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 > 教育技术学导论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_

教育技术学导论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_

来源:班主任 时间:2019-10-13 07:49:10 点击:

教育技术学导论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

教育技术学导论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案例分析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09-03 体验式学习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 习方式,主张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感受,并在 观察反思中深化认知、升华情感。目前,体验式学习已在教 育、职业生涯以及终身学习等领域展示出了独特魅力。

“教育技术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教育技术 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旨在引领学生步入教育技术领域, 了解本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和实践领域, 对于学生专业价值理念的树立以及职业的规划与发展都具 有重要作用。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社会认知度 不高,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普遍 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迅速而准 确地认识该专业并形成一种整体性感知成为“导论”课的重 要使命。已有一些学者开展了有益探索,如提出以学习共同 体作为学习组织形式[1],还有从做好“导”与“论”着眼, 将课程教学分解为“三导四论”[2]。实践中发现,由于学 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教学密切相关,即涉及“如何教”的问 题,而学习者普遍缺乏教学经历,很难与教师在课堂上达成 共同经验,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如何弥补学习者教学 经验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到 “导论”课的学习活动中,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 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1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及其特点 “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也译为“体 验式学习”,发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并在 哈恩(Kurt Hahn)博士创办的外展训练学校中获得推崇, 而对体验学习的开创性贡献则来自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 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库伯在整合了教 育家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生 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架构, 它挑战了“教学即传递”这种流行已久的观念,主张学习是 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之上的社会化过程[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一词被解释为“通过 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亲身经历”。不同的学科及研究者 对“体验”关注的角度不同,或着重强调情感作用,或注重 活动,抑或关注结果等。心理学范畴的“体验”主要指人们 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 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4]。在教育中,体验是一个过 程,是个体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在体验中,主 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 撞击,激活已有经验[5],产生新的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感 悟,再使感悟转变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因此,概括而言, 体验式学习即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在真实或 模拟的情境中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情境性。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发生总是与各种情境相 伴,而情境的创设应真实或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学习 者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多种感官刺激,并 在这种情境与知识学习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达 到对事物的更好理解。

2)亲历性。学习者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参与其中的 活动,亲身去感受和体悟。这里的亲历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 层面:一是主体在实践的意义上亲身经历某事;
二是主体从 心理的层面上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体验。前者体现一种 外显的活动,后者则为内隐的活动,具有回顾、反思与移情 的性质。

3)反思性。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具体体验→反 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展示了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 四阶段的循环过程,其中反思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 个人心灵成长的原动力。学习者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并获得持久性的发 展。

4)自主性。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 体,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自主验证周围事件,并对外界信 息产生自主意识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与创 造性,通过不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培养、自我体验、自我优化,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5)个体性。体验式学习以体验为基本方式,而体验又 总是与每个具体体验者独有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价值取 向、人生经历发生联系[6],即使面对同样的情境,也常常 会得到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体验教学中可 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不 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

2 “导论”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 体验式学习的情境、亲历、反思、自主和个体性等特点 对于大学专业导论课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教育技术学导 论课的主要目标是要突出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引领 地位,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对学科有一个整体性认识,能深刻 领悟这门学科的核心实质及无穷魅力,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 中较系统地建立起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以体验学 习理论统领“导论”课程,其基本思想是设计多种学习活动, 并引导学习者发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感悟来理 解事物。

2.1 亲历专业实验室,初识教育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亲历性,主张以学习 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亲力亲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经 验和情感。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始于1984年, 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社会认知度仍显不足,初次进 入专业的学习者普遍存在困惑甚至误解。通过设计开展参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活动,可使学习者从技术的视角了解所学 专业的主要架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光学媒体、音响技术、 电视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技术、微格教学、现 代远程教育等众多实验室构成,是集媒体教学、平面设计、 广告开发、网络技术应用和影视节目制作等于一体的多功能 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学生通过亲历专业实验室现场参观, 初步消除了与专业间的陌生感,也激发起学习热情。

2.2 创设多种情境,感知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在《教育技术学 本科专业规范(讨论稿)》中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 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 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的复合型人才。并初步确定5个培养方向以及本科生应具备 的六大专业能力。“导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这 些专业的培养取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方面使学习者逐步建 立起对专业的整体性感知,而多种活动情境创设是实现这一 目标的有效途径。

1)优秀作品赏析。教育技术学是建立在实践应用基础 上的学科,实践能力是衡量本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而能力 的提升是个渐进过程。通过历年各种技能竞赛(如摄影比赛、 平面作品比赛、DV大赛、课件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等活动) 积累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引导低年级学生的示范资源。学 习者在对往届学生作品的赏析中,拓宽个人视野,感受教育技术魅力,也增进其对本专业的思考。同时利于其及早了解 国家、省市及行业协会的相关比赛,如全国科讯杯DV作品大 赛、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创作活力。

2)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感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 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环境的重大改变,从课堂逐渐发展 到信息空间中,形成了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作为教育技术学 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多媒体综合教室、校园网系统、计 算机网络教室等典型教学环境,关注新的技术、新的工具给 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气息,更要学会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教学对于学习者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例如,教师采用概念图教学,既形象地呈现了知识点间的联 系,帮助学习者梳理了知识结构,又可以使其领会基于概念 图的教学方法。再如针对教学模式的小组学习形式,设计了 基于Wiki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平台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就同 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仅达到了对讨论内容较深刻 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应用,形 成一种利用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的理念。

3)职业生涯设计与现实关照。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课程中五大培养方向的学 习目标,组织学生调研本校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以了解专业的社会适应性。通过电视台、动画公司、音像出 版社、高校网络中心、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部门,学生归纳 出本专业的社会岗位分布图。统计表明,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企业培训、教 育产品开发、专业研究等方面。学习者直面这些现实数据, 明晰专业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及早开展个人职业规划,并从 分布广泛的社会岗位中,体会到专业的综合性对学生专业素 质、学业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也充分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 存。

2.3 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 反思观察是体验式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者进行 有效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即使跨入大学校门,一 部分人的学习仍带有很大盲目性,难以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

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质量,因此, 将专业所研究的问题与学习者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现实问 题相结合,应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契合点。为此,针对“学 习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 互动主题,引导学习者总结和反思个人从小学大学的学习 经验与习惯,了解个人的学习类型与特点,并与同学分享个 人成功的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宜地引入反思式 的体验学习,学习主体通过现象、联想、记忆,将个人学习 经历中最值得回味的成功、失败、快乐和苦恼的事件进行过 滤和反思,有利于对学习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 领悟学习中的智慧,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并学会运用科学 的学习观指导自身的学习与发展。

2.4 参与教学实践,实现自我认知体验学习中的“体验”包括主体在实践意义上亲历某事 的“原体验”和主体从心理层面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的 体验。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适宜地引导学习者回味个人 学习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教师教学行为,引导其以教师的身份 换位思考;
另一方面要获得对事物的真正理解和产生认识、 情感、行为的变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参与教学实践,亲 身授课。学生授课活动内容选择了“教学媒体”部分,它既 是“导论”课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教学要素之一。依照常 规媒体、投影类、电声类、电视类和计算机类媒体的分类框 架分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个人先在组内讲授,通过 充分的交流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由学 生互评各组成绩,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实践表明,通过资料 查阅与内容组织、PPT课件制作与演播、课堂语言表达与交 流互动等授课环节,学生亲身教学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直接 的教学体验,并在小组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使主体性得到尊重、 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获得解放。活动中也会发现个人潜质 与不足,使学习者更坚定了专业信念并找到努力方向,是一 次完成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

3 结束语 体验式学习作为国际教育界广泛推崇的教育理念,主张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 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5],并在活 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事物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践表 明,基于体验学习理论指导“导论”课程设计,结合学习者 特征开展多种体验式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学习者教 学经验的缺失,促使学习者从多个视角体悟教育技术学专业, 更好地实现“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 设计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2):23-26. [2]李子运.“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导”与“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12(10):83-86. [3]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 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刘艳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体验学 习活动设计例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 (24):61-63. [5]罗明东,等.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 技术整合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李学孺,刘革平.基于SecondLife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34-3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