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思想品德课怎么上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

思想品德课怎么上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

来源:德育 时间:2019-10-05 07:56:45 点击: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方法探析 摘要: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 生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最终提高 教学效率。根据思想品德的概念,可以得知思想品德不是与 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因此,思想品 德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在各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小 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正确的 人生观念,也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多 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 策略,如有不足之处,还需各位同仁及时指正。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5)21-0058-02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基于生活、为了生活、在 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育,因为思 想品德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层面进行的并指向于对日常生活 的改造,进而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引领生活”的社会功能。

在思想品德教育改革进程中,不能回避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 种社会控制手段的社会功能及其改造。如果固守并秉持思想 品德教育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事实而不反思其现实性及其合理性,则意味着教育不能发展,社会不能进步。有效的思 想品德教育是指在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前 提下,通过教师恰当的指点与引导,使学生对某件事的认知、 态度、观念等方面发生合乎社会要求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学 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将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并结合 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具体呈现道德学习是如何实现在文本世 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对话与意义建构的。

一、与学生生活世界对话 教师对学生的前理解、前认知的了解,对学生思想发展 脉搏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效果。在备课环节, 除了了解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 生的已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从学生们较为 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 也很少,如果教材内容不是源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 学工作将很难继续下去。只有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达成了同步,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道德素质与学习同步成长 的最终目的。每当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时,就相当于在重 温自己的道德生活,在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中,学生们不再仅仅是学习的局外人和旁观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更是生活的主人。而教师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也不再仅 仅是教教材内容,而是一个走进学生世界、了解学生内心的 过程。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之后,也会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 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学习《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我 的成长与家庭”一课时,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有一个幸福 快乐的家,有家人的关爱与呵护。当然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 也是以健全的家庭关系作为基础内容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总 有一些不如意,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生 活在单亲的家庭中,可能这部分学生对于家庭和成长的记忆 并不是那么美好。这时候教师面对他们的生活经历,教给他 们的不是自卑、辛酸与痛苦,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 生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美好,唤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养这些经历过苦难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坚强,有一个 正确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对话情境 如果说学科知识教学更多的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发 生关联,而道德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交集更多,联系 更加紧密。有效的思想品德学习不仅仅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开展,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去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思想品德学习的情景之中。学 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衡量品德课堂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

1.问题设计。以六年级的“战争何时了”内容为例,因 为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平时可能也很少关注国内外的战事 战争,所以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课文中的情形。因此 在执教本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两次分解,一方面 是学习知识,另外一方面是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叫 学生阅读整篇课文,然后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战争发生的 年代、耗时几年、参战国家、伤亡人数等,通过这些表面的 问题的持续深入,引导学生将这些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进行必 要的归类与分析,并向学生们发出疑问:通过这些数字你发 现了什么?这些数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震撼?通过这些数 字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将教学引导到教 学目标的第二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的这些问题, 对两个教学目标来说都是一种引导,既可以学习到教材上的 知识,也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相比于过去传统的小学 思想品德教学,学生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答案,而是通过教师 的引导,去发现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残酷的战争世界,通过调 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从“战争”的独特视觉 出发,通过在学生已有的和平幸福的生活相对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 我们的灾难,并且通过与处于战争之中的孩子相对比,让学 生知道和平可贵,进而增强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2.预留对话空间。与接受性知识学习相比,道德学习更 多的是建构生成式学习。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在书 本知识之外总会生成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超出了教 师的预设。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 间、空间,让那些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问题在课堂上得以充 分展现,这样的教学无异于一次生命之旅。但是在教师日常 的教学活动中,迫于教学内容安排的考虑,教师往往无暇聆 听学生生命成长的声音,进而错失了思想品德学习的最佳时 机。

3.多种感官参与。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都是 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枯燥无味的讲解,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 品德课的积极性。而在新课改之后,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大 量地使用在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之中, 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战争何时了》一课中,教 师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系列以战争为主题的图片和视频, 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会直接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所 需要的气氛之中,进而引发大家触景生情。视频中很多与学 生们同龄的孩子,都有着天使般的形象、心灵善良,却被刽子手无情地残忍杀害。被伤害儿童的善良与刽子手的无情, 之间的强烈反差将本课进一步推向高潮,引发学生对战争、 对人性、对和平的深入思考。可能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六年级 的小学生来说还有些残忍,寓意也有些深奥,但是只要学生 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所触动、有所感 悟、有所体会,就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道德学习不仅诉诸学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诉诸学生 的情感和体验。为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价值引领 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具 有一定的内隐性,不是说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在课下立刻有 所成效。因此在短时间内,教师也无法了解思想品德学习是 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很多道德方面的事情并不是 单单用“正确”和“错误”来体现和评价的。评价本身作为 道德课堂的一部分,应体现教学的价值性,发挥道德课堂的 价值引领作用。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个实验 研究对照表,类似内容表格分两份,一份是在课前进行测试, 一份是用于课后测试,主要是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前后认知水平的变化程度;其次是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 案袋,学生在每一个周末上交自己的道德学习成果,可以是 帮助家长做家务,也可以是做个环保小卫士等等;此外还可 以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如亲子交流活动、社 会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小活动,将学生所学的思想品德知 识付诸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之中。所以,有效的道德学习的评 价应体现开放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既切合小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建构学生作为道德学习主体和道德选 择主体的角色内涵。此外,有效的学习评价不仅仅能鼓励一 个学生,对教师也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学生与教师是 属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两类人看待事物的眼光肯定会有所差 异。而在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小学生的眼光去 看待社会,师生是平等的、共同成长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德 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的道德成长之旅。在 这里,学生是道德成长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路人或陪伴者。

总之,当整个社会的治理模式向着更加宽松、包容、多 元的方向发展,教育在观念层面、行为层面也需要不断变革, 使教育不再成为压迫的手段,而是解放的力量。思想品德教 育本身应该充满神圣性、日常性、趣味性,成为教师们乐于 从事的一项事业。而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乐于 学习的一门课程。对思想品德教育自身的改造构成思想品德 教育改革的动力,这种改造可以用“从压迫到解放”加以概括。追求解放的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具体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 回归生活,这已经成为德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共识,那么,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堂是如何构建的、思想品德学习是如何发 生的、它与一般学科知识的学习相比有哪些差异、如何开展 有效的思想品德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9) [2]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 刊,2012,(07). [3]严军.刍议小学思想品德课“故事留白”的实践及思 考[J].时代教育,2013,(22). [4]杨生贵.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J].新课程(小学), 2014,(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