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 统一”。素质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就是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培育人文素质。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美学、历史的学习和领悟对这些思想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能知道修身是立人之本,明确 了学习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文化素质。健康的价值观,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让 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少走弯路。
1.实现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 为了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的有机融合,学校开展以“绿韵工程”为主题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实现校园文化 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互动。实践表明,杨叔子院士提出的“绿色”教育理念完全适 用于髙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杨叔子曾精辟指出:“科学必须是人文的导 向。”“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这就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就是“绿”。我们的 教育,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更应如此。”近年来,应大力开展建筑工程专业教育 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绿韵工程”,以取得丰硕的成果。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和谐职业人的目标,着力培养具有职业综合素质 和职业人文素质相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行文化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积 累,提炼出“严谨、时尚、挑战、超越”为专业文化的内涵,并要求所在二级学院 的学生以此作为职业追求。通过大力建设专业文化,取得一些成绩。
二是在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养 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 身的人文素质,走切合髙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际的人文素质教育之路。
三是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衔接。实现校园人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 实现两种文化的互动;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外来文化,在校 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中可以拓展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视野,实现文化的全球 性与本土性的对接。
四是提升专业人文内涵,打造专业文化品牌。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 人文精神内涵,推动“一院一品”的专业文化品牌创建,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 高技能的和谐职业人。大力推行“诚信文化”建设,不仅开展了多样的文化素质教 育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诚信知识,渗透诚信文化,不仅提升了教师 的文化素质修养,而且陶冶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依托, 把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2.育人为本:创新完善育人体系 三门峡职业学院始终立足高职教育的办学特性和人才特点,重视学生成才 发展的现实境况和职业祈盼,关注行业需求和市场导向,科学构筑髙职育人体系。
教学改革立新题。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注重办好专业、注重 学业、关注就业、鼓励创业、强化职业、成就事业,通过深化专业与专业群建设、 美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细化微观课程教学改革、优化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 式、强化教学条件与保障体系、固化校企合作网络等,提髙课程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完善大规模订单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院的订单合作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 订单课程与前沿技术的高标准一致、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素质教育树新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做人”与“做事”并重的原则,同 步强化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职业素质,创新教育载体,可形成一个“学院各具特 色,课堂有机结合”的立体、多元素质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育,注重女生才艺特长和淑女气 质的培养;
以分段和分类培养为特色,各具教育重心,彼此呼应、相辅相成,形 成了多元开放的育人平台。课堂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以社团活动为主 的第二课堂和校外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第一课堂重教学质量, 探索素质教育与建筑工程专业教育的融合;
第二课堂重丰富多彩,搭建学生展示 自我与提升自我的舞台;
第三课堂重贴近实际,实现知行合一与视野拓展;
三者 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3.离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高等职 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须要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真正“把一个人 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是以培养髙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 程中非常注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然而职业教育同样要重视人文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始终要把人格的塑造、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
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大胆探索,不断开拓,使高职学生成为既具备科学精 神,又具备人文精神,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既学会坚持,又学会创新,既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成为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 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3.1 抓住一个核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对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人 才职业道德的新要求,髙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首先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办学 理念之中。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学者们曾长期争论, 在实践中比较倾向于认为“人文”是“文化”的核心的观点。“作为‘文化’核心的人文 文化可简称为人的精神文化,其实质就是自我精神家园意识,就是学会做人。” 季羡林、杨叔子等著名学者也有类似的论述。十年磨一剑。积极探索和创新以人 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大力实施“以能力为本位,拓展载体、 内化素质”的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努力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3.2 互动教学 在恰当的时间找一节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备课,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收集 案例等,然后给学生走上讲台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自学能力;
三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四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方 法,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3.3 构建一个平台:以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 态度的要求,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以课余 文化素质拓展学分制为平台的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机制。实践表明,文化素质教育 工作也应遵循高职教育是“制器”与“育人”的统一观,即规范约束与自由发展的辩 证统一,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文化素质教育如何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结 合起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由软化走向硬化?要逐步建立 文化素质教育的测评系统尤其是考核系统,建立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此,我们积极推行课余素质拓展学分制,使素质教育具备一般课程教学所具有 的标准化的素质课程、素质学分和素质证书,力求实现素质教育由软化走向硬化。
素质分作为评定奖学金及其他评选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同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折 算成选修学分,使素质学分与选修课程学分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互通,并进入每一 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素质学分和课程学分后,才 能准予毕业。学校专门制定了配套的监督办法与保障办法,力求把学生素质的提 髙融入到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中去,为文化素质教育各 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机制。
作者:任非(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