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估时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的新选择] 估时作业成本法

[估时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的新选择] 估时作业成本法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0-16 07:58:10 点击:

估时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的新选择

估时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的新选择 作业成本法(ABC)的相关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 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科勒教授在1941年的《会计论坛》杂志发表文章提出:
“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 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他在该篇文章中首次提到了作业、作业账户 以及作业账户的设置等会计理论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 198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安德森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概念。

1992年,罗伯特·卡普兰在其著作《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中提到,随 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直接成本费用相对减少,而间接成本费用 相对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应该采用 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成本的计算,即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可以将 管理人员的注意力由发生的数量上转移到发生的原因上,它的最终目的不是成本 计算结果,而是在成本分配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 解决思路。

从此,会计理论界和企业界便掀起了研究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热潮, 但1996年以后作业成本法又有逐渐被冷淡的趋势,其庞大的计算量和操作的繁杂 使得实务界难以实施。由此,20世纪末,美国管理学家高斯林提出了“ABC之谜”。

同一时期,美国学者斯科特在《对ABC悖论的深思》一文中指出,ABC在国际上 的运用远逊于其理论支持者对它的高度期望。罗伯特·卡普兰和安德森为解决 ABC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 即估时作业成本法,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从业人员的支持。

2010年,罗伯特·卡普兰又在其著作《估时作业成本法》中指出,估 时作业成本法(TDABC)是一种能够利用ERP系统中的数据,计量成本和获利 能力的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利用估时作业成本法,管理人员可以花更少的时 间和成本来收集和维护数据,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无 效率流程、非盈利产品和客户以及过剩产能,并可通过对大量不同背景案例的研 究,阐述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他指出,估时作业成本法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 为实现作业成本系统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工具和例证。

估时作业成本法理论原理及运用估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时间方程来计算、分 配企业资源成本的方法。估时作业成本法作为针对ABC缺点改进的方法,有效地 解决了ABC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费时、昂贵、不准确而且难以更新等问题,能够 提供比ABC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更能应对日趋复杂的商业环境。

(一)估时作业成本法理论原理和方法 作业成本法遵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安排,能够把间接 性成本和支持性成本按照资源消耗量分摊到各项作业上,然后根据作业消耗量, 把作业成本分配至各项业务单元,依据成本动因从而实现间接费用的精确分摊。

但是,作业成本法在实施中遇到了如下困难:一是作业访谈、调查耗时耗力,成 本太高:二是作业成本模型数据多是主观估计,难于验证:三是作业模型不能足 够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的复杂性:四是数据变量拓展以非线性增长,数据处 理、存储、处理成本高昂:五是未能考虑到产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利于企业进 行效率分析和改进。

鉴于上述问题,作业成本法研究者将时间要素引入作业成本法中,用 时间来度量资源,作为其耗用的主要成本动因,通过估计生产性工时比例和每项 作业耗时情况两项参数,用以计算各项作业成本。该方法即估时作业成本法,又 被叫做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估时作业成本法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通过经验丰富的管 理人员对实际产能和作业单位时间的可靠估计,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动因率,进而 计算出该项作业应分摊的成本。另外,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以事件为基础的, 能反映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迅速获得对改善利润状况准确而有用的信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