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 针对2012级临床专业2班的学生,学时数为32学时的理 论和实验教学。
2应用 2.1形成性评价考核形式 2.1.1理论教学期末考试考核按照常规,在学期结束 时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期末考试。考试 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课堂讲授知识的各个方面,考点知识均 匀分布。试卷考核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 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总分为100分。2.1.2撰写小综 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突飞猛进,分子生物学的 知识更新速度远比其他学科快,其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老师尽量用新知识、新观点、新手段、 新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讲授的知识不与时代相 脱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但由于理论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对课堂中尚未涉及的新技 术和新知识,例如基因芯片和microRNA检测技术、腺病毒 表达载体构建及包装、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如酵母双杂交、R NAi、SAGE等,可以选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课后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动态将其归纳总结,以标 准论文的形式撰写一篇小综述,题目自拟,字数不能太少。
通过撰写小综述,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研究视野、建立科 研思维,而且为今后提高解决科研课题的能力和论文撰写能 力奠定坚实基础。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跟踪分子生物学发展 前沿和新技术,对于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前沿方向,了解分 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内容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2.1. 3理论课堂提问和讨论每次上课前或课中用10-15分钟的时 间,引导学生总结上节课或前面讲过的学习内容,采取老师 提问和学生相互提问的方式复习学习内容,自由发言,教师 给予及时纠正和反馈,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 己的看法。课堂提问尽量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对于不 能主动发言的同学,采取点名的方式让其回答问题,锻炼学 生的胆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此外,还采取分组的形 式,在章节讲授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讨论复习所 学内容或学习体会。2.1.4实验考试考核以肝组织中基因 组DNA提取、目的基因引物设计、PCR扩增、酶切和重组载 体构建整套实验为实验教学内容,以5-6人为小组单位,采 取教师示范授课、学生学习后小组内部合作操作的方式,从 实验课堂学习态度、对所学知识的原理、操作步骤的掌握程 度、实验仪器和工具(如移液枪、PCR仪等)的操作掌握和熟 练程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中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 定。2.2评价方式 2.2.1分数的设置每个学生的最后成绩是一个综合性 评价成绩,由形成性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技能成绩)和终结 性成绩(期终卷面考试成绩)2大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理 论课课堂提问+小综述)占20%,实验技能成绩占10%,终结性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即形成性评价考核综合成绩=平时成绩 (20%)+实验成绩(10%)+期末成绩(70%);传统考核综合成绩= 实验成绩(10%)+期末成绩(90%)。2.2.2成绩评价终结性期 末考试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成 绩主要通过期末学生的卷面作答来评定,期末考试均采用同 一套试卷。对于课堂提问和讨论、撰写小论文、实验技能等 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课外学习能 力、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这些成绩根 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撰写综述的质量、实验操作掌 握程度、实验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及分析进行评定。2.2. 3统计学处理2012级临床专业2班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 期末成绩、形成性评价考核综合成绩和传统考核综合成绩均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3.1.1两种评价考核方法在临床2班综合成绩上的比较如表1所见,在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与传 统考核综合成绩相比,2012级专业临床2班的形成性评价考 核平均成绩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形成性评价考核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成绩。3.1.2两 种评价考核方法在临床2班综合成绩等级构成上的比较如表 2所见,将两组学生期末成绩分为优秀(>85分)、良好(80- 85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 五个等级,并统计相应人数,然后分别比较两种评价考核方 式在五个等级的构成比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采用形 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学生的综合成绩中优秀率(25.64%)、良 好率(26.92%)和中等率(32.05%)均高于传统考核方式;而 其及格率(12.82%)和不及格率(2.56%)均低于传统考核方 式。
3.2讨论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方 向,也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2]。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医学生实践操作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 重要手段[3]。对于像医学分子生物学这样实践性很强的 基础课程,传统的一次闭卷考试定成绩的做法显然不能适应 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 注重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4]。相比较于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更全面,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笔者尝试通过“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实验技能”以7∶2∶1比例相结合的形成性考试 考核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将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引向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 才轨道。结果发现,形成性评价考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 成绩,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3.2.1学生理论知识理 解方面分子生物学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知识抽象难理解, 且在有限的课时下难以全面讲述所有的知识和技术方法。正 如古语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形成性评价 考核下,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同时,以告诉学 生如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撰写小综述的方式,教会学生获 取知识的能力。通过促进学生利用发达网络系统进行课外知 识的学习,关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相关动态,并鼓 励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的科学实验,以开展实验教学方式将课 堂学习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相结合,加深对课堂新学习内容 的理解,从而使课堂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3.2.2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方面形成性评价方式改变了“以教师教 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鼓励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提 问和问题解答等课堂活动中,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充分 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再 学习”的兴趣。此外,形成性评价方式不局限于课堂书本的 陈旧知识点,能在课外利用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对相关的新知识进行了解和关注,并灵活地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 时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以此为出发点主 动学习更多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学能力。3. 2.3科研能力锻炼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方面多种形式的评价 (如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和撰写综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学生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训练了科研思维,同时也促进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中,通过实验 教学和课堂讨论,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 的了解,甚至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将所学知识融 会贯通应用于科研。另外,形成性考试制度也促进了教师不 断学习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 通、交流和探讨,以解决实验难题。总之,形成性评价在医 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示,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 可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