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个人计划 > 人格心理学的论文【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共2篇)】

人格心理学的论文【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共2篇)】

来源:个人计划 时间:2019-11-13 08:53:07 点击:

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共2篇)

政治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论文(共2篇) 第1篇: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对当代中国人格的完善作用及影响 “人格”一词其实是一个外来引进词,在我国文化中表示人的能力、气质品 质、德性、才性等等内在的特征规范的概括和总称。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对当代 中国人格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文章就中国古代人格思想的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 内容作为总起,浅要论述了当代社会中国人格的概括,针对性提出了中国古代人 格心理学思想的延伸和中国化人格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中国古代人格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儒家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物质文明具有一定的排斥,主张贵理斥欲、重 义轻利的人生原则。儒家在追求塑造德性、伦理价值的人格方面,不能对经济伦 理具有一定的重视,所以对人身权、财产权的认识,也一直被抛弃在伦理道义之 外[1]。

(二)注重守志持节、自尊自爱 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中,对于坚守志节道德自觉非常注重。要求个体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需保持自身操守,经受住勇达生死、威逼利诱、声色货利、 饥寒愁苦的考验。如果召侮取辱、自暴自弃,必会收人鄙夷、排斥。

(三)注重推行仁爱精神、主张人格独立 对物、人、天三界,中国古代人格思想非常注重对人的意义,认为人 作为社会、宇宙的核心。人的主体资格、主体地位,也成为人高于一切的思想基 础,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支配。

(四)追求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的完美人格 自强不息、见贤思齐的完美人格追求作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重要内 容,在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文化中,一个道德健全、完美的思想人格需要有永不 懈怠、努力向上的精神追求。二、当代社会中国人格概况 (一)我国当代人格的现状 1.道德精神 对个体的价值人生奄度教育,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人的勇于挑战、敢于创新、不断奋斗的道德精神。

2.意识教育 对个体进行自我完善、环境意识以及科技意识的现代意识教育,进行 法规意识、安全意识等的基本公民道德教育,从而能够对社会充分了解。

3.情感认知 使个体具备对情感变化规律的认识,认识自身情感变化,并能对其进 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具有良好的交往关系。

(二)当代国民人格中传统与现代特质的比较 传统的人格主要包含:男性优越、宿命自保、安分守成、孝敬长辈、 遵从权威。现代的人格主要包含:两性平等、尊重感情、乐观进取、独立自顺、 平权开放等[2]。人格进行现代化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人格在进行塑造 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稳定特性,人格进行现代化的转变必须经过量到质的转变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格的现代化转变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互动的结果,人的社会属 性和自然属性决定其即会受到环境影响又会受到个体的制约[3]。一方面,个体 需要不是被动消极的适应社会变化,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性的适应社会变 化,另一方面在变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三、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延伸 (一)中国古代人格思想与当代人格教育的承接 1.理性对待历史和现实 当代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实现既要了解历史,又需关注当下,同时还需 把握未来。因此他们必须肩负一定的历史责任,具有对社会的义务感也强烈的责任心,一切向前看。

2.继承古代人格思想的优秀品质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扶困济贫、诚实守信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 耐劳、吃苦、勇敢、勤劳的优秀品质,都是当代人的人格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 代人只有吸收古代人所传承下的古老优秀品质并不断积淀,才能使自己丰盈而具 有时代的气息。

3.必须有对整体顾全的现实意识 这需要个体将自身与国家和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哟和谐整体的现 代理念,即具有顾全大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现代意识,能用整体的意识去 分析认识问题。

(二)中国古代人格思想对当代人格教育的促进发展 现代化的理想人格需要在社会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形成,不仅需要我们 放眼于世界,更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当包括以 下几点:
第一,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应当具备相应的纪律和法制意识。当前社 会不同与以往时期,在当代,对纪律、法制的重视已经超越以往的任何时期,我 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这也就需要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依照相应的纪 律、法律来进行[4]。因此,培养良好的纪律和法制意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应当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对儒家传统 理想人格的继承主要有自尊、自强、自主、独立的人格。对民族、个体具有强烈 的责任感。当代中国理想人格的构建,需要在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不断 向前发展,以自尊、自强、自主、独立的优秀品格振兴中华民族。

四、建构中国化的人格理论模型 当代人格教育所能产生的良好效应,对个体甚至对集体具有重要的实 践意义。人格作为人生价值观念中的稳定心理思想基础,也是能够形成稳定人生 观、世界观的内在心理基础。人格作为能够形成特定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原动力,也是作为个体真正成熟的标志。所以,进行的人格教育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 人格理论模型。

首先,个性品质的优化。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必定形成多种 多样的个性人格,健全优良的人格个性作为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提高个体的优 秀品质,也就需要我们摒弃以往的传统塑人模式。个性作为个人的心理品质,同 个体的非智力要素相关联。因此必须注重个体的非智力要素的科学培养,从而能 够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5]。

其次,人格意识的优化。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人格同古代 人格的必然会有一定的冲突。人格意识的优化必定会成为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能够对人生意义及本质有正确的理解,理想的人格品质需 要个体吸纳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取向,不断的将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价值体系 [6]。

结论 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其中就含有对人性论的深入探讨,即对人 本性的探讨。人性本善、本恶还是中性,儒家学派中经典的《大学》中就表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格的 教育,将情感、意志、知识以及相关的各类学问集人格于一身的全面完善和发展, 注重人与人通达的教育理念,重视成才与成人的教育结合。古代的思想人格已经 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出现了种种的人格缺失所导致的道德滑坡现 象,因此,从古代人的思想人格当中取其精华应用在当代人的思想人格教育至关 重要。

作者:蔡春燕 来源:山东青年 2016年2期 第2篇: 政治心理学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政治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意识形态。本文对政治心理学中关于意识形 态的研究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重点探讨了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态度,对政治态度 的主要维度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健全了意识形态的主要认知模型,为意识形态 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一定的基础。

一、政治心理学中关于意识形态研究的介绍(一)意识形态的内涵 “意识形态”一词源于两个多世纪以前的欧洲,其内涵经历了多次发展。

不同的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也不同,意识形态的内涵也随之变得复杂。我们认 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观念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价值理念、政治信仰、理想信 念,且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社会中往往存在多种 意识形态,且这些意识形态可同时并存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不同的意识形态分 别处于主导与支配、非主导与边缘地位。

(二)意识形态研究中的批判和价值中立两种取向 意识形态研究存在批判和价值中立两种取向。一方面,大量的研究者 对意识形态持批判取向与观点:自法国政治家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后,拿破仑 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使得原本“思想的科学”沦为“虚幻的形而上学”;针对德 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根本上的颠倒本末,马克思与恩格斯就起虚伪性进行 了批判,并指出了产生这种虚伪性的根源——社会存在,这为后期研究者提供了 出路;自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学术界从未停止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例如,一是 部分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进行研究且指出忽视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直接导 致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二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真理就意味着丧失 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科学技术意 识形态理论,并认为意识形态没有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衰落,相反意识形态以 更为强大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曼海姆、奇洛克等人也从各个角度对意识形 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旨在从中立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 研究的研究者,这类研究对意识形态持中立态度。任何一个社会都具有主流意识 形态,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往往以中立的姿态出现,凡是与这个中立意识形态不合 的其他意识形态都被冠以“极端”的称谓。福柯就曾对意识形态的中立性进行阐述, 明确表示意识形态的中立性与本国意识形态的整合有关,意识形态整合越完整, 国家的中立性越强;社会各团体、组织将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中立性,主流、主 导性意识形态往往会影响民众,使社会其他团体或组织中的人都具有与起支配作 用的意识形态相同、相类似的想法;一旦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相类似的想 法时,意识形态的中立性就会转化成葛兰西所说的霸权。

二、意识形态中政治态度的维度 (一)传统的单维度左-右维度取向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主要针对政治权利与 权力及其形态而言,具体表现为赞同或反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与政治制度。政 治态度由政治认知、情感与动机组成,体现在政治意识、政治价值与政治信仰中。

所以,政治态度集中表现在政治观念与政治主张中,广泛存在于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中政治态度的传统维度为单维度,即从左-右维度对意识形 态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政治主体的不同,我们可将意识形态按照个体、社会、 国家三个政治主体与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四个要素进行匹配。

我们也可以从政治客体的角度对政治态度进行分析,即将政治、经济、文化与自 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进行匹配,从而得出政治态度的一般性区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从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两方面出发,对自由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的政治态度做出更为充分的说明。这种区分维度可以称为单 维度,即左-右维度取向,非此即彼的态度为意识形态的谱系分类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度模型取向 不同意识形态、政治态度的比较一般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但更 为深入的研究则可按照左、中、右的层级进行分类。早期的左右划分主要源于法 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立场,即按照政治立场与态度的不同,分别坐在议会的 左边与右边。这种划分具有其积极意义,但其所带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左派或 自由派为推行政策,更倾向于中央政府的角度调整资源分配,从而实现福利倾斜 倾向;右派与保守派则反对中央政府干预经济,但不否认集体权威。为更有效地 推动政治态度的维度分析,我们可充分考虑各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积极性,将各种 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态度区分开来。为此,范德伯克、索巴本则从左、中、 右三个角度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态度做出区分,从而建构起相对完善的多维度模 型取向。另外,还有人从自由、平等、秩序三个维度出发,将自由主义者、共产 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自由至上主义者同时纳入到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中。

(三)单维度和多维度模型的调和取向 多维度模型与单维度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难以快速、全面地认识意 识形态中的政治态度。所以,我们主张在单维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维度模型, 为意识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分别从政治观念、政治主张两个维 度出发,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态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政治观念出发,设立 增加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自由两个维度,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保守主义、权威主义、无政府主义纳入其中,综合分析政治观念各维度;将政策、价值、意识形态整合起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价值-政策的互动模型。

三、结语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意识形态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与主题, 探索意识形态的各要素对推动政治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抓住意识形 态的本质,不断探讨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态度,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认知模型,完 善意识形态的研究体系。

作者:袁茗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