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较低 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能力较弱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主观体验、积极特质与积极制度 的科学,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促进人的心理的和谐发 展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力求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提倡用主动、乐观的心态 看待事物,因而也是一门着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幸福、发展、 快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倡导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主张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性。积极心理学认为, 人本来就具有积极的心理因素,应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 的力量和潜能,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让其走向幸福 生活。
二是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 题做出新的解读。积极心理学强调要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 力量和优秀品质,并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既要致力于 研究如何使身处逆境的人们学会生存和发展,也要注重研究 如何使处在正常情况下的人们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有尊严的 生活。
三是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消 极心理学的一种修正,它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人自身的发 展和幸福生活上,使有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重新回到了心理 学发展的“应然”轨道上,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构想 1.促进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把危机扼杀在萌芽 状态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 围 教室、图书馆、宿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可利用心语卡、心语报、心理橱窗、心理广播、宣传展板等媒介,营 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满 足学生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
可通过心理教育拓宽思想教育 的思路,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应 利用身边鲜活的实例,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培养积极 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学风、班风 和寝风;
应使学生养成以积极的心态对人、对事、对己的习 惯,在良好校园心理气氛的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 的心理。
(2)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理念 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内容上过于强调对心 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忽视了对人的健康心理的培育。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单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 生出现心理疾病,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增进学生 的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1]。因此,高校应通过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不断改革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以 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实践活动为支撑,以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为辅助,实现“教学做”合一;
应结合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体验” 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 针对性与实效性;
应建立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的心理素质 课程群;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人格和积极进 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让学生收获幸福的课程。
(3)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完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有共同的成长课题和类似的困 扰,可针对学生的需求,分专题开展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团 体辅导活动可分为成长性、训练性和治疗性等三类。通过角 色扮演、问题讨论、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情绪得 到合理宣泄,使他们获得情感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力量 感;
营造互助互利、团结友爱的团队氛围能让学生尝试积极 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形成 健康的心理;
可通过相互学习、交换经验等方式,使学生重 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他们的适应性行为,开发他们的潜 能,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内在心理支持和外在心理支 持两部分。内在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心理 自助能力,这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外在心理支持 系统包括同伴心理支持、家庭心理支持、学校心理支持和社 会心理支持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心是同伴交往,可以通 过建立心理互助组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设立虚拟的 心理俱乐部等方式,为他们提供交往的空间,缓解他们的孤 独、寂寞等情绪,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情感沟通,在 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助和支持的系统。生活环境对学 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 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内心能够充满力量,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素 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而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相关 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爱与责任,在体验中收获 感恩与幸福,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良好的 心理品质。
2.加强对大学生个体的“危机”主题教育,对他们进行 积极合理的引导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实现人生目标, 还能够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衡量内外环境的 优势与限制,明确一生的发展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 我潜能。为此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能 力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学会对自己的优势 与劣势进行分析,设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路径,缩短现实与目 标之间的距离,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 力。
(2)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不仅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的意 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不仅要教育学生关注自身生命, 更要教育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不仅要教育学 生关心今日生命的享用,更要教育学生关怀明日生命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应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生命教育,并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从本 质上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所以其在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加强预案建设,提高危机应对 能力 (1)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的相关 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那些潜在的或现实的 危机因素,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 施,减少危机发生的几率,将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 制在最小范围的一种系统[2]。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要 以教育为出发点,应进一步加强对心理问题的发现系统、监 控系统、干预系统、转介系统和善后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建设,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畅通心理危机预警渠道,形成标准 化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科学化的评估标准,分等级、 分层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并对进入预警库的学生 实施动态监控,以便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 早发现、早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将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建设 制订心理危机预案可以让人们预先考虑如何应对危机, 能全面吸取以往的成功干预经验,避免危机来临时人们出现 慌乱,以便引导干预者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技术从容面对危机, 确保紧急状态出现时各方资源的调度与供应,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设计具体的、操作性 强的预案,挖掘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建立网络化的心 理危机数据资源管理库,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相关职能部 门便能高效、有序地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龚光军.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 民办高等教育 研究,2008,5 (3):73-74. [2]周日波.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 南昌:南 昌大学,2007:
4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