杨克非(1969-),男,副研究员,长江大学物理学院 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青年工作研究。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