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经验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发现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 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就 能积累起充足的直观经验。直接经验的获得虽然费时费力, 但学生记忆深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来,在数学活动中收获了知识,掌握了方法,为间接经验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苏 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剪 纸的方式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 作是他们的强项,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 通过将纸片对折、然后随意剪出一个图形,展开之后观察, 学生就会发现折线的两边完全相同,由此导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 轴对称图形指的是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同时学生在 操作与观察中初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在网格纸 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并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知道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的才 是学生记忆犹新的,直接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经 验。在课堂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可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基于已有基础,丰富经验 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基础来组 织教学,以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背景,对所学知识进 行“数学化”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新知的建构,才能使学生不断 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丰富经验、提升 能力、拓展思维的过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获得长方形、正方形的学 习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电动门、梯子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组织 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可以活动的长方形 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当用手拉动相对的两个角时, 长方形的形状、角、边是否发生变化,由此来理解平行四边 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在操作中可以观察到,长方形的形状 发生了变化,但是对边的长度和平行关系没有变化,由此在理解“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明白 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样也就使学生理 解了平行四边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经验是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 之上的,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从生活中 找出知识的原型,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为下一步 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课堂回顾反思,内化经验 学生在每一节课堂学习时,都会获得一些直接经验和间 接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碎的,分散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 思,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将获得的经验系统化,形成一个完 善的体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回顾与反思是课堂教学 的重要一环,它对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至关重要,只有学生 真正实现了经验的内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才能 为终身学习奠基。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 时,因为本单元知识点多且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学 习时既要依托已有的“倍数和因数”的经验,又要为以后学 习分数的加减乘除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 常性的回顾与反思,从而将新知及时纳入到自身的认知体系 中。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教师可 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后归纳与总结,从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等方面总结出方法,如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 数是它们的乘积;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一般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 倍数可以用短除法。这样就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并把握 住它们的区别,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总之,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程提出的“四基”之一, 对学生的数学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落实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知识形成 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在研读教材中汲取间接经验,并在 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完善经验,内化为自我认知,从而使 学生的经验得到积累,学习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