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坊行政村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 宝山镇下坊行政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原来由下坊、白河南、小庙梁 和小河东4个自然村组成,经生态治理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造,目前归 并为白河南和小河东两个自然村,总面积8.35km2.本研究在分析下坊村自然和人 文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2009,北京市质 量技术监督局)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2009,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通过实地考察和入户调查,就旅游接待、经营特色、发展状况等,定量统计分析 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该村农业旅游整体发展与民俗旅游接待户经营状况等进行 诊断性分析。
1.1优越的自然环境 调查中,绝大部分村民尤其是民俗旅游经营户高度认可本地的自然环 境质量好,满意度在95%以上。5%的不满意者是对干旱引起的白河水量减少表 达担忧。旅游自然环境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既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客体, 又是旅游业利用的部分,更是旅游产品的重要元素和景区旅游价值的必要组成要 素[2].下坊村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该区肩负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的重要职能, 这使得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下坊村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 凉爽,一般比城区低3~5℃,堪称京北地区重要的避暑区域之一。该村跨白河两 岸,因白河而兴,原始生态气息浓厚,自西向东,自然景色呈动态变化,清澈的 水体和美丽地貌景观融合,宛如一幅田园山水画卷。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优良,适宜发展优质的水产养殖。依托白河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构建了集垂钓、餐饮、 娱乐为一体的白河特色生态休闲游项目。该村地貌属怀柔深山区,村落附近为白 河谷地,四周山地海拔大多在400m以上,峰峦迭翠,层林尽染,植被繁茂,植 被覆盖率达70%,山场面积660.8ha.河谷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盛产核桃、大扁仁、酸枣等。在保证白河沿岸生态的基 础上,下坊村充分发挥自身的休闲旅游功能,利用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力 争打造独具特色的京农业旅游休闲游憩地。
1.2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下坊村交通便利。
距怀柔城区75km,距北京市区136.5km,滦赤路(河北省滦平县至赤城县)经过本村, 与111国道在汤河口镇交汇,并以四宝路和延庆县相连。较为发达的交通,便于 游客的出入。
2009年宝山镇实施泥石流生态搬迁工程,采取山区自然村向主村集中 整合和散户搬迁相结合的搬迁方式,形成目前村落格局,村落基础设施得到显着 改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指定一名成员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 监督督促,并加强保洁员、公路养护员和护林员的日常管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 与处理。村辖区内修建了观赏水面、吊桥和栈道,先后建造小河东街心公园和白 河南街心公园,并不断提高绿化率,优化生态环境。2013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入资金,实施黄木厂沟治理工程。
2014年由政府出资,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宽 带等已入户到村。村级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成立村文化活 动中心,包括多功能活动厅、健身娱乐厅、演出厅(兼排练厅)、数字影厅等不同 功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文化科技信息的重要场所。
1.3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 2011年下坊村农业旅游的兴起,正值我国现代农业不断深化改革时期。
长期以来,下坊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作物品种单一,包括玉米制种、特菜种 植、肉鸡养殖等,村级经济发展落后。2005年,村人均纯收入6490元,低于京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2010年以来,宝山镇确立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 道、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发观光农业旅游的思路,推出了一系列兴旅措施, 鼓励各村民俗户开展旅游接待。下坊村迎来了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该村属于天河川沟域,2010年,天河川沟域列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 点沟域之一。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下坊村注重利用本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充分挖 掘发展文化产业。2011年9月,在宝山镇第一届钓鱼比赛上,正式推出了独具特 色的“白河鱼宴”,在打造这一品牌过程中,注重发展相关的第三产业和推介营销。
通过举办天河川宝山1+1户外挑战赛、秀美天河川摄影比赛、怀柔汽车拉力赛和 宝山镇第一届文化节等各种赛事活动,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下坊村观光游览, 体验农家生活气息。
下坊村“白河鱼宴”已经发展为相对成熟的农家饭模式。因水质清澈、 无污染,鱼肉质鲜嫩,利用农家柴锅制作,经特殊的去腥工艺,兼有鲜、嫩、甜、 咸、辣等口味,味浓而营养丰富。2011年,引入承德丰宁的“滕氏布糊画”,建立 了滕氏布制作中心,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2012年,获北京市京郊旅游特色业态 目的地“生态渔家”的称号。
2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京郊农业旅游的兴起,实质上是北京传统农业功能所发生的重要转变, 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业旅游所需要的人员素 质、产品类型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困境。
2.1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下坊村总人口157户,共计349人,但老年人占多数。16~34岁人口为 115人,仅占人口总数的28.5%,35~40岁人口32人,41~60岁人口为174人。随着人 口流动的增加,会有更多年轻人外出做工或求学。现有人口中,50%左右的人仅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大部分接待服务人员未接受专门的旅游从业培训,缺少旅游礼仪、旅 游安全、旅游法学、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大多是凭 经验、凭热情,餐饮、住宿等服务与游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餐饮方面,食材 种类少,尤其是一日中的两次正餐菜谱重复、单调,从烹饪工艺到配料、口感, 不能保持稳定一致的标准,甚至每餐之间的差别都很大。果蔬比例低,餐具消毒 不到位。住宿方面,标准间达不到基本标准,房间用具质量低劣,卧具不能做到 每客一换,部分客房有蚊虫等。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有其客观原因。由于农业旅游起源于农业,是借助于农业与农村的特征发展旅游,短期内不可能摆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思维模 式。
2.2村落环境较为杂乱 下坊村旅游开发时间短,虽然经过新农村建设,街巷房屋较为整齐, 但村落环境仍表现为凌乱,杂物随意丢放。由于白河穿村而过,河面时常漂浮水 草、皮屑、生活垃圾等。尤其是干旱严重时,水量减少,水体污染愈发严重。在 村落规划建设中,未考虑游客停车需求,不少民俗户无停车位,机动车不得不随 意停放。一些原本规划为停车的场所,却堆放了杂物。
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旅游环境也构成较大的威胁,本区域曾以肉鸡产业 为主,在白河南自然村域内,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鸡舍,由此产生的废气、废水和 废物污染直接影响到旅游发展。该村饮用水以山泉为主,微生物存在超标现象[3], 一旦环境污染控制不力,将加剧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河道水利工程也存在隐患, 据报道,由于白河河道挖沙严重,原本浅显的河道形成大小不一的水坑,导致一 名少年溺水身亡。
2.3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旅游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旅游空间、内容、 形式等方面,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目前,下坊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以“白河鱼宴” 为品牌的餐饮服务,尽管在加工制作方面力求突出特色,但毕竟是限 于淡水鱼类的食用,与京郊地区其他地区水产加工存在明显雷同。2012年北京公 布的7家生态渔家中,大多包含垂钓、柴锅炖鱼之类的项目。另外,还有不计其 数的鱼类餐饮分布于京郊诸多景点、农家乐等地。
从地域分析,白河地跨京冀,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流经河北赤城县, 北京的延庆县、怀柔区和密云县。因此,“白河鱼宴”缺少地理定位,一般很难将 其与下坊村联系起来。
近年来,引进的“滕氏布糊画”制作,实际是一种外来产品的植入形式, 对游客有多大的吸引力、布糊画有多大的销售空间,尚待市场检验。相比之下, 本地的文化资源未受重视,没有充分挖掘。据当地资料记载,下坊村在清末成村, 因有人在此安伙房,故称“下伙房”,简称下房,后更名下坊。有关下房村起源与 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3农业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拓展本地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乡村性是农业旅游的核心和支撑点。面对京郊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游 客休闲观光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设计富有下坊 村旅游特色的产品。要坚持政府支持,加大吸引外部资金的力度,充分发挥村两 委、旅游合作社和民俗旅游户的主体作用,突出下坊的地理优势,打造以“下坊 白河鱼为主打产品,兼顾滕氏布画加工”的生态渔家旅游业。从塑现象、建标准、 创特色、重规范的角度出发,着力打造“下坊白河鱼”的品牌。
广泛的参与性是农业旅游的特点之一。游客可在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 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4].因此,可以鼓励游客发挥自己的智 慧,参与和体验“滕氏布糊画”制作,使游客体验自己制作的乐趣,制作的布画可 以作为永久的纪念性产品。本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物、日常生活等可作为布画 图案的设计内容。
怀柔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村庄形成历史已超过3000年。春秋战 国时期,怀柔是燕秦活动的战略要地,“怀柔”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怀柔百神”, 意为招来安抚,代表以德施政、加强民族团结、交融发展。唐贞观年间始设怀柔, 但指今顺义区。至1368年明元年将檀州分为密云、怀柔二县,标志怀柔建制县的 开始。作为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交错区域,怀柔人文遗迹丰富。
下坊村正处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邻近的转年村发现了北京地区最早的新 石器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存。挖掘、搜集和整理村落拥有的历史文化,作为特色旅 游开发的重点内容,必将提高本地的旅游吸引力。
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创造性性,成 立本村文艺表演团,编排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文艺节目,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 的文艺表演。调查过程中,适逢本村合唱团排练,为参加本年度的怀柔区合唱表 演,每天晚上坚持合唱,音色音质可圈可点,合唱团节目表演应当纳入农业旅游 之中。
3.2丰富培训形式,更新旅游经营理念 就村级特色旅游业而言,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具体。应当丰富 业务培训形式,扩大培训受众面,深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旅游接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专题,进一步强化对村民俗户的集中培训。要从怀柔 区、北京市乃至广大尺度的角度,拓展从业人员的视野,旅游经营不应局限于眼 前利益,而是要提高自身旅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根据旅游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需 求,开展专题培训,熟练掌握业务规范。对于新近入职的从业人员,坚持高起点、 严要求的原则,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确保餐饮质量不断提 高,严格执行客房标准与卫生安全。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加强彼此交流,可以积 极开展网络培训。
在争取客源方面,打破传统的坐等游客上门的思想,开展包括网络在 内的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细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主动吸引游客, 提升旅游营销水平。
为了提高农业旅游经营水平,应鼓励本地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通过不 同形式参与和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如利用节假日回乡直接从事和指导农业旅游 的培训和接待工作。在外工作期间,积极推介本村旅游资源、组织客源、为吸引 外部资金牵线搭桥等等。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要侧重于与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 业生的聘用。
3.3环境整治与保护并重 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下坊村 的旅游业发展,依托的是现有村落房屋,展示的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气息。
应当兼顾整治与保护,保持鲜明的村落民俗文化。真正做到“宜居宜游”.对于体 现乡村聚落特色的房屋、道路布局要着力保护,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尽力保持原 貌。为旅游者提供膳食、住宿和服务的场所,要重视内部卫生、安全、舒适条件 的改善。通过积极的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的修建步伐,要尽 量依托原有的建筑格局,遵循生态学原理,兼顾满足旅游者乡村体验休闲需求和 自然环境保护。
下坊村传统产业是第一产业,大多数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环境整治 过程中,要考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一致性。毕竟下坊村依然要发展第一、第 二产业。种植业、畜牧业也同时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农游合一。作为 下坊白河鱼的食材主要来源,鲟鱼草鱼养殖场要基于无污染、高营养的原则,制 定严格的标准。同时,做到重视环境建设的多种需求,丰富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46.7ha耕地和13.3ha的经济林,使游客获得丰富的农业体验和 田园风光的享受。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改造不是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而是要顺应 生态规律。调查中发现,沿白河引种了一些外来植物,包括红叶海棠、碧桃、榆 叶梅等乔木和人工草坪,受灌溉不足的影响,出现明显枯萎或生长不良的状况。
这种违背本地生态的行为,不仅严重扰动了当地自然生态,而且还导致水资源的 巨大浪费。所形成的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所差无几,也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2014年4月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上,我国提出了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投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贫工程。可以预见,农村旅游在相当长 的一个时期内必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下坊村要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 利用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扬长避短,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 品牌,不遗余力地探索适合北京乃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旅游发展模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