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完善评价体系 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探讨

完善评价体系 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探讨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0-17 07:58:05 点击:

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探讨

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探讨 摘 要:大学生暑期支教受到广泛争议,主要是由不同 主体评价内容不同、评价体系不健全引起的。针对评价体系 的不足,分析了建立和完善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指出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必须遵循评价主体和评 价内容全面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活动 的持续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7)02-0211-02 暑期支教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因其大众 性、非精英的特点[1],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每年暑 假大批学生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目的是感受社会、 增长才干、锻炼能力。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头戏,各高 校每年都会有数十乃至数百名志愿者前往乡村支教,大学生 开展支教、奉献爱心的报道也屡见报端。但也有另一种声音 如暑期支教是形式主义、“作秀” “游乐团” “旅行团”。

一篇题为《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 用孩子口吻把暑期支教“占用假期” “传授的知识不切实 际” “大学生作风不检点”等几大弊端一一指出[2-3],而 被支教学校拒绝接收支教团队也时有发生,这都对大学生暑 期支教构成了严重挑战。

面对暑期支教的质疑,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使支教团 队优胜劣汰,用倒逼机制提高支教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自2014年以来,先后4次带领大学生暑期支教团队前往贵 州思南、甘肃平凉、江苏泗阳等地开展支教,通过实地考察、 深度访谈、文献研读等方法对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进行探讨。针对当前存在的多种支教形式,本文讨 论的是由高校正式发文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暑期支教团 队(以下简称:支教)。

一、当前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方式的不足 1.被支教地和被支教学生的主体缺位,评价结果说服力 不足 在当前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员多为高校学生工作负责人、 专业老师、主管部门等,其关注点在大学生身上,支教后大 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否提高、综合素质是否加强等是评价重点。

而支教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被支教学校、被支教孩子作为支 教受众却没有被纳入评价体系。被支教主体的缺位,造成评 价结果说服力不足,这是支教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在现实中,被支教地对支教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 性和隐蔽性。被支教地如果对活动评价较高的,会主动提前 联系高校讨论来年支教主题和课程安排等;
被支教地对活动 认可度不高的,往往借助“校舍维修、天气恶劣、孩子安全” 为由拒绝支教再来。对被支教孩子来说,朋辈身份让他们与 大学生建立了亲密关系,支教后常保持书信、邮件联系,甚 至建立被资助关系。很多孩子期待暑期支教的到来,这也是 支教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在当前评价体系中这些都没有得到体现。

2.评价内容较为简单,难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诉求 支教是在高校指导下,大学生在被支教学校开展的活动。

因在校外开展的特点,支教涉及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 社会等多个利益主体。因侧重点不同,各利益主体对支教活 动的诉求也存在较大不同。作为支教的负责单位,高校侧重 大学生知识的应用、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认识等方面变化;

被支教地侧重当地孩子们学习成绩提高、教学状况改变等;

被支教孩子侧重于精彩的暑期生活等;
支教团队多在乎孩子 们的反馈、被认可的程度和个人感受等;
社会侧重支教传播 的正能量,大学生的变化,对当地教育的改变等。但当前评 价中,仅侧重于调研报告质量、新闻媒体报道的篇数、活动 的影像材料等,难以满足不同利益主体诉求。

3.评价形式单一,不能有效展现支教全貌 对支教的评价多数仅有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 表彰。支教团队通过总结材料递交、现场答辩等参与评比, 高校根据材料或现场展示,给予团队不同评价。这种做法能 有效促进志愿者把支教成果化、可视化,促进了支教总结转 化,但在实施过程中,更多沦为一种形式,“做得好不好, 全凭展示效果[4]”。而对支教过程中深层次触动学生灵魂 的不可量化的因素,如对孩子们兴趣培养、志愿者价值观改 变、支教中难以忘记的回忆等,往往却不能展现。对志愿者 个人来说,评价主要就是被支教学校开具的证明,而对支教感悟、总结都不再重要,大量志愿者也无法获得认同感。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 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教是一种最为常见且易于操作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 践形式,建立和完善支教评价体系对完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 践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支教具有地点固定、受 众具体的特点,是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效果的理想平台。通过 研究支教评价体系,把暑期社会实践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 来,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都具有重 要意义。

2.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引导支教活 动健康发展 志愿者的行为对支教实效性有决定性作用,而当前部分 支教学生“作风问题”饱受非议[2]。在支教前期,志愿者 满怀热情地投入支教,但随着热情的消退,青山绿水的山村 变成了交通闭塞、娱乐缺乏的山沟,纯真、朴实的孩子变成 了不守纪律、大吼大叫的捣蛋鬼。在缺乏过程考核的情况下, 志愿者也放松了自我要求,采用糊弄的态度[5],课堂上与 学生聊天、打闹,造成课堂秩序被破坏,课堂成了游戏场。

甚至在志愿者离开后,暑假结束正式开学时,课堂仍需要一 段时间调整才能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课堂外,志愿者游山玩 水、乱扔垃圾、不注重谈吐,破坏“教师”形象[2]。建立和完善支教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避免支教中“游玩化” “旅 游化”现象的产生,为支教提供约束和保障,让志愿者在评 价体系约束下,端正态度、精心策划、高效执行,对支教规 范化、长效化、持续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3.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大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 支教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过程,大 学生到基层贫困地区支教,是全面接触社会、增长才干的过 程,贫困地区的体验更能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从整体上来 说,大学生需要完成支教策划、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材料 总结等大量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有研究表明一 场效果明显的支教需要三个月准备[4]。而学生的身份要求 其精力主要放在学业上,这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其安排部署、 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方面能力。支教中,大学生在教学、 生活、合作等方面遇到困难时,需要实地去摸索、领悟、总 结。支教后,得失分析、活动总结、活动展示等都为学生锻 炼能力提供了机会。全方位支教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 为期待通过支教提高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指导。

三、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原则 1.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在评价主体方面:支教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涉及多 个主体,主要有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和社会。高校是 支教的策划者、组织者,在支教评价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高校从人才培养角度,鼓励以师范生为主体的支教,把支教与 师范生的教学实习、考核相挂钩,目的是为了提高志愿者组 织协调、语言表达、专业技能、社会认知等综合素质。被支 教地包括被支教学校和被支教孩子,作为支教活动受众必须 参与到支教评价中,通过与支教团队前期沟通,对人员配比、 课程设计、教学计划等提出意见,并从受助者角度对活动效 果进行评价。支教团队作为参与者、执行者在评价体系构建 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实践目标和客观条件,对活动 中目标制定、活动执行、志愿者感受应该做一个客观公平的 自评。社会指除被支教地、支教团队外关注支教活动的专家、 媒体、学者等,根据社会舆论为支教整体做出评价。

在评价内容方面:支教需要进行大量前期、中期、后期 工作,支教评价内容也要包括前期准备、活动开展、活动总 结三个部分。活动前期:主题选定、活动宣传、人员招募、 策划编排、课程安排、教案设计、培训设置、物资准备等。

活动中:教室布置、课程教学、团队凝聚、人际沟通、生活 照料、危机应对等。支教后:后期联络、图片整理、影像制 作、特色展示、项目总结等。以上所有材料都应纳入团队评 价体系中[5]。

2.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支教效果评价指标主要由新闻报道、研究性论文、 总结性文章和影像资料构成。作为实践育人的环节,除终结 性的材料外,过程性材料同样重要。志愿者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经验传递给被支教者。被支教者根据心智情况选择性 接受,教者与被教者产生共鸣和彼此认同。支教的意义即在 于此,通过活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轨迹,增强志愿 者综合素质。但在支教中,志愿者因动机不同,其行为也有 较大差异。部分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认真准备教案 和教学计划;
但也有不少志愿者敷衍了事,把教学游戏化、 活动娱乐化,这是当前支教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支教地往 往处于偏远地区,支教负责人因团队和谐需要或教学能力缺 乏等常常较少过问,使教学“娱乐化”现象越发严重。支教 健康发展亟待加强过程监督,把当前评价时机由“终结性” 转变为“全过程”[1],把志愿者个人在教学实践、团队凝 聚等方面表现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长效机制上,把志愿 者支教中表现与其教学实践的评价建立联系[6]。

3.重视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持续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打一枪换一地”是当前支教被诟病的现象之一,持续 性是影响支教效果的重要因素。固定的学校、连续的队员对 形成支教品牌、扩大队伍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 表明支教团队与被支教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被支 教地对支教认同、课程开设、支教效果等有很大裨益。志愿 者连续支教有利于经验传承、缺点弥补。2015年笔者带领团 队第二次前往贵州思南某小学支教,以“薪火相传,续爱思 南”为口号,有效传承了团队建设、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优秀 经验。此外支教持续性还体现在支教后与被支教学校联系情况,与被支教学校、孩子保持长期联络,延续支教感情,对 彼此认同、活动顺利开展都有裨益。

创新是支教长期开展的保障。在对被支教地校长、老师 的研究中发现,被支教学校期望开展与日常不同的教学活动, 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教学内容。除单纯教学外,支教团队 也会开展募捐、家访、运动会、汇报演出等。在每年大批学 生支教队伍中,如何凸显出支教亮点和不同点是每个团队必 须思考的问题。例如,把一线小学教师纳入到支教队伍;
创 建众筹平台为贫困地区购买图书、购置桌椅;
为被支教学校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拍摄微电影等,都为支教提供了新的创 新借鉴。

支教评价体系构建要发挥高校、被支教地、支教团队、 社会四个主体的作用,结合实际对前期策划、支教过程、活 动成果等内容安排不同权重,力图做客观、公正的评价,让 支教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婧.王天夫.何以肩负使命:志愿行为的持续性研 究——以大学生支教项目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5). [2]阳锡叶.支教作风需改进[N].中国教育报, 2013-07-27. [3]谢铭.不要“点水支教”,只要真诚相伴[N].工人日 报,2012- 09-08.[4]袁圆.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教学能力问题[D].哈 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5]陈立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 [6]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 (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