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财务计划 > 30年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浅论网络时代的文学发展特征]

30年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浅论网络时代的文学发展特征]

来源:财务计划 时间:2019-10-11 07:53:43 点击:

浅论网络时代的文学发展特征

浅论网络时代的文学发展特征 从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 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理论来看, 社会、作家、作品、读者构筑了文学活动的四大支柱。从社 会、作家、作品、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学在电子时代呈现出 依存环境的开放性、权威的消解、载体的多样化、读者整体 水平提升等新的特点。在新的时代表现出来的这些新的特点, 正是其得以发展的生命之源。面对未来,文学将会遇到更大 的挑战,但是文学自身的特点及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以 及终将实现其应有地位的回归。

摘 要:
网络时代;
文学;
特征;
发展 文学发展至今经过了口传文学,印刷文学,电子文学 三个阶段。从口传文学向印刷文学过渡时,没有导致文学的 消亡,反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现在,从印刷文学向网络文 学过渡时,结果也会一样,并且网络时代的文学会呈现出新 的特点。依据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 著名观点,从社会、作家、作品、读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分 析出文学在网络时代表现出依存环境的开放性、权威的消解、 载体的多样化、读者整体水平提升等新的特点。正是这些特 点,促进了文学的继续发展。

1、依存环境的开放性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作为“主观世界的镜”和“客 观世界的灯”,没有哪一种文学现象可以脱离社会而“悬浮” 的存在。文学的发展与政治、文学氛围等这些社会性的因素 休戚相关。

在传统文学中,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 拉斯,还是中国的孔孟、韩柳,他们都倡导文学对社会要有 好的向导作用。中国文学的现代时期,梁启超、陈独秀等先 驱将文学杂志看成是革命的阵地,鲁迅更是将文学当成投向 敌人的匕首。文学,作家的地位虽然因依附政治而获得了空 前的提高,但文学存在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质疑。文化大革命 时代的特殊国情需要文学为政治服务,我们可以理解,但同 时在这时期,没有好的文学作品问世,这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网络时代的读者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所阅读的 作品大多都蕴含了真情实感,少了许多阿谀、谄媚之作。文 学的这些优势,必然使得文学在网络时代这一新的契机下, 获得长远而广泛的发展。

2、权威的消解 3、载体的多样化 纵观各国文学发展的长河, 文学媒介都经历了漫长的 演化过程。归纳起来, 迄今为止文学主要历经了口传文学, 印刷文学,网络文学等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文学依靠不 同的载体,呈现不同的特征。在口传时代,文学以单一的口 耳相传为特征,以集体创作为主,出现了诸如神话、 传说、诗歌等一批反应劳动人民普遍愿望的优秀作品,为文学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印刷文学时代,随着经济 的发展,口耳相传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这时, 印刷术应运而生,各种文学作品在铜质的,布质的,纸质的 载体上流传,极大地拓展了文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文学,在这一时期属于新生的文学 样式。网络,电信技术的发展,为大众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 的平台,各式各样的网络术语,网络文学社区,如起点,小 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逐浪小说网、新浪读书等 层出不穷,成为90后争表时尚的宠儿。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 尚待完善的媒体已经表现出了它巨大的发展潜力,有人将手 机作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并行的“第五媒体”。

文学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各种文学形式可以共存,并 且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口头文学虽然表达流畅,但不易保 存;
印刷文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文学作品的保存与传播, 但文学的进入机制不够畅通,各种出版审核门槛过高;
网络 文学的进入机制畅通了,但文学自身的文学性降低了。只有 各种文学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吸收,才能够在文学的园地里 百花争艳,尽显风采。

4、读者整体水平的提升 5、展望未来 网络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 义。它影响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交流方式,思想模式。虽然新的时代也给文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说部分作品出 现诗意危机、想象力缺乏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网络暴力、 色情文学的出现,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时代给文学更多 带来的是契机。文学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文 学撤消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学的舞台极大地 向公众敞开,读者也在文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我们 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创造出符合当代多元化社会特征的作 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生存的空间,并且促进文 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韬.网络与文学的亲密接触[J]. 康定民族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报,15,(4):101-104,2006(04). [2]毛诗正义(卷一)[M].《十三经注疏》,北京:
中华书局,1980. [3]方杆.浅谈传播媒介的演变对文学的影响[J].承 德民族师专学报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