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要用活 1.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小学阶段的课文,每一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组词造句,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都充满了创造精神,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如在执教《曹冲称象》时可以这样设计:还有 比他更好的办法吗?如《挑山工》中有一句话:“我点点头, 感到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教 师可问学生:山民的话包蕴着什么样的哲理?另外语文教材 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如《骆驼和 羊》体现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体现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 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 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实现教材和生活的沟通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 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从儿童学习 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 能激起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脱离了生 活,语文学习会因为抽象和理性而枯燥无味,而与儿童生活 相结合的语文学习,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3.使用教材因人而异 虽为同样的教材,但由于学生个 体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学习内容的确定, 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已有知识背景,教师在 教学中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拟定具有梯度和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差生有所得,中等生有所提高, 优等生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我 国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们都无疑阐述了质 疑的重要性,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生疑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质疑是思维活动的深入,释疑是质疑活动的归宿。
1.注重设疑的时机 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从《教育 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设疑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点燃 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我在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 提出以下疑问:谁发出了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发 出呼声?向谁发出呼声?这一系列的疑问,学生急于去解决, 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效果很好。人的注意力是有周期 性的强弱变化的,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并结合 所讲内容,巧设疑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质疑奠定基础。
2.强化质疑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放权于学生,把质疑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单边活动向双边活动转变;
其次倡 导学生先思后问。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有所问并有所得,那种未经思考,动辄就问的不良习惯应予以改正,另外对于 那些不善发问,羞于发问,不懂装懂的情况,教师要鼓励他 们勇于、善于发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主 动提问,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再次,加强质疑方 法的指导。针对疑点的内容从思考方法上进行指导:引导分 析、综合指导、启发联想。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到疑点的所在 并简单提示。教师授之以法,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3.明确质疑的归宿 就教学全过程而言,教师的设疑, 学生的生疑以及使他们如何质疑都不是其目的。释疑求惑并 由此获得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是学生的归宿。学生明确 了解疑思路,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边学习边思考, 边思考边生疑,自我设疑、析疑,又彼此质疑辩疑。在学习 思辨过程中有的疑点在自我析疑中解决,未解决的反馈于教 师,教师要将问题,归类、分析,弄清疑点所在,抓住问题 的实质,以疑答疑。
三、教师要尊重呵护孩子的灵性 美国思想家拉尔夫多·埃墨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 于尊重学生。”由于学生对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与成 年人有不同的特殊方式,他们在看待问题时有一种胆大脱俗 的创造精神,对同一问题往往有其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呵护学生的灵性,大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 思维。当前的语文教学“新”“异”的东西太少,所谓的“标 准答案”压抑了学生心目中创新种子的萌发,作为教师应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 见,让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让其大胆 想象、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由,思想自由。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