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过于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忽视了积极 方面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遵循以往的教育方式, 过分注重消极方面,具体就是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产生的问 题,这种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心理上 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通常被老师当作是 问题的根本来源,教育者常常觉得大学生存在某些心理方面 的问题,或是将消除心理缺陷或弱点当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此以往,容易使心理没有问题的大学生 也开始关注自身的消极方面,从而忽视自身的积极品质。所谓的消极心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就是忽略帮助 大学生开发潜能、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因过分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削弱了教育 的功效 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中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 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培养意志力的问题以及良好的行为等等, 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把大学生工作与学习中 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如何克服该问题, 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意见、对策,并且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 实际情况,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在心理 教育中常常采用心理测试的手段去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存 在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解决心 理问题上,导致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由一系 列的心理问题组成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 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认为心理就是不健康的代表。
心理健康教育过分注重心理问题,从而忽略了潜力的开发和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个体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最 积极的方面,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 挥。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研 究,以发现人类本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良好品质,并通过这 些进一步深入挖掘人类的无限潜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为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启示,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界定心理健康 以往的心理教育取向模式往往都是消极的,研究的重点 放在了非健康或心理有问题的方面,把所谓的心理健康定义 为没有精神疾病。很显然,这既不全面又不科学。心理健康 存在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主观,心理健康在于自身的主观 体验,影响主观因素的潜在因素只能作为客观条件。二是积 极层面,所谓健康心理不是指心理的消极方面少,而是积极 的方面比较多。
(二)关注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并且应当有着积极的理想 和追求,涉及到积极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心理的重 点需要放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向上的思维、积 极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方式等。
(三)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多数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因而大学 生与心理学教师处于对立的状态。虽然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 主流观念中,也时刻强调不要使大学生与心理教育教师的关 系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之间应该相对平等,因为良好的咨询 关系,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的咨询过程中,应该做到熟练运用解决心理问题的沟通方式, 但这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和原则。在咨询者,即问题学生观念的影响下,这些都形同虚设,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实 际情况很容易导致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相对立。教育者没有把 自己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里,而是将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 上,把大学生即被教育者放在问题学生的位置上,使大学生 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心理是有问题的,这样容 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潜意识,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产 生心理上的排斥及高度警惕,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始终保持一 定的距离,小心翼翼地生怕因为过多的接触心理教育老师或 心理室,而令同学感觉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四)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 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缺乏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 统,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只关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层面, 这样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常常处于校园其 他工作之外,往往被看成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开的一 门学科,或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甚至有 的学校还把心理教育与其他的学科划分开来,好像大学生心 理教育课只是心理辅导和咨询者的工作,别的老师与心理教 育没有关系,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教育缺少有效的组织和 健全系统的支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阐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积 极心理学的实际概念,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护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是研究人类面对生活的 态度和乐观的心态的一门心理学科学。积极心理学要求,每 一位心理学家都要以一种极其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人 类的潜力、目的以及能力等等。基于原来较为完善有效的实 验方法和测量的技术,对积极心理学中人类的力量和人类的 美德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达到促进大 学生的健康的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