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高校宣传工作中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考_新闻报道创新

高校宣传工作中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考_新闻报道创新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1-23 07:45:40 点击:

高校宣传工作中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考

高校宣传工作中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考 当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的各项事业进入到综合改革阶段。宣传工 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任务越来越重,作用尤为重要。它的重 要组成部分 ——新闻报道,也随之被不断冠以新的要求。高校新闻报道要更好的 适应、服务于宣传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改革工作方法,拓展传播渠 道,从而为高校各项事业又快又好的前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校的宣传工作涵盖面较广,主要包括:理论武装、宣传舆论导向、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长期以来, 我们注重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强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往往忽略了宣传工作中新 闻报道业务层面的要求,使得高校的新闻报道程式化和脸谱化。要想创新,高校 宣传工作必须正视考验和挑战,找到解决的办法。要打开高校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新闻报道就应该在遵循新闻基本传播规律和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时代要 求,富于创造性。

审视我国宣传工作的现状,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新闻报道中频繁使 用政治缩合语,出现口号式的空话、套话,这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已不能适应时 代的要求,受众不接受,直接影响到宣传效果。高校的新闻报道中,往往越是重 要的选题就越发的遵常守故,缺乏新意。如:重要人物、重要讲话、重要会议、 重要活动等。陈旧的思路、老套的手法和传统的渠道使我国高校宣传工作中的新 闻报道存在着政策宣传空喊口号、工作报道堆砌概念、会议报道例行程序、典型 报道模式化的现象。要增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提升宣传效果,必 须加大创新力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 立足新常态,思路创新 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新闻报道的受众主体为在校师生,其中,青年 学子占绝大多数。一方面,高校的宣传工作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引导校园舆论等重任;另一方面,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说,高校的宣传 工作中的新闻报道应该更加贴进受众、贴近实际,摒弃说教式的灌输。究其根源, 两者并不矛盾,高校宣传工作者应创新思路,找准契合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 报道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宣传工作的性质决定其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且从传播学角 度来看,宣传工作中的新闻报道重宣传价值轻新闻价值,多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受众被动接受的传播过程。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行政式”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局限 性,就得转变传播理念,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以维护受 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如:可采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学校及师生 在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成就与经验,针对广大师生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 困难产生的疑惑或矛盾进行解惑排疑的疏导性报道,敏锐的批评与剖析校内外一 些错误思想倾向与行为。在新闻报道中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多角度、深层次地关注 社会现状、高校内部环境等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避免宣传主体的一味 “拔高”和“美化”,宣传内容的主观化、写作套路的模式化。以贴近生活、贴近实 际、贴近群众为出发点,在传播过程中提升受众的地位,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参 与权,以达到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宣传目标。

二、 聚焦新问题,内容创新 (一)选题 多年来,高校新闻报道的选题多为会议、讲座、活动等,再按照新闻 六要素的写法进行宣传,突出主要领导,强调主要讲话内容,套路陈旧单一,导 致目前高校的新闻报道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问题,重形式、轻深度。宣 传性质的新闻报道多了,势必会影响作品的关注度和感染力,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内容进行划分,高校的新闻报道可分为一般性报道和重 点报道。一般性报道中多涉及会议新闻和活动新闻。会议新闻不能只关注会议议 程、参会领导、重要讲话等方面,要根据会议内容发掘新意和内涵,寻找与受众 的亲近点;活动新闻报道,要区别于活动总结,突出活动的过程以及相关背景资 料,强调纪实性,避免概念性陈述。新闻报道中的重点报道,要注重寻找和挖掘 题材,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及时展开。如:学校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 有重大举措,出现典型性人物和事件时,应及时进行主题鲜明的宣传报道,以此 凝心聚力、鼓舞士气,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 舆论氛围环境。也就是说,高校的新闻报道选题要更加立体化、多样化,既包括 会议新闻、活动新闻等硬性报道,又要有日常报道,更要有深度的报道。将新闻 价值放在与宣传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来选择报道内容,改变高校宣传工作中新闻 报道陈旧的套路。

(二)写作 高校的新闻报道在写法上更倾向于宣传话语,空话、套话多,大量使 用形容词和渲染性语言,可读性较差。口号式的套话和程式化的写作套路,大大降低了报道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报道的宣传效果。改变写作方法,把语言落到 实处,将生硬的官方言辞转化为口语化、接地气的大众语言,将空洞的说教转化 为细腻的真情实感。受众更乐意接受生动、真实的语言风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 的提升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此外,在新闻报道的采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倒金字塔”结构的功效, 用富有创造性的标题第一时间吸引受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用 事实说话;以朴素的语言、精练的文字结构全篇;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片,丰富呈现 方式,增强视觉冲击力,提高新闻的表现力;选择恰当的结尾方式首尾呼应,照 应全篇。

三、 关注新媒体,渠道创新 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新媒体大量涌现后,高校的宣传阵地 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原先以报纸、广播、通讯社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新闻传播 渠道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态势和新格局。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等新媒 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不争的事实。

作为高校新闻报道的主要受众,高校师生因知识层次、学历背景等因 素的影响,更加习惯于运用网上查询资料、手机上网聊天等网络手段获取信息。

可见,新媒体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重要的沟通交流渠道。新媒体不仅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途径,同时也成为汇集信息交流、观点阐述、民意集散的 多功能舆论平台。国内外许多热点问题、焦点事件,首先发布的往往是新媒体。

高校师生受教育程度高,对新媒体技术掌握更加充分,不仅对新媒体的关注度更 大,而且随之出现官方或非官方的自媒体宣传平台,这些现象对高校宣传工作的 影响力正在迅猛增加。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者应洞察并掌握新 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及时分析新媒体出现以及高速发展对高校宣传工 作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优势创新高校宣传工作中 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新媒体的监控与管理, 避免新媒体的负面效应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不良影响。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深入了 解并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搭建高校宣传工作的新 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展开新闻报道,实现新媒体利用和宣传工作双赢效应。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高校宣传工作者要借助大学师生喜闻乐见的新媒 体技术。新闻报道可以严肃,但不能死板,千人千事一个面孔。要抓住不同媒体 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动形象的方式,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全方位覆盖,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使宣传工作的教育作用发挥在无形之 中。

总之,高校宣传工作中的新闻报道要打破固有套路,高校宣传工作者 要像行内的专职记者一样,变被动接受上级布置任务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基 层跑新闻、挖新闻,发现更多的故事。同时,高校的新闻报道应站在受众的角度 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可根据受众的不同身份、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关注点 和兴趣点来选择适当的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以达到最佳效果。高校的宣传 工作,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持续不断地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前进提供 理论原动力,驱动学校先进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 文化条件,着力创作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者:郑静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