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工会 >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工会 时间:2019-11-06 07:49:22 点击: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 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 养目标、让学生学以致用,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结合互 换性原理与测量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并给出了教学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学生 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互换性;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校 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是机械类、机电类、仪器仪表类、材 料成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公差与配合相关基本理论、了解标准 化的生产思想、掌握精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能够看懂图纸中 技术要求并对给定的零件进行精度设计。本课程的知识与贯 穿于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整个生命周期,是 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工艺类 课程的纽带,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我 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 学改革。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只学过 《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两门专业课,因此学生专业 知识薄弱,对机械专业术语接触相对较少,对教材中提到的 很多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立理解不够深刻;
另外,该课程符 号多,概念多,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积极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 够牢固。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重点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包 括尺寸的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尺寸链等内容,对于具 体零件的精度设计及检测往往讲的很少甚至不讲,这将导致 学生在后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中零件精度设计时对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知识的运用能 力明显较弱,甚至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熟练运用。本课程总 学时一般为32学时,实验教学环节仅有4学时,设置尺寸的 测量、几何公差及粗糙度检测两个实验环节,由于学时有限, 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等都不够 熟悉,实验课上学生就像走马观花,看实验老师演示完后自 己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理论与实验的联系仍然糊里糊涂, 对实验的内容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完成都很困难。因此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难以适应以后的工作需求。传统的 对课程的考核往往采取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这种方式下 考试内容多重理论轻应用,学生为了取得高分通常是死记硬 背,忽略了对知识的应用。且因考试设置在期末,对于试卷 中反馈的问题教师往往也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纠正。可见这种考核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明显不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如何提 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2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 体系等多方面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 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以工作需求为导向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 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精选教学内容, 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尺寸的 公差及检测、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模块 二:典型零件精度设计与精度检测,内容包括齿轮、螺纹、 轴承、键连接等零件的精度设计方法与精度检测方法。模块 三:机械零件测绘与精度设计综合实训,该环节需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机械制图及互换性原理与测量的知识对给定零件 进行测绘及精度设计。在学时分配上,模块一:16学时,模 块二:8学时,模块三:8学时。实验环节不再占据理论课时, 实行开发性实验管理。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有效改善了学 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对知识运用能力差的问题。

2.2产品零件进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针对上述提到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似懂非懂的问题,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模型、并从工厂 搜集一些机械零件,包括齿轮,轴承,轴,箱体,端盖,螺 纹,减速器,齿轮油泵等,上课时将零件带到课堂,并在讲 解理论过程中及时与这些实物结合进行举例,将理论与实践 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程度。例如,讲解“孔和轴”的概念时,先给出基本概念并 作出解释,后可以将轴承、齿轮、带轮等模型让学生观察, 将“孔”的概念与轴承内圈、齿轮孔、带轮孔、键槽等实物 结合起来,将“轴”的概念与轴承外圈、传动轴、键等实物 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概念不再空洞,难以理解。学生既掌握 了基本知识,又对典型的零件结构多了一份认识,很好地解 决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才能最大限 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取不同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小组讨论方式教学。例如,讲解尺寸公差的选用,几何公差 的选用,粗糙度的选用等章节时可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

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选用公差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之后 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一个零件,让同学针对具体 零件进行讨论,要求明确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材料等常 识,后讨论如何选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及粗糙度。并规定 每一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了,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及运用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2.4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校对公差与测量实验室进 行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并实现开放式管理,开发了十几项开 放性实验,实验清单中既包括孔的尺寸测量、轴的尺寸测量、 各种几何公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等基本的测量项目, 也包括综合性测量项目,对于给定的零件按照图纸要求检测 其尺寸、几何公差、粗糙度,并作出合格性判断。实验清单 中的所有项目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例如,理论课讲完尺寸公 差与检测,学生课后可到实验室学习该部分相关的实验项目, 在理论课讲到典型零件的精度设计及精度测量时,学生课后 可到实验室学习综合性实验测量项目。实验教学不仅要完成 使用仪器的训练,而且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到有关量仪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方面的知识,养成严谨的 科学态度,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实验应该:(1)要有真实 性;
(2)要有代表性;
(3)要利用实验机会联系实际,使 学生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每一实验操作前要求 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自己学习相关实验设备名称、结构、 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方法,进入实验室后 先对学生前期准备知识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 的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由实验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实验完成后,要求提交实验报告的内容中需要有本次实验的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零件图并在图中标注 所测量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等项目。开放性实验 室的建立,改变了以往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课模式,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2.5综合实训强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最后一个模块设置机械零件精度设计与综合实 训环节,要求学生对给定的具体零件分析其工作原理,使用 要求,对零件进行测绘并对关键位置进行精度设计,最终以 零件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 处理方式等具体技术要求的形式提交大作业,这一过程将所 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将机械制图、互换性、机械 工程材料的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各门课程之 间不是孤立的。该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对本课 程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2.6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本次教改过程中,打破过去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多 元化考核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双向考核,理论考核又分为 阶段性考核、课堂现场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实践考核包 括开放性实验动手能力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每次考核内 容教师都要严格把关,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后期 的教学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及训练。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 下,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让学生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训练。

3结论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 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 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以后的工 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另外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后期改革的方向 如下:3.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教师多年在高校承担理论 教学工作与实践生产存在明显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 的发展,教师所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就需要教师了解 生产发展前沿,在以后的教改中,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利用假期让教师多参加生产实践。3.2教材建设问题针对教 学内容的调整,传统的教材不再符合教学要求,因此编写适 合我校学生使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迫在眉睫。

4致谢 能够取得以上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我们机械基础教学团 队各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在教改中付出辛苦汗水 的各位同事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贾鑫.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河南农业, 2009,(5):41-49. [2]林明山.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 革实践与探索[J].模具工业,2012,(10):68-70.[3]杨玉兰.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J].机械制造与研究,2011,(4):67-6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