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 律师事务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 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文模式,实 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 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 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 起到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 突破往常的“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时去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 素质的培养。
一、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 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案 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将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 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 型性、现实性、熟悉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 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 能力的综合考核。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 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 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
二是法律的道德;
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 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
通过这种知识领域的跨越,即考核学生对法学思维、知识掌握应用的能力,又考 核了学生将各类知识整合运用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 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 过场”;
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教 师在指导学生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 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 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其三,不确 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 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 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二、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 法律的权威。法律文书写作形式上的格式化包含着远远超过形式主义的法律内容, 它是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复制与繁殖,是文书制作者按照逻辑规则整合和实际 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是文书制作者在司法实践中的品格和创造性思维,其根本 目的是通过建立法律语言的话语权威实现国家法治。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 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 体现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 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 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 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 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教师对法律实 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 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
另一方 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曾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些司法文书,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司法文书,水平不高。有的语句不通,甚至有错 别字;
对事实的叙述逻辑性不强,层次不明;
对使用法律的理由表达不充分,有 的不准,有的甚至出现严重差错。”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 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三、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是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 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 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但是相比模拟 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点重 要的不同: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 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的选择时,要求指导教 师对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的案例 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 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 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 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 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 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四、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 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 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 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 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 当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 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 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对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 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 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 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法学专业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高校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 议性的尝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