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活动单导学容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物理活动单导学容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活动单”导学模式 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用导学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改进 呢?本文就该话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望能有助 于课堂教学实践. 1 “活动单”导学教学容易存在的问题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立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的教育理念,力图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在主动探 究中建构认知,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因为教师在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容易导致导学案 教学效率偏离预期,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落实到位 笔者从教学经验来看,用活动单组织的课堂教学有很多 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为什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课前没 有进行充分地预学和思考.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立足于学生能在课外积 极进行自主学习,而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是这一点无法达成的关键原因.此外,自主学习的进行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 各项活动,这需要借助很多教学资源,而教师的课堂
设计没 有与之匹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 思考,使得学生的互动不能流畅进行,这也直接导致课堂效 率低下. 1.2 “活动单”导学作用的缺失 纵观当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组织的物理课堂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将活动单当做课堂练习使用,教师在处理 完 “导学提纲”之后,就引导学生处理“课堂训练”,并 进行解析思路的讲解,将新授课转化为习题课.整个课堂立 足于“活动单”的问题(习题),只注重于知识的讲解和习 题的解析,而忽视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体验,忽略学生科 学方法的培养,这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 1.3 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兼顾个性差异的有效教学手 段,在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研讨,相互帮扶,共同成长. “活动单”导学也应该细化任务的完成指导,而实际情况如 何呢?我们的班级内部学习小组组建非常随意,或者说并没有 精细化分组(如各门学科的学习小组是同一个),成员能力 水平层次缺乏考虑,小组分工也不够明确,更没有组际交流, 并且小组活动的时间也很少,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在小组互动 中获得认识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活动是对课 堂时间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激情的一种摧残. 2 优化策略研究 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呢?笔者认为 应该积极回归“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即积极转换 师生角色,教师由以往的灌输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推 动者,学生也应由接受者转变为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探究者. 同时课堂也不能仅仅被定为为学生的训练场,而应该演变为 师生积极互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场所.具体的操作有 以下几点. 2.1 科学编写“活动单”是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编写活动单时,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立足于学 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有效整合已有教学条件,系统化、 标准化地设计活动单.其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 习、课堂活动、课堂训练、课堂总结和反馈等等,尤其是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要细化,充分发挥活动单的“导学”作用.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针对“火车拐弯” 这一教学难点,可以这样来设计“活动单”. 活动1 图1所示为玩具四驱车的轨道,请和有经验的同 学交流一下,什么力提供四驱车在拐弯处运动的向心力? 活动2 光滑的漏斗内壁,一个小球在其侧壁做水平面上 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2所示),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活动3 火车车轮有什么特点?请描述其在轨道上行驶时, 车轮与铁轨间有怎样的关系? 活动4 火车轨道如果是水平架设,那么什么力来提供向 心力?这会带来什么结果?怎样改进? 活动5 请分析场地自行车赛道(如图3所示)倾斜的原 因. 对应难点,就要依托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创设 情境,上述活动1源于大多数学生童年的最爱,对部分对此 没有经验的同学,活动单以图片的形式进行适当地引导,更重要的是提醒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明确模型——轨道对车体 的挤压提供向心力;
活动2是刚刚所学内容的复习,同时也 是火车拐弯直接的模型对应——重力和轨道支持力的合力 提供向心力;
活动3和4都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的一种自主 探究;
活动5则是引导学生在相对开放的问题中进一步理解 相似模型中的向心力来源. 2.2 协调好“导”与“学”的关系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 都不可或缺,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上,应该协调好两 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很多模型取材于学生的生 活,教师的“导”更多地借助导学案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 规范化的受力分析和模型构建,对于相关难点提供铺垫式支 架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地在自主学习中突破难点.在这一节内 容中,学生的“学”主要就是针对“火车拐弯”、“拱形桥” 等模型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以及积极的思维迁移,将“火 车拐弯”与“水平路面的汽车拐弯”、“漏斗侧壁小球的圆 周运动”等模型进行对比,明确隐藏在其中的异同点;
将“拱 形桥”模型进一步推广到“近地卫星”模型,为后续学习做 好铺垫.在这一系列“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获得提高,同时对物理情境进行图形表征和数学表征的能力也得 到培养. 2.3 优化课堂的多维互动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多维互动 的结果,师生互动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生生互动是情感碰撞 的过程;
生本互动是知识沉淀和准确化的过程.我们的“活 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课堂上多维互动 的优化. 例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中可以就“四驱车模型的 拐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是小组同学交流时 很好的
素材,有过经验的发烧友能侃侃而谈,未曾接触的同 学则在交流中明确模型的特点.同时由实物到模型,再由模 型拓展到相似的模型,这就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启发, 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形成认知. 2.4 有效评价和反思是教学的升华 富有智慧的评价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它能促进教 学进程的发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因此,课堂上营造
健康 的探究氛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以欣赏的目光来对待学生的探究成果,要用充满耐心的聆听来给予学生 鼓励,更要能及时把握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肯 定.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 这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促使 教学质量的提升. 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来看, 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知识本身,注重知识本身其 实就是传统教学的窠臼,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养成机械化的 记忆型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地重复中熟练知识的运用,长久 下去,学生的思维就会退化,探究意识就会趋于僵化,只会 以套公式的形式来应付作业和考试,
学习激情无法持续,最 终导致学生排斥学习、厌恶学习.为此,我们应该用“活动” 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活动单”导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 要,除了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在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研究活 动单编写的
科学化和标准化策略,并继续探索改进小组学习 的方式,帮助
学生改进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 生探究物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快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