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操作中发现 小学生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通过感知— —表现——抽象——概括。为此,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 充分地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再通过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把这些本质属性连结起 来,综合为整体,形成概念。
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个概念时,我先发给学生一些不 同直径的圆,让学生动手测圆一周的长度。学生各尽其能, 有的用圆在直尺上滚动,有的用卷尺进行测量,有的先用小绳绕圆一周再用直尺测量小绳。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 出了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将学生测量的结果板书出来,并 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圆的周长与 直径有怎样的关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们睁大眼仔细观 察,认真思索。一会儿一只、两只……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
此时,教师抓住契机,接着问:“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通过实践、 观察、操作、思考、终于得出了圆周率的概念,即:圆的周 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二、在探索中创新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 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充分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启发学生参考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自己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剪、移、拼”,自己找到了三角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发现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依据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 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二者关系,推出了三角 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也有的同学发现当两个三角形是完全一 样的直角三角形时,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根据二者关系,可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还有的发现当两个三角形 是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拼成的是一个正方形,根 据二者关系,可推导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
三、在表演中理解 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这既能诱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小学生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地 接受知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做个导演,创 设表演的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教学“相遇问题”的知识,对于相遇问题的关键要素, 如相向、相背、同向、同时、不同时、相遇,学生第一次接 触理解不透,容易混淆,教师可以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① 相向、相背、同向②同时、不同时出发③同时出发、不同时 出发相向而行直到相遇④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相背而行。
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但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 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在活动中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一堂好课,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 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在这节课上投入精 力,才能去发现,去探究。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 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 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善于从 学生身边去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那么如何体现这一理论呢?如何让学生 学有所用呢?这就要我们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觉得不应该就讲讲 换换,要有实践活动。于是我设计了“小小商店”,里面有 不同价值的实物,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小刀、橡皮、 铅笔、文具盒、本子等,让学生持人民币去买自已想买的东 西,学生们一下子有了兴趣,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已,一 些学生做“老板”,全班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这 一实践活动,知道了学数学是多么有趣,多么有用啊!在这 样的活动中,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居然 和“老板”讨价还价,还有的甚至还要“老板”给打折,我 被这样的场面感动了,他们的“小脑袋”真是充满智慧,如 果不让他们动起来,课堂哪能如此精彩!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应多想想,精心创设条件,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 数学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讨论、交流、 在玩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用中学数学,从而培养 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