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德育 > 历史典故成语:历史典故大全

历史典故成语:历史典故大全

来源:德育 时间:2019-08-16 08:21:37 点击:

历史典故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 历史典故成语篇1: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 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 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 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 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

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为了打败 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 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 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 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 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 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

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 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 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 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 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 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 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 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 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 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 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 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 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 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 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 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 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 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 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 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历史典故成语篇2: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 氏璧"。

完璧归赵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 次怎么可能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 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 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 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 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 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 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 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 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 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 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 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 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 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 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 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 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昭襄王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 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 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 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 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 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 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 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 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说:“和氏璧已被我派人送回赵国,您 先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不然休想得到和氏璧。”秦王想攻打赵国,但又没有什 么好处,想挟持蔺相如,但又想蔺相如机智勇敢,不怕死,于是无奈地放了他回 赵国。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历史典故成语篇3: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 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 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 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 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 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 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 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 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 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 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 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 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 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 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 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 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 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历史典故成语篇4: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 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 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 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 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 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 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 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 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 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 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 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 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 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 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 面楚歌”的厄运了。

历史典故成语篇5: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 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 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 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 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 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 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 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 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 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 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 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 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 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 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 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 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 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 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 决心很大。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