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工会 >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浅谈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浅谈语言艺术的魅力

来源:工会 时间:2019-10-03 07:53:25 点击: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艺术 摘 要:集古今之华章,荟宇宙之精华,吐纳之际有清 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

要想达到这一境界,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讲究艺术性。本 文对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6)07-0196-01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载体,它犹如一座桥梁,引 导学生走向语言的百花园;
它恰似一首诗歌,带领学生飞翔 诗意的世界;
它更像一首乐曲,奏响课堂的生命乐章。

人们常说:“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在一 堂语文课中,无论是开头、点拨,还是评价、结束语,都要 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艺术 性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1 前期的激情导入 歌曲的前奏,拉开了歌曲的序幕,由它牵引着歌唱部分 的到来,于是情绪由此生,歌声源源来。它向听众预示着歌 曲将要出现的某种基调,并为听众对后段音乐的了解创造出 有利的气氛,它是听众与演唱者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桥梁。

于漪老师也曾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 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语文教师的导语,就应像一首歌曲 中的前奏,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出浓郁的情感氛围,铺设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在教学人教课标版语文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 者以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的故事导入: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 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寄来的画片写故事。

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 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 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想起了自 己的身世:他11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他只好和奶奶相 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给他带 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 感受,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这节课就让我 们走进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通过这样的导语很快能把课堂 带入这篇童话所描述的氛围中,使文本知识的传递融入情感 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学 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导入一种与 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同样凄婉、悲怜的课堂氛围之中,收到 “一石双鸟”之效。

2 过程的巧妙点拨 3 适当的精彩结尾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精彩的 结尾。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的结 尾语言应该既是对本课的总结,还应是课外活动的铺垫。提 纲挈领,耐人寻味的结尾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也是对思维的整理,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善歌者使 人继其声”,语文教学结尾的语言也一样,应收到“余音绕 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用了这样的结尾方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但它却带给了我们对 弱者的同情,更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积极的人 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不仅是生动的故 事,更是精神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感谢这位历经200年沧桑 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希望同学们能驻足于安 徒生的童话,到那里去感受更多童话的魅力。引导学生走进 童话的美好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是本课结尾所期待的艺 术效果。

在教学《杏儿熟了》时,笔者是这样结尾的:有酒大家 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在奶奶的教育下,“我”学会 了分享。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那 么,在“我”的影响下,小伙伴们会怎样做呢?在文中淳朴 民风的感染下,你们又会怎样做呢?这样的结尾能引发学生 的深思,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并学会分享,收到 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师语言,必定是鲜活的,有生 命力的,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语言的 锤炼必不可少。当我们徉徜在新课程实践的满目繁花之中时, 不要遗忘了对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和关注,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J].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6.128~139. [2]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50~179.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