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省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这让我们农村学校着实开 了眼界,也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教学。班班通作为现代教学 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 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 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 作业的布置,能用上班班通的通通上,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 “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 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这样的教师,其追求 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是他没有注意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 亦有其所短。班班通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教师应根据教 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班班通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这样才能让班班通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那么,语 文课上如何巧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才能恰当地展示班班 通的魅力? 一、 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 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 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 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地震的父与子》一课时,揭题时采用了观 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兴趣,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 生谈论《唐山大地震》中,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感动着地震 中人们所表现的镇定,坚强,大爱……学生因而变得非常专 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机地深入提 问点拔,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较轻松地回答了,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 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 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时时有动画相 伴,节节有音乐相随,孩子们又怎么不极感兴趣呢?”。
二、巧用班班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其一是教给学生中国民族最优秀 的语言文字,二是使学生们继承发展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既包含素质能力训练,又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过程。
这样一来,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 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 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 促进道德内化。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圆明园的遗迹 遭破坏严重,很难再见原始的圆明园,见证它真正的辉煌。
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北京参观圆明园的遗址,单凭学生看书 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圆明园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 学生理解,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 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班通观看有关圆明 园的现在遗址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当学生看到这 清晰的画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过 程。
我在设计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 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 跃,纷纷谈了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 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清朝的 无能、国力的衰败,还提高了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认识, 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了班班通的作用之大。
三、巧用班班通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 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 行列中。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 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 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 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 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 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再如刚才 所说的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就让学 生对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进行查找,他们通过班班通,主动地、 大量地吸收课外知识,还把自己找来的资料在同学之间互相 传阅,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就大大地拓宽 了。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 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 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但在实际 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滥用,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语文课 本中教学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特点,结合挂图、书本、粉笔的 实际应用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调动和运 用,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