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工会 > 从助学到培养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创新的思考 研究生岗位

从助学到培养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创新的思考 研究生岗位

来源:工会 时间:2019-10-09 08:01:45 点击:

从助学到培养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创新的思考

从助学到培养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创新的思考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研、助管和学 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强化“三助”工作的 培养功能,改进和加强管理服务,对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 和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我国高校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初衷是“助学帮困”,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的“三助”岗位制度已开始强调“培 养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面对新要求,如何充分发挥 “三助”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 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策演变,中美制度对比、培养功 能定位等方面着手,探讨我国研究生“三助”岗位制度创新 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三助”工作政策演变 我国研究生“三助”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 三助工作的功能定位也几经演变,表1列出了“三助”工作 从产生至今的相关政策文件。[2]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研究生“三助”工作相关政策 几经演变,“三助”岗位的规模和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三 助”工作功能定位从助学功能逐渐转变为培养功能为主、其 他功能为辅。

二、美国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勤工助学 政策与我国 “三助”岗位政策对比 美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发展至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资助体系与培养模式相辅相成,支撑美国的研 究生教育始终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为其国家科学研究与科技 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高校将需要提供服务工作来获得的奖学金称为服 务性奖学金,包括Research Assistant(以下简称RA)、 Teaching Assistant(以下简称TA)、Work Study等。根据 其工作内容来看,与国内的研究生“三助”岗位有相似之处。

表2将美国与中国的同类岗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借鉴国外高 校成熟的制度和经验,为我国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制度创 新提供思路。[3-5] 三、助研岗位问题分析及制度创新 1. 助研岗位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助研岗位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培养机制改革后很多高校规定,全日制学术 型研究生每人都享受助研岗位,使得研究生认为获得助研酬 金天经地义,将助研酬金视同为生活补助,参与助研工作的 态度不端正,管理部门缺乏考核和激励手段。

(2)理工科与文科在科研经费来源上存在天然的差距, 文科专业的导师对于设置助研岗位、为学生提供助研经费有 较大意见。部分导师认为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科研起到辅助 作用,甚至进一步对招收研究生持消极态度,招生变成了完 成任务。

(3)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也对助研工作产生一定影响。有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恶化,研究生长期不与导师联系,不 参与导师科研工作,导师提出终止其助研酬金。此时学校作 为“三助”工作管理方,还需在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进行仲裁 和调解。

(4)近年来高校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研究生群体中很 大比例在学习期间有出国交流的机会。部分导师认为,研究 生出国交流期间,并没有为导师的科研项目做出贡献,应该 停止助研酬金;
而学生则认为出国期间的工作也是为导师的 科研工作做积累,应该获得助研酬金。

2. 助研岗位培养目标定位 “在科研和实践中培养”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

助研岗位要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使 研究生通过助研工作获得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和创新性的思 维方式,为将来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助研岗位制度创新措施 基于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同时借鉴美 国高校助研制度的经验,提出助研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的思 考:
(1)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对于理工科,可以根据科研 项目设置助研岗位而不是根据导师或者导师招生研究生人 数设置助研岗位。仿照PI制(Principal Investigator), 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预算情况申请设置助研岗位数目、 工作期限和具体要求,并提交详细的助研培养计划,学校可以在项目预算基础上增加拨款。

(2)设立扶持基金。对于文科或其他科研经费来源较 少的学科,采取学校设置扶持基金+导师申请的形式,扶持 基金每年申请一次,相应的助研岗位工作期限也是一年。导 师申请扶持基金需提供详细的助研培养计划、助研岗位数目 及要求。

(3)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助研岗位每年年终进行考 核,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对设置助研岗位的项目负责人和 参加助研工作的研究生同时进行考核。对于参加助研工作的 研究生的考核结果将计入档案,在奖学金和其他荣誉评选时 作为参考依据。对于项目负责人的考核结果将影响其未来设 置助研岗位的机会。

四、助教岗位问题分析及制度创新思考 1. 助教岗位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助教岗位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程类型和授课方式千差万别,有的助教工 作量很大,有的助教工作量较小。助教酬金如果采用一刀切 的标准缺乏公平性。

(2)由于助教酬金一般是由学校出资,任课教师对于 助教的管理缺乏动力,有些助教表现不佳也仍然能够继续工 作、获得酬金。

(3)研究生需要怎样的资格才能获得助教工作,国内 高校很少做出具体的规定。国外很多大学不仅对于申请助教工作的研究生的绩点做出最低要求,同时还要求研究生接受 系统的助教培训后才能担任相关工作。

2. 助教岗位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非师范院校出身的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 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能力不强。原因很好理解,我国高校的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是以研究为主要任务,除 了完成课程学习,就是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得到教学实践锻 炼的机会很少。这样的学生毕业后留在高校任教,科研能力 或许很强,教学能力就良莠不齐。

助教岗位为将来有志于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生提供了 珍贵的锻炼机会。在研究生助教岗位上,除了让助教承担作 业批改、答疑等基础性工作,也让助教参与课程教学准备, 参与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等,加大对研究生教 学能力的培养力度。

3. 助教岗位制度创新措施 基于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岗位的现状,借鉴美国高校助 教制度的经验,提出助教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1)助教岗位分级。按照助教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的高 低,设置不同酬金标准的岗位。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每学期教 学工作安排,按需申报岗位需求量。由学校进行统一预算和 分配。

(2)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按学期对助教工作进行总 结和考核,对参加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带教的任课教师、教学单位三方都要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个学期 助教申请的参考。

(3)建立研究生助教培训体系。包括必修课、提高课、 小组讨论等。要求所有申请助教工作的研究生满足一定的绩 点要求且完成助教培训必修课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开始工作 后还需参加提高课和小组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助教培 训通过资格记录入学生档案,为将来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 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助管岗位问题分析及制度创新 1.助管岗位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助管岗位存在的问题:
(1)部分研究生认为研究生群体做助管工作是大材小 用,没办法学以致用,更愿意申请助研和助教岗位。

(2)学校主要从助学帮困角度,提供助管岗位预算拨 款。助管聘用部门主要从补充人力资源角度,分配给助管重 复性、低难度的工作,例如复印、接电话、送文件等。助管 个人多数以拿钱干活的态度从事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

(3)助管工作缺乏有力的抓手,管理和考核比较松散, 助管聘用部门对助管的要求不统一,担任助管工作的研究生 缺乏系统的培训。

2. 助管岗位的意义及培养目标定位 在美国大学的研究生,一般倾向于选择助研和助教岗位, 因为这些岗位报酬较高,且与自身科研相关度较高。那么是否国内高校就读的研究生,也应该以申请助研、助教工作为 主呢?研究生助管工作还有没有设置的必要? 笔者从事研究生“三助”管理工作多年,发现很多研究 生,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养,但缺乏沟 通、交流的技巧和基本的社交礼仪。研究生毕业之后要步入 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是必需且非常 重要的。研究生从事助管工作,可以得到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和锻炼。而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社交能力与组织、协调能 力的培养也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过这些能力培养是在 中学阶段完成的。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除了学术成绩、标 准化考试成绩之外,课外活动和领导力的培养,对于社区贡 献和志愿者服务方面的成就在评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 的研究生助管岗位制度,其实是在“补课”。

笔者在某高校参与助管工作的研究生群体中发放了 2184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844份,其中1841份为有效问卷。

问卷中部分问题的统计结果如下:
(1)当被问到助管聘用单位是否对其进行过培训,96% 的学生回答是,4%的学生回答否。

(2)对于助管培训的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占93%, 办公礼仪占46%,办公软、硬件应用占51%。

(3)分配给助管的工作任务,接电话、送文件、复印 占69%,接待来访、办理手续占43%,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占 77%,撰写文本、报告占21%。(4)参与助管工作是否对个人知识、能力有提升,认 为有的学生占99%,认为没有的学生占1%。

(5)当问到哪方面知识或能力有所提升,学校组织结 构、管理流程占70%,办公软件、硬件应用占46%,组织、协 调、沟通能力占68%,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42%。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研究生群 体已经认识到助管岗位对能力培养的作用,通过助管工作, 研究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得到锻炼,对学 校的政策和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学 校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当然,助管聘用单位还需进一步 调整助管培训计划和岗位职责,加强助管工作的培养目的, 为助管研究生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训 练。

3. 助管岗位制度创新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助管岗位管理创新思路:
(1)坚持“能力培养为主,助学帮困、人力资源补充 功能为辅”的原则。要求助管聘用单位,科学设计助管岗位 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助管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在担任一 阶段的助管工作后能够获得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 识的锻炼。

(2)建立研究生助管培训体系。要求助管聘用单位负 责对研究生助管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学校层面可为 研究生助管设置办公基本技能培训课,例如行政礼仪、沟通技巧、办公软件应用、公文写作等。

(3)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助管岗位每年年终进行考 核,同时对助管聘用单位、助管带教老师、担任助管工作的 研究生进行评分。对助管聘用单位、助管带教老师的考核结 果将影响其将来申请设置助管岗位的机会。对研究生助管的 考核结果将记录入个人档案,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或者对 于考核优秀的助管可考虑设置优秀助管奖金,对于考核不合 格的助管取消其以后的申请资格。

六、结语 研究生“三助”制度发展至今,逐步回归本义。“三助” 工作以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为目标,对于研究生个体来说,获 得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 础;
对于高校来说,获得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力资源的补充, 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对于社会来说,更多的毕业研究生具有 较高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三助”岗位酬金的来源,目前以学校支付为主,从教育成 本分担的理念出发,“三助”岗位酬金的来源应由国家拨款、 学校经费、企业及私人捐赠多方面组成,岗位设置也不应局 限于校内岗位,还可以设立社区公益服务岗位、企业实践岗 位等。通过制度创新,“三助”岗位在研究生资助体系中将 发挥更加重要和灵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 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教研[2014]6号,2014-12-05. [2] 于晓彤.如何兼顾资助与培养功能:硕士研究生“三 助”工作研究——以H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 温静.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重 庆:西南大学,2012. [4] 都昌满.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制度与做法[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5):67-71. [5] 谢矜,王晓莉,肖宝华,等. 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 研究生“三助”制度设计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 (5):50-5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