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仍以学科为中心,该授课模式虽存在系统 性、基础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科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忽 视实际临床应用,医学生学习负担重、临床能力弱。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整 合是实现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与目标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是 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解剖学从神经的形态学角度、生理学从神经 的功能学角度,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功能的障碍求根寻缘 其微观的形态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以器官系统的形式整合课程,这种课程模式 有利于学生以器官系统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构架,避免不同学科间递进时学 时的低效重复,有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是目前国外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 趋势之一,更是国内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强 化。教学是一个词两个词义,如何教、如何学所以实施神经系统课程整合,其目 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本文从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具体实施出发,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 当前医学教育的背景和目标,从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新模式为主导的路线指导 下,以感觉器、神经系统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一点为例,全面开展以“器官、 系统为基础”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一、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实施 传统的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基础医学由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 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微生物学等学科 组成,随着医学研究手段的日益更新,各个学科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却割裂了基 础医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忽略了五年制本科临 床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整合,应建立优秀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本课程 以感觉器、神经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医学专业需要将基础医学各门基础课程进 行综合和重组,将各门基础医学学科中有关感觉器、神经系统的内容进行综合和 重组,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学内容重叠,学科之间教学脱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 深一步地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去把握感觉器、神经系统的系统性和 完整性。
二、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改 1.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拟采取灵 活多样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应循环系统模块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1)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 导教师参与下围绕某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等进行研究学习;
(2)案例式教学在教学开始,首先给出一个病例,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病例中相关知识点和疑问,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学习知识点和解决疑问点,在教学 结束时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病例,教师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讲授法复杂、抽象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清晰、图片明 了、形象生动、节省时间等特点,进行多媒体讲授为主的教学;
(4)演示法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操作通过录像结合讲解完成,复杂操作 由教师先演示正确操作及步骤,然后再由学生操作。
2.网络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智 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着多元化、简单化、趣味化等特点。同时,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寻求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 分析、加工、利用、创新、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要求教学团队做到:
(1)进一步加强对授课教师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运行重要性和必要 性的宣传;
(2)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熟练运用网络教学平台;(3)及时更新循环系统基础与疾病网络课程相关教学资源,使网络教 学资源与课堂最新授课内容保持一致;
(4)不断完善网络课程中的课程教学互动等栏目,通过教学论坛、教 学笔记、教学博客、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实现与学生的全面课程教学互动。
3.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显 然更加重要,从传统死板的课堂教学到开展多种新式的案例教学等,以及利用现 代网络的“微课”教学和“慕课”教学的广泛开展,这里面都提出了对学生自身素质 要有更高的要求,医学整合课程平台:主要分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整合课 程模块和以系统疾病为引导的临床整合课程模块。以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系统 与疾病交叉引导,各系统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及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融合;同时注 重学生的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例如最新研究表明,大脑内神经胶质细胞不 仅仅只是支持细胞,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这些 核团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通过神经胶质细胞来完成的,从而协助大脑来完 成处理信息、学习和记忆的能力。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科学的研究进展融入 到教学中去,为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绝大多数学生 对这样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启发 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临床课 程中引入病例进行分析,重在讲解预防与治疗。关注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 注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重在理论联 系实际。采用基于团队学习,PBL小组讨论,小组展示,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三、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评价 遵循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行性原 则,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撰 写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测定,建立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给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以 实现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与疾病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即围绕“培养学生的 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与疾病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具体内容包括课堂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语。终结性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期末 成绩包括:期末闭卷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课程论文(20%)和实验课成绩 (10%)。
感觉器、神经系统课程整合的评价,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师和学 生都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新开展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很重要, 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应形成定期的问卷形式进行反馈,如果考核学生 成绩普遍好了是怎么回事,普遍差了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一定要用成绩去评价学 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评价,评价的标准等都与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四、感觉器、神经系统整合课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培养医生的整体观是现代医学科学 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医学科学新的发展趋势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已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医学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教育 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回顾历史,早在1952年,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提出了“以器官系 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 Based Learning,OBL)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医学 教育把临床融合到基础,从基础的角度再解决临床的疾病问题,在随后的一段时 期内世界上很多医学院校都在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 学和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相继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疾病 案例分析为中心实施教学改革。哈佛大学的“新途径”课程计划以及日本的“医学 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指南”等。
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课程整合模式不尽相同,这也证实了课程 整合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主要思想也就是消除了传统医学的教育的先基础后临 床完全分离的方式,开展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也不是让其孤立的存在,至于课 程整合的真正科学内涵,各学校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开展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有的甚至扼杀在萌芽里,发展至今也参差不齐,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对教师和学 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使医学的基础和临床融合在一起, 以真正培养优秀学生为目标。在五年制本科为起点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中也为更 高级的阶段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学科的界限已经模糊,在单一学科 的关注性也越来越少,多学科的整合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现实各种案例的知识 点,甚至更关注和热衷某种单一疾病的深入研究。尽管对感官及神经系统基础教学进行整合符合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整合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而且还可能遇到 一些问题。例如,学科之间交叉显得内容过多;学科之间的一些知识不统一;考试 内容对性不强,学生答题过程中找不到侧重点等。拟解决的办法:交叉学科之间 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感觉器、神经系统从解剖学的形态角度和从生理学的功能 角度分成两块但要贯穿起来融为一体;在实施教学前应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 对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统一规范;考试试题应先规划、讨论和集中出题,注意学科 之间的交融点让学生对试题有明确的思路,制订和建立感觉器、神经系统基础课 程试题库。
五、结论与展望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医学教 育机构培养的医学毕业生不仅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而且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 进步环境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因而,这意味着医学院校教育任务 不仅要传授学生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其终身 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继续的深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实 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综合 改革,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模式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界限,加强了学科间综合和减少课程 间的重复,使基础与临床结合得到较好的解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其知识面,增强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993年举行的爱丁堡世界医 学教育高峰会议被列为推荐的课程模式,受到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很多医学院校通过 重组和综合基础学科中有关运动、感官及神经系统的课程,进行运动、感官及神 经系统基础整合模块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 调性好的新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且有助于培训注重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师资力量,在高等医药院校的临床医学 专业的教育中,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希望通过课程整合能让教师和学生从细 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重新认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为 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推广,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作者:万朋 高俊涛 陈禹 金清华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 年11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