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重视细节_重视探究的细节

重视细节_重视探究的细节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0-15 07:55:30 点击:

重视探究的细节

重视探究的细节 小学科学课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在 探究中成长。课堂中,教师仅仅重视教学流程远远不够,还 必须考虑将每个探究活动做实做优,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探 究过程中的细节,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重视利用传统板 书明晰学生思维进程,重视提出问题的准确与精当,让课堂 精彩无限,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重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许 多老师往往更重视实验材料的介绍、实验要求的提示以及实 验的结果,常常忽视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样不利 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案例1:《建桥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探究平板桥、拱桥、斜拉桥 承重力的大小。

A 老师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在课前给每个小组都做了一 个桥墩,然后给学生演示平板桥的承重力实验,并强调实验 步骤和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探究拱桥和斜 拉桥的承重力。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开展实验,非常 有秩序,实验结果也如老师的预想,没有出入。

B 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刚才学过的平板桥、 拱桥、斜拉桥中,哪一个承重力可能是最小的? 你又如何 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每个小组的想法各不相 同。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来证明。他们从桥墩开始设计,然后设计不同的桥面,思考重物摆放的不同位 置。

A 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并没有经历建桥梁的过程,而是 在老师的示范下模仿了一则实验。学生操作时看似热热闹闹, 实际上没有经历思维发散的过程,探究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 锻炼。

B 老师的课中,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没有能够完成所 有实验,但是他们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中经历了 思维的激烈碰撞,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明显的锻炼。

案例2:《能量的转换》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理解能量能从一 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A 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燃烧一粒花生米,用它 加热一杯水,水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水的温度会升高。

老师接着问:那我们如何做这个实验呢?接着,老师将整个 实验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全部告诉学生,学生按要求动手 做实验。

B 老师首先提问:一粒花生米中含有能量吗? 你们如 何证明?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指引下思考并小组讨论。之后, 老师提供实验器材:瓶塞、回形针、烧杯、三角架、石棉网、 火柴、花生米等。再问:有了这些材料,我们又该如何证明 呢?请将你们的实验设计写在记录单上。学生利用有结构的 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两者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B 老师的引领下,利用 有结构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科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 主设计实验,他们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实验设计能 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重视利用板书明晰学生思维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大多数学校得到普及和 应用,科学教师在课堂中使用PPT、电子白板已成常态。不 可否认,多媒体确实方便了老师展示科学图片、微视频、链 接海量信息,但是无法及时地将学生的即时思维火花记录下 来。事实上,如果老师能及时将学生的回答、想法通过板书 记录下来,对他们后续展开分析会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3:《动物怎么繁殖后代》 案例4:《蜡烛的变化》 在本课了解蜡烛特点的教学环节,老师先让学生分小组 观察蜡烛,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的蜡烛是怎样的? 学 生回答:白色的、油油的、看上去有点透明……老师并没有 将学生的这些回答一一板书下来。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做实 验,了解蜡烛经过小刀切割和加热后的状态,并与之前的状 态进行对比。学生因为不能看到之前的回答,所以对比这个 环节效果就不理想。

如果老师足够重视学生的观点,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等到后面进行实验对比时,就能很轻松地在黑板上找到之前的思维痕迹。显然,教师的及时板书能明晰学生思维的进程, 大大方便后续的分析。

三、重视提问准确精当 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精当,直接左右学生的思维 方向。案例5:《磁铁有磁性》 A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给学生两类物品,一类是 可以被磁铁吸引的,一类不可以被吸引。学生实验完后,老 师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发现,大一点的 能被磁铁吸引(老师准备的铁制材料都较大),小一点的不 能被吸引…… 在这个环节,当学生实验后,B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有 哪些材料被吸引?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我们发 现,铁钉、弹簧片、回形针能被磁铁吸引,它们的共同点是 都是铁制的。老师接着问:那剩下的呢?学生回答:它们不 能被磁铁吸引,因为它们不是铁制的。

A 老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发现铁制的物品是可以被磁铁 吸引的,但学生的回答没有让老师满意,最后一脸无奈。B 老 师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学生回答的简洁明了,教学干净 利落。

案例6:《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A 老师出示两个装有液体的烧杯,然后将一块土豆分别 放入两个烧杯中。结果,土豆在一个烧杯中下沉,在另一个 烧杯中上浮。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杯液体是什么?有学生回答:这杯是盐水。老师接着问:你怎么知 道是盐水? 怎么证明? 学生很快哑口了。

B 老师在这个环节是这样提问的:看来大家知道的真不 少,老师这里有食盐、白糖和味精,你们要不要自己动手试 一下,把它们放到水里,看看到底哪个可以使土豆浮起来? 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开始动手实验。最后发现,那 杯液体除了可能是盐水之外,还可能是糖水或其他液体。

A 老师本想让学生了解到除了盐水外,还有其他液体能 够让土豆浮起来。但这个问题抛出后,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 回答了,因为证明是不是盐水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实验。

面对同样的现象,B 老师用了不同的问题,结果学生思 维的走向就完全不一样,收获也很大。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