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最先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其核心 涵义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特色是 还原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原有位置,力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体现 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规律,能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而反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则可看作是一种“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 主体,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其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成绩为最直 接和最重要的考评依据,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容易产生各种教育问题。
生本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 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以及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与发展的指引者。因此,学生能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 生本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人 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自1999年开始研究者们已在国内、香港、澳门等 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小学、 初中的生本教育体系,已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有些科目配套编写教材。现在生本 理念正逐渐渗入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同样必须实行生本教育。只是这方面的研究 和实践还很缺乏。
2生本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大学教育至今并未完全被生本教育的理念所覆盖,但大学课堂本身又 是一个极其需要生本教育理念的地方。大学生是一群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就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与工作。大学生的这些特 点决定了在大学教育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其作用和意义如下:
(1)“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能对心理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对 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反思,以便进一步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以及现有水平的 课堂教学内容。
(2)让心理学学生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中更多地运用自身已有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发挥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能力。
(3)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能刺激他们思考。如 果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接近现实情境,就能够帮助心理学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书本上 的知识与实际情境间的联系。思考现实问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多次陈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帮助他们提高组织、沟通、 操作、口头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心理学本科生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可行性 本研究针对心理学本科生,在这个学生群体中尝试结合生本教育的理 念,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并辅以初步的实践。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现 有的应用范围,局限在中小学,在大学中尚未有应用。那么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 特别是在心理学本科生中,生本教育理念是否适用如果可行,其理论基础又是什 么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这便告诉我们,所谓的教育并不能只是去追求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改变学 生的内在能力。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 教育。”当我们把理论知识忘却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只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 这些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对我们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
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应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这本身是个大问题,我 们可以尝试从两个基本的方面来展开,探讨大学教育与生本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可 能性的问题。
一是在课堂中将原有的知识与实际的情境和需要相结合。大学生需要 学到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获益。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学习、记忆课本知识点是不够的。但这些课本中的知识点又是来源于前人的理论探 索和实践经验,因此,这些东西一定是有其价值的。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 些书本中的精华部分,还原成它原本的样子,可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的 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所授课程非常熟悉之外,还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应用更新, 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寻找到其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是尝试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讲演相 结合。教师授课内容的变化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变化。如果在课堂中增加知识向实 践转化的这部分内容,会加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进行应用的动力,提高他们思考 的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及讲演机会,将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行展 示,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锋与互动,让课堂氛围接近一次头脑风暴的会议。在讨 论时,老师仍应保持规划、引导与管理的身份。
4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中实施生本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具 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咨询、研究、管理等领域 胜任专业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心理学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的实际 效果。应用型的人才必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锻炼 实用的能力。因此,须依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进行改革,着 重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上的探索。如何为学生增加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符合其 兴趣但同时又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了 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引导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进一 步的分析、转换,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更进一步,需要为他们 提供一些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要通过思考,结合前面甚至更早前学过 的一些知识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深入理 解,并培养其积极思考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把握要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 结经验教训、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收集新的信 息这些方法来进行完善。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既然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问 题讨论这部分内容,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在评价学生时对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以前的学生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 加平时分的形式给出,期末考试大多情况下都是紧紧围绕课本内容进行考核,学生们应对考试主要靠记忆背诵。而平时分中的大部分分数,主要以考勤、作业等 项目为基础,虽然课堂表现也会有加分,但仅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没有占 据较大的比例。而如果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是对其培 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学生在课堂讨论与讲演环节中的表现能非常充分 地显示其真实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甚至合作意识。对这些方面进行 评价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因此,教 师需要考虑如何对评价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学生课堂表现的相应分值。
三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环节需要教师营造出一种 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大部分学生从前习惯的是听教师讲 授,自己可能一直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会比较活跃。而加入学生讨论与讲演 的部分意味着学生们都要加入讨论,如何鼓励他们完成这项课堂任务是个难点。
首先要给予这部分环节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观摩他 人的表现,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并准备自己的发言,而后才能充分展现。这能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歧视后进生,也不能偏爱优等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采众人之长, 共同进步。
四是学生学习任务的变化。学生除了要完成现有的课程学习内容之外, 还应投入一些精力到对课程内容的准备与总结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 生们并不满足于了解课本内容,他们原本就希望能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 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收集相关的信息。因此,如果想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 师可将与课堂讨论和讲演环节相关的内容作为课前作业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更 加充分的准备,而在讨论后,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除了知识层 面的内容,更要对自己的能力层面进行反思,督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作者:李琼 来源: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