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护理计划 > 上海市多少个区县【上海市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综述分析】

上海市多少个区县【上海市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综述分析】

来源:护理计划 时间:2019-10-06 07:53:17 点击:

上海市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综述分析

上海市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综述分析 一、上海市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历史 (一)上海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缘起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带动区县心理咨询站的诞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初产生于学校的共青团工作中。

1985年,在当时的团市委书记王耀金的支持下,上海市开展 了对团委老师的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工作。这项工作恰好解决 了基层教师的燃眉之急。培训要求各学校团委书记把心理咨 询和心理教育引入团委工作中。虽然各校的团委书记对心理 咨询的看法褒贬不一,但培训后都在自己的学校尝试着把这 一新“技术”引入到学校团委活动中。

此后,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心室主任张声远(兼上 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等人的推动下,上海市心 理健康教育在基层学校蓬勃开展,进而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 的关注和直接参与。当时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理事,很多 由各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的老师担任,如闸北区教师进修 学院的张静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姚鑫珊、静安区教师进 修学院蒋薇美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社会 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他们商议在各区建立心理咨询点。

姚鑫珊老师是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论部的负责人,在姚鑫 珊本人的热情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支持下,1992年4月9 日,上海市首个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徐汇区中 小学心理辅导站”成立[1]。此后,静安区心理咨询中心、闸北心理咨询中心等分别成立,到1997年,全市已有8个区 建立了心理咨询(辅导)站(所)[2],三分之一的区县教 育局曾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过文件,并做出了 部署[3]。

2.教委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的推动 1998年12月,在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中 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及另外五个 文件,规划中提出:普教系统在2005年以前,区县教育局可 以先分区域建立心理辅导中心[4]并配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为所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1999-2001),是上海历 史上第一个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文件对专职心理辅导 教师的配备和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此文件对于心理辅导中心的建立只是 写了“可以建立”,且没有提及以区县为主体进行学生的心 理服务工作,只提到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需要师 资配备。由于这个文件对区县心理辅导中心没有硬性规定, 也没有提及配套的支持性条件,所以在1998年到2011年(新 一轮中心成立)间,全市陆续又成立了一些心理辅导中心, 如虹口、金山、奉贤等区县,但全市也有约一半的区县没有 心理辅导中心。

(二)第一轮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特点从第一个区心理辅导站的建立到2011年,此间建立的心 理辅导中心是上海第一轮建立的区县心理辅导中心,这些心 理辅导中心具有以下特点。

1.区县心理辅导中心在管理上隶属于区县教育局,由区 教师进修学院及下属的德育研究室业务主管人员、德育室心 理教研员为核心力量。例如,“虹口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 心”明文由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及下属德育室共同领导。

教育局长、区教育学院院长为“中心”第一级领导;中、小、 幼教科科长及德育室主任为“中心”二级领导;德育室分管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员、虹口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老专家、 第一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层骨干教师为“中心”的 中心组成员。

2.在功能定位上,心理辅导中心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 管理、指导、培训、服务、研究为一体,基本构建了教育系 统内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功能定位雏形。区心理辅导中心 主办心理教师的培训,聘请高校、研究院所、一线学校的心 理健康教育专家来讲学。由于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少, 各区县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的专兼职心理教师。2000年,在上海市教委组织下, 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5]出版,到 2003年,全市317所中小学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6],区县 相应开展了心理教师的教研活动,建立了中心备课组。中心 提供了热线电话和周末的面询服务,部分心理辅导中心还开展了医教结合和心理训练服务。例如,徐汇区中小学心理辅 导站不仅有热线电话,还有周末的面询,面询地点就在区教 育学院德育室的办公室内,不只是徐汇区的学生,其他区县 甚至有一些省外学生也慕名而来;虹口区心理辅导中心开展 了感觉统合训练,为区内学生服务。

4.近年来,新的心理辅导中心陆陆续续建立。如2007年, 虹口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奉贤区 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成立;2010年,金山区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截至2011年,全市约一半区县配备了 心理辅导中心,即使没有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的区县,由于区 进修学院德育室和德育室内心理健康教研员的存在,心理健 康教育在管理、指导、培训、科研等方面也是基本落实的, 只是对区县内学生热线或面询的服务功能尚不能落实。同时, 在场地、硬件配置上,各区县也不划一,多数区县没有专门 用于咨询治疗的设备和仪器,心理辅导多用谈话疗法,很多 区县的德育室就是中心办公室,也有个别的心理辅导中心拥 有配备了先进设备的独立场地,包括功能完善的资料室、心 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感觉综合训练室、智能训练室、心 理松弛室等。

5.中心服务功能后续发展不一,很多中心的服务功能日 渐式微。由于缺乏对服务功能的津贴和统一管理,区内除了 一个心理教研员外(个别区县有两人),无其他人员的增加, 多数早期建设的中心的服务功能或惨淡维持,或名存实亡,或索性关门了事,心理服务的功能难以为继。而其他功能, 如管理、指导、培训、研究等,还是由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 室、心理教研员坚持下来。

二、上海区县心理辅导中心的现状 (一)文明城区要求推动新一轮上海区县心理辅导中心 的建设 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积极 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步增加。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 高的同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习压力、异性关系、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青春期问题、心理行为障碍等困扰着 他们。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也成为文明城区建 设的指标之一。2010年6月,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组《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不断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7]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新一 轮区域心理辅导中心在文明城区建设的要求下再次启动。

中央文明办明文指出,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是 中央文明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把未成 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 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的前置条件,进一步督促各区县做好未 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社会发展的需要,文明城区建设的要求和区心理辅导中 心本身想要进一步开拓发展的愿望结合起来,促成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二)新一轮区县陆续揭牌 2011年1月25日,上海市文明办在徐汇区社区学院召开 上海市区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推进,会上, “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挂牌启动。徐汇区未 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是徐汇区委、区政府围绕“为了每 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帮助徐汇区未成年人解决成 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烦恼,满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 需求,为徐汇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公益性 服务机构,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辅导中心的启动,标志着上海市各区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 导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自此,掀开了第二轮区县心理辅导中 心的建设热潮,也算是区县心理辅导中心发展的第二次高峰。

继徐汇区后,2011年和2012年,卢湾、浦东新区、静安、 杨浦、闸北、金山和长宁七个中心纷纷挂牌成立,2012年, “奉贤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奉贤区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虹口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心启动新一轮的装修。2013年4月17日,闵行区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启动。2013年5月29日,宝山区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揭牌。松江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 普陀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青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 导中心、崇明县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或已建成开展活动,或 正在筹建中,短期内会全部建成并运作。(三)2013年,市教委和市文明办联合发文,进一步推 进和规范了区中心的建设 2013年1月7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区 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的意见》。[8]2013年5月24 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未成 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达标评估工作的通知》[9]。2013 年9月12日,又公布了首批达标的区县心理辅导中心名单, 黄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静安区中小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发展中心、长宁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徐汇 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闸北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心、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浦东新区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和金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 心共八家心理辅导中心被列入“首批上海市区县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达标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名单”[10]。

三个文件的发布,特别是后两个文件是以上海市教委和 文明办两个单位的名义同时发文,意味着教育部门的工作和 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些文件的出台,引起 了各区县政府部门的重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的区县也加快进行了心理中心的建设。

(四)首批达标的八个区心理辅导中心特点分析 首批达标的八个达标中心,积极贯彻了教育部《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 设的意见要求》,努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 做到为区域优质教育服务,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各区心理辅导中心领导组织体系有所差异 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各区心理辅导中心的领导组织体系 已基本构建,为各区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 了组织保障。从综合主体看,主要由区教育局、区文明办、 妇联、卫生局等单位相关领导任成员。

从实际主体看,部分区文明办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直接 参与协调和管理,与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如徐汇区心 理健康中心,同时加强了社区(街镇)心理辅导室的建设。

其他中心如杨浦区、闸北区等心理辅导中心基本以教育部门 为主进行组织与管理,区文明办等协同支持。

这两部分主体在实际实施上各有利弊,以文明办和社区 教育学院为主体的管理,对社区未成年人和家长的服务比较 容易落实,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要 管理的区中心,在教师教育、培训功能上能较好落实。

2.日常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实施策略各有所长 各区中心根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各区的 实际情况,努力完善工作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完备的常态工 作体系,推进中心的功能建设。黄浦区心理辅导中心“政府 支撑、机制保障、资源整合、校际联动、专业管理”的运行 模式,既体现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具体工作也得到了扎实的推进和落实。杨浦区心理辅导中心完善了全区未成年人心理 健康教育网络,并协调全区各中小学实行资源共享、互助合 作,多途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由中小学 班主任、全体教师,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专兼职心理教师和 区域专业机构组成的区级未成年人三级心理健康监护工作 网络系统,协调整合区域内各类辅导资源,共同为杨浦区未 成年人心理健康事业服务。闸北区结合本区地域呈狭长带分 布的实际状况,依靠信息技术力量的支撑,建立了“1+3” 的片区式联合模式。由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辅导中心、 风华中学心理辅导中心、彭浦初中心理辅导中心、第一中心 小学心理辅导中心构成“一字”型排开的联合工作格局。

3.职能定位基本清晰,指导、培训、服务、研究功能 全面实现 4.积极开拓各自优势,努力建设特色项目 各区心理辅导中心除了参与市中心的活动外,还各自依 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

如浦东新区“亲子沟通工作坊”、长宁区“数字心情故事评 选活动”、静安区 “心理健康教师参与临床见习活动”、 闸北区“男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

(五)新一轮中心建设与第一轮中心建设的比较 新一轮的心理辅导中心,在制度保障、经费支持、资源 整合、专业支持等多方面,都比第一轮中心有很大的提高, 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建设主体更加丰富 这直接反映在中心的名称上,第一轮建设以区教师进修 学院为主,多以“中小学”命名,新一轮中心在管理上都有 区文明办等机构的参与,以“未成年人”命名者居多。

2.区政府支持力度加强 第一轮中心很多是区德育室主任和心理健康教研员自 发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更大程度的推进,成立区心 理辅导中心,经费投入很少,也没有持续的保障机制。新一 轮中心是在文明城区建设的推动下建立,得到区政府部门的 大力支持,经费的落实和人员的投入都大大提升。

3.硬件建设更为丰富和标准化 由于“关于加强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的意 见”中对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人员配备、设施配置和工作 规范和保障措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件首次明确了中心 的“人员配备”和“设施配置”标准。由于有了对场地的最 低要求和标准化的配备方案,中心基本的硬件配置更为丰富, 且比较均衡。

4.区县中心服务功能大大提升 新一轮中心与第一轮中心最大的区别是在对区青少年 及其家长服务功能的开展上。从人员上看,中心拥有专兼职 的人员和大量的志愿者,志愿者中还有来自区精神卫生防治 中心的精神科医生。从服务方式上,除了热线咨询和面询形 成制度,很多区还开展了网络咨询服务,黄埔、静安心理辅导中心还将热线咨询和面询服务外包,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 话,做到了咨询热线的全天候服务和面询的及时落实。

5.专业化程度有一定的提升 人员配置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由于近年来学校中级心 理咨询师和劳动部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培训的开展,很多 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区县级中小学队伍,教育学硕士 培养的力度加大,中心专兼职从业人员需要相应的资格证书, 新一轮中心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第一轮的中心 人员大大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质量也不断在提升。

新一轮中心还建立了专家队伍,不仅为中心发展的方向 出谋划策,还是志愿者培训和督导的中坚力量。这为进一步 提高心理辅导志愿者的专业理论素养,提升公益咨询的服务 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上海区县心理辅导中心工作现状的思考与未来 发展 (一)针对已达标中心的不足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教育局的主导作用 (1)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工作整体推进的统筹协调。区 县心理辅导中心是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咨询服务、 专业队伍建设和课题研究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机构。区教育局 应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工作整体推进的统筹协调,探索主要依 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内部核心资源和广泛借助各类 其他社会专业资源,提升和完善中心各项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2)进一步加强经费的规范投入。目前各区县中心投 入力度不一,特别是中心在已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基础上,进 一步加强软件建设的经费投入,增加专业队伍建设的经费投 入,做好专兼职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与督导工作,确保中心能 够更广泛地利用专家资源和各类专业资源,系统并持续提升 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及中心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

(3)合理布点,扩大服务覆盖面。由于区域大小和地 域分布不一,有的区县面积非常广阔,如浦东新区,要考虑 到区域的覆盖面,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在区域内增建心理健康 教育分中心,进一步扩大和均衡中心的服务面,方便学生、 家长就近获取心理服务资源。

2.加强中心自身能力的建设 (1)区中心专兼职人员队伍配置。区县心理辅导中心 是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咨询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和课题研究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机构。但目前多数区县中心专 职人员严重缺乏,很多中心心理教研员要担负着区教师进修、 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联络管理等多项工作。部分中心并没 有配备专职人员,只能开展日常事务性工作,不具备提供专 业服务的能力。所以中心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务必要落实 中心专职人员的配备,吸引专业性比较强的专职人员加入到 心理辅导中心行业中来。

(2)加强志愿者队伍的资质认定和分层管理。目前中心志愿者队伍证书持有也有不规范的现象,有的志愿者拿的 是学校初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或劳动部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这些证书是不需要进行面询考试的,这部分尚未具备心理咨 询专业资质的志愿者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进一 步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资质认定及对不同层次志愿者的分 层管理与培训,通过开展专兼职人员的能力层次考察、实施 分层次系统培训督导和职业伦理教育。

(3)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教育活动都具有“面广 量大、内容繁多”的特点,很多谈不上效益,但究竟要解决 哪些问题,重点不突出;主攻的方向不太清晰。重表面热闹、 轻实际效果,重拼盘讲座、轻系统训练等现象需要不断改进, 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不断提升咨询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针对一些中心 存在的接待面询人次较少和热线咨询开放时间与学生上学、 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问题,需要通过总结原因、调整机制、 加强宣传等措施,有效提升咨询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3.咨询服务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有待加强 (1)目前中心在个案记录上往往缺乏规范,出于对专 业机构工作的规范性与区县心理辅导中心自我保护的考虑, 中心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加强相关工作档案资料的规范化 管理。

(2)进一步完善个案记录,进一步加强热线电话接听 记录和录音档案的保存与整理。热线电话的接听记录和分析,是了解青少年和家长求助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咨询师督导 的良好素材,目前多数中心形同虚设,有效资源得不到利用, 不利于区中心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3)进一步探索建立学生咨询接待中与来访者签订知 情同意书或有关协议的规范机制。中心人员在案例的讨论和 发表过程中要遵守职业伦理,加强保密原则。

(4)在购买社会机构服务时,应注重对社会机构服务 的资质与质量的认定与评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4. 进一步拓展对社会资源的利用 (1)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志愿者队伍中配备区精神 卫生中心医师,医生直接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拓展 和利用社会专业资源方面开展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2)中心可以进一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广泛联系心 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相关的行业协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社 会专业机构及精神卫生部门,将各类专业资源应用到中心的 自身建设与发展之中。

(3)探索“医教结合”的工作机制,制定学生心理危 机干预应急预案,提高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与转介能力,加强 应对突发情况过程中的流程规范。

5.扩大中心对社区和家庭的辐射与影响力 (1)区中心要进一步加强与区文明办的合作,通过广 泛宣传和开展“走进社区”的活动、座谈、家长讲座等各种 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中心对于社区和家庭的辐射作用。

(2)通过加强骨干教师带教培训,陆续培养一大批受 社区居民、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指导教师,提升中心对社区和 家庭的影响力,进一步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生态系统。

(二)从未成年人心理服务的需求看区域心理辅导中心 的定位和未来发展 1.建立更社区化的心理咨询中心 教育部门的心理教师是具有学校心理咨询资格证书最 多的人员,目前以区教育部门为主体设立区域心理辅导中心 是提供比良的咨询服务的重要保障,但是从长远来看,目前 心理辅导的主体都在教育机构内,“社区、家庭、学校、学 生一体化”区域性开放式服务与学生希望提供的隐蔽性服务 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徐汇区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徐汇区中小学生心 理咨询情况调研”结果显示,62.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 大,22.8%的学生面临的困惑主要是人际沟通(与家人、老 师、同学的关系)方面。在对心理咨询的要求方面,希望辅 导站建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或学校附近的占89.9%;喜欢采用 网络交流或面询的占80.2%;
有89%的中小学生更希望心理咨 询不要让熟悉的老师、同学知道[11]。从接触到的学校实际 来看,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比较少,但是他们碰到的心 理困惑不少,他们希望通过“静悄悄的咨询”来解决自身的 困惑。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一个校外的系统来提供支持,而脱离了学校系统的辍学学生和严重情绪障碍 的学生更需要提供广泛的社区支持系统,目前以区教育部门 为主体的中心难以做到。

另外,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社区环境有直 接的关系,所以从长远来看,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有专门的服 务中心负责,学校有需要时可以转介,区进修学院主要从事 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管理,协助学校进行 转介。成立区域性心理咨询中心,地点设在家长、学生方便 的社区,这也是发达国家社会化心理健康建设的一贯做法, 从美国[12]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经验来看,以社区为基 础提供服务的体系,能做到心理咨询服务更专业化,能提供 “学校—家庭—社区—医院”综合性的服务,减少青少年在 心理咨询过程中脱落、中断的现象,提升心理服务的到达率 和效益。

2.建立一支更专业化、更全职性的咨询师队伍 目前区县心理辅导中心人员极其缺乏,专职老师往往也 兼任教师教研等工作,心理咨询服务的主体对象是学校中的 心理教师及其他人员周末充当志愿者,区中心缺乏全职的心 理咨询师,更缺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心理咨询师,这些“业 余咨询师”很难保证心理咨询的质量和持续性。

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班 主任、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一些只需要初级咨询 的学生问题在学校内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部分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则需要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服务的效能。

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设更专业化的 队伍。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不在于人数,而在于精良,这样才 能提升中心服务的声誉和效能。

3.建设更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咨询 服务项目 目前标准化的区县中心硬件配置,提升了中心的规模、 层次和基础水准。但很多设备和仪器的配备,不是从儿童青 少年的需要出发,仪器的闲置和空置问题严重;目前中心的 配备,基本从满足心理咨询需要的角度出发,很难符合青少 年的实际需求,更难做到对青少年有吸引力。在这一问题上, 香港的社区中心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社区中心努力成为青少年可以去玩的地方,避免黑 社会对青少年的侵袭,而不单是接受咨询和治疗的场所。例 如,香港社区有专门辟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场地[13],内设 乒乓房、桌球房、落弹房、电脑房以及各种有益图书和青少 年学习辅导的教室,管理人员基本上是社工。为青少年提供 这样一个环境,目的是吸引社会上的闲散青少年到活动中心 参加一些由社工为裁判的体育比赛。活动中心的社工与他们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需要,听 取他们的意见,然后逐渐开展各类符合青少年兴趣的编组活 动,并给以个案辅导。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快乐,寻找 到自己发展的方向,重新回归学校,回归健康的社会环境,有效避免了他们的不良聚集与影响。与此同时,社工也进一 步了解到闲散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兴趣及各种动向。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方法上要贴近青少年的 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应主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从 中渗透辅导内容,既让青少年感到亲切自然,又让他们的身 心得到发展。

4.建立区域心理辅导中心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第一轮区心理辅导中心的名存实亡,到第二轮区心理 辅导中心的建设,再到区心理辅导中心未来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心理健康教育作 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构建“学校、家庭、医院、 社区”一体化社会联动体系,建立学校、家长和社区的经常 性联系,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给予支持,这需要区政府 直接负责,建立一个实体化的区域领导组织,统筹区域规划, 落实编制、经费、重点工作,协调各个部门协同工作。

构建“社会、家庭、医院、社区”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计划,否 则新一轮的区心理辅导中心也可能重蹈上一轮区心理辅导 中心的覆辙,在热闹几年后逐渐冷却,服务机制自生自灭。

这里最需要得到保障的是区心理辅导中心的服务功能,这部 分功能的长期、综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的 保障。

参考文献:[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年鉴(1991-1993年)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11,1.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教育年鉴[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夏秀蓉,黄晞建,张志刚.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回顾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9. [4]“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与材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学生处,1998,12. [5] 夏秀蓉主编.心理健康自助手册[J].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0. [6] 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材 新修订情况专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网站,http:
//www.shmec.gov.cn/web/wsbs/webwork_article.php? article_id=17821 [7]参见中国文明网,http:
//archive.wenming.cn/sng/2010-06/30/content_2020452 4.htm [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中心建设的意见(沪教委德〔2012〕53号) [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 公室关于开展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未成年人心理 健康辅导中心)达标评估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13〕27 号)[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 公室关于公布首批上海市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 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名单的通知(沪教委德 〔2013〕38号) [11]积极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心). 上海 市文明办,2011-01-27,中国文明网,http:
//www.wenming.cn/syjj/dfcz/201101/t20110127_62012.s html [12]邱成平,杜李琴.美国儿童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服 务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3. www.dylw.neT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