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财务计划 > 新常态的_新常态政策解读与教育叩问的几个方法

新常态的_新常态政策解读与教育叩问的几个方法

来源:财务计划 时间:2019-10-27 07:57:29 点击:

新常态政策解读与教育叩问的几个方法

新常态政策解读与教育叩问的几个方法 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博士、 研究员。

一、聚焦突破:抓住发展关键 习近平同志最早提出新常态时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不是 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描述,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和效益为中心”,迎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 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的挑战,实际上 是以经济为切入点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核心。经济在整个社会 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离不 开经济支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更是离不开经济保证。

经济发展还是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强国与弱国 的判断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经济实力的高下,尤其是在经 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要获得持续进步,显示出大国应有 的综合国力,经济必须保持稳定的较快发展,这也是中华民 族尊严得到充分尊重的先决条件。目前,中国具有世界第二 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国,作为名副其实的经 济大国,选择经济作为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的突破口非常正确 而重要,这表明了新一届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继续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其他方面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常态是从经济领域展开变革,以经济发展撬动整个社 会的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符合发展规律的进步。如果说 经济是中国新常态发展的核心与突破口,教育的突破口在哪 里?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一些影响教育发展的老 大难问题是否与突破口的寻找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能否 把老大难的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呢?从已经推进了十 多年的课程改革来看,课程教学似乎应该是教育发展的突破 口,如果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关键所在,我们就必须以更为 慎重的态度来看待它,才能真正让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核心的 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以此拉动教育的整体变革,所 以,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充分考虑中国特定的 文化传统与历史背景,这个突破口选择得正确吗?有没有更 加合适的选择?如果我们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变革的 突破口,那么,这么多年来,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效益”究 竟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以课程教学带动教 育整体变革的目标实现了没有?课程教学变革的“旧常态” 是什么,相对应的我们想追求的“新常态”又是什么,“新 常态”相对于“旧常态”具有哪些更加积极的教育价值和拉 动功能?进行了十多年的课程探索,我们已经或者说是初步 建立起课程教学的新常态了吗?如果已经建立起来了,可以 比较鲜明地描述概括出来吗? 二、价值引导:重建改革原则 “价值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动力。它表现在一切人类行动中并贯穿于整个社会文化。”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正确的价 值引导,新常态同样如此。《人民日报》用八个字解读习近 平同志提出的新常态——“不拘常例,不违常情”。细想这 八个字,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内涵,诠释了新一届领导 人的上位思考与变革逻辑,浓缩了让人赞叹的实践智慧,更 是对“新常态”思想精髓的高度概括。实际上这八个字既实 现了国家治理与人民幸福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勇于改革的 工作方法与心系人民的工作作风的结合。而且,更为重要的 是,这是一种具有本土特点的思维模式,体现了鲜明的民族 文化特征,充分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改革的内在推动价 值,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发展道路”,也在相 当程度上印证了“其实一民族之有今日结果的情景,全由他 自己以往的文化使然”。所谓“不拘常例”,是指要打破一 些过去由来已久但并不合理的规则,尤其是那些看似合理的 “常例”,也就是不破不立,诊治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甚 至是勇于突破一些禁区,进行新的更有意义的制度设计,以 “常例”的改变撬动新一轮发展;所谓“不违常情”,是指 朴素的常识和常理,新常态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玄而又玄 的东西,而是始终具有深厚的草根情节,与传统的“民贵君 轻”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充分体现了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在娓娓道来中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让党和政府的 政策能够进一步贴近人民群众,贴近他们的实际需求,这是 一种真正执政为民、执政富民的民本理念。面对“不拘常例,不违常情”的价值定位,教育应该 做些什么呢?比如,当GDP不再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常 例)时,我们怎样看待“教育的GDP”呢?教育需要什么样 的数字表达?教育的发展可以超越数字吗?只有数字才最 有说服力吗?谁来保证这些数字的准确性呢?作为人学的 教育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寻找自己的表达路径?大数据应该 以何种方式推动教育变革?如何处理大数据与活生生的人 的关系?如何保证人不消解在冰冷的数据中?以上说的只 是一个“常例”,如果还有其他“常例”需要打破的话,我 觉得应该对教育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方式进行细致梳 理,反思一下我们过去是怎么制定标准与规则的?制定标准 与规则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是什么?有哪些标准与规则是应 该打破的?有哪些标准规则必须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教 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制度支撑,使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 有章可循,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内在要求。与此同 时,教育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大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 利益,十八大报告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重 要载体,这就需要教育在“不违常情”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让教育的每一项改革都关注并努力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一 些问题,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地 受到高一级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扎扎 实实的教育实效获得他们的高度拥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办 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伟目标。

三、方式转换:建构合理样态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方面,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中可以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 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 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 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 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 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 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必须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 换,“使我国教育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财力物力资源 投入、时间投入(师生加班加点)、强化考试技能(死记硬 背、题海战术),转向主要依靠教育结构优化、学生培养模 式改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研究支持、管理方式创新的轨 道上来,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升级与转型,从而真正实 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这样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发展的大 格局、大视野、大气魄,也促使教育再次思考自身的发展逻 辑,防止在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期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自身的发展,教育新常态必须围绕教育 发展的速度、结构、动力做出回答: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发展 方式是什么?教育可以跨越发展吗?以什么方式跨越发 展?教育发展的速度合理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速 度差异是不是在扩大?目前的教育结构是不是恰当?教育再发展的动力源自哪里?加大投入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重 要途径吗?信息技术能够肩负起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重任 吗?或者说信息技术以什么方式在何种阈限内才能担负起 教育发展变革的某些重任?这些问题必须获得很好的解答, 教育才能够在新的发展方式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扩展提升:统领工作全局 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 进一步深入诠释了新常态,从经济视角提出的新常态慢慢演 化为执政理念,逐渐向政治领域延伸,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 局和政治生态,具有统领性意义的新常态将成为主导中国下 一阶段发展的核心线索,开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宏伟新篇章。

新常态不是与过去彻底不同的发展,而是一种更好的、更符 合规律的、更具有持续性的发展,新常态将引领中国深化改 革的顶层设计,形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思维模式,并以 此确立合理的生长区间,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新 步伐。在完善与转化新的执政理念的过程中,党中央非常重 视要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不断“坚持”的 执着态度和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导向,使 其在新时期焕发出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执政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样才能实 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共产党 作为执政党合法性的有力保障,因为,“任何一种政治系统, 如果它不抓合法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诚心,这也就是说,就无法永久地保持住它 的成员们紧紧地跟它前进。”与此同时,理解统领工作全局 的新常态,要跳出经济领域,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 审视,要与“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 思想和路径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 握住新常态的基本思想框架。

教育新常态建设必然需要顶层设计,和从经济新常态扩 展到整个社会的新常态发展不同,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领域的 新常态发展,没有衍生扩充的工作,但是,要在新常态理念 下对过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进行战略性的反思,这样才 能让后续的教育改革跟上整个社会新常态发展的节奏,既从 社会新常态发展中获得支持,又为社会新常态发展注入教育 的动力。中央和地方在过去都对教育进行了长远谋划,比如, 国家层面的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各级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 划纲要,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一系列其他相关政策文件。在教 育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教育发展永远处在动态过程 之中,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总是具有无人事先能想 到的作用。……教育的界限不能事先划定,而只能在实际中 观察把握。”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对原有的顶层设计进行多 层次的反思,哪些东西本来就较好地体现了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在新时期以什么方式更好地坚持下去?哪些东西可能 需要予以修订才能够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哪些东西必须删 除才不会影响教育的新常态发展?这是一项艰巨而严肃的 重大任务,关系到整个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五、有力支撑:强化法治建设 美好的教育生活何以可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