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概念的讨论我们还获得一个认识, 高等教育现代化绝非是一个孤立的抽象概念,无论作为目标 还是过程的变量其操作价值就在于它是由诸多具体表达高 等教育某一状态或过程即一组高等教育要素构成的集群概 念。因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多要素参与的反映高等教育 发展的复杂状态和进程,根本无法用某个单一的高等教育术 语来描述高等教育现代化及其进程。如果我们认同“高等教 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确实较好地表达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或者说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 这一陈述是真实可信的,据此前提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这一基 本理论的演绎获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以下六个主要构成要 素(如图1所示):(1)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这是30% 以上的适龄青年有机会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的概念,也是高 等教育现代化必须率先达成的基本目标。(2)高等教育的 高质量。高等教育有两个基本职能或核心使命即人才培养和 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概念是杰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 新的体现,高等教育的数量规模如普及化程度毫无疑问是高 等教育现代化之必需,但它必须是一个由效率及质量保证的 数量规模概念,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化。(3)高等 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事业及实施高等教育的组织―― ―大学均为复杂系统,其系统结构及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 活动与目标的多样性等特征,决定了包括大学在内的高等教 育系统必须构建特别强调效率优先、民主管理、整体设计、 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即善治结构,这是确保高等教育现代化 的组织条件和制度前提。(4)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 育现代化本身就是国际比较且反映高等教育之国际最先进 状态和最高水平的概念,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构成和体现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之最。为此,本文在第三部分将专门 讨论之。(5)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计算机和现代信息通讯 技术的普及及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 活和生产方式,它对传统高等教育提出了从高等教育概念到高等教育方法手段的全面挑战并把高等教育带入了全新的 大教育时代。尤其是由美国一批世界著名大学发起的大规模 开放网络课程(MOOCs)运动,使得高等教育优质资源 已经不再是少数大学的垄断及少数知识精英独享的特权。这 一由信息通讯技术的现代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不 仅改变了传统的高等教育途径方法而且改变了传统高等教 育和大学的概念及其存在的方式和意义。尽管其对传统高等 教育还未形成所谓颠覆性的挑战,但诸如MOCs这种全方 位的具有海啸般冲击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趋势已不得不为 国际社会所高度认同,并被视为代表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 展方向和发展趋势。(6)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化 社会根本不同于学历教育社会,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还 是接受者均不再只是以提供或获得某一特殊阶段的高学历 为目的,高等教育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 满足兴趣爱好和知识更新需要的闲暇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 高等教育的理想,它是一种体现了学习时空的开放性、学习 内容的多样性、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学习者的全民性、学习 过程的主体性的社会形态。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不仅反映 了高等教育终身化的社会诉求,也是让人们终身参与高等教 育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可以 说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 反映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但上述六大要素构成了高等教 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高等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 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长足进步,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还很大,除 了规模总量,我们在高等教育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尚无优势可 言。这使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显得尤其迫切。毫无疑 问,以世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最高水平及最强状态为基本特 征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然而当我们认 识到高等教育现代化之重要性及其强国作用的不可替代后, 如何实现并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则成为我们当下面 临的紧迫任务。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代中国巨变的 成功经验,“改革”与“开放”两个关键词即可高度概括。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进 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破冰之船、载梦之 舟。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告诫全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 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 新的伟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9]高等 教育作为国家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且甚为复杂的系统又何 尝不是如此?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也唯有选择改革开放别无 他方。1.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我国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三个2010-2020年发展纲要, 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我们注意到后者与前两者标题有所不同,《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其为“改革和发展” 纲要。从“改革”置前的词序安排逻辑解读,其是否具有我 国之教育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前提的意蕴?教育的发展特别 强调改革先行原因有二:一则缘于教育作为一种最为复杂的 社会活动其涉及的社会因素包括利益诉求者最多,因此对教 育的要求最多反应亦最强烈。其二,我们的教育积淀的久而 未决的问题太多,在这些教育与政府、社会、学校、受教育 者,以及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相互缠绕的诸多复杂关系 尚未理顺、矛盾尚未解决、障碍尚未搬除之前,教育的顺利 发展则成为不可能。具体到高等教育亦然,尤其是对具有超 越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意味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改革毋庸 置疑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和手段。就旨在以推 行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而言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必须率先 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我们能否把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促 进高等教育发展、缩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差距的不二 选择并努力实践之,首先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改 革落伍于时代和落后于世界的高等教育理念及陈规旧制。习 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 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10],“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11]。国家如此,处于国家体系 架构中的高等教育子系统亦然。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人才 培养和知识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内生的功能,其他均为由此 衍生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及其实施者―――大学的这样两 项基本活动决定了高等教育及大学有其不同于其他的内在 规律,规律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可违逆。如果我们欲望高等教 育更好地为体制服务,即让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其强国之作用, 为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 率先从观念体系和制度机制上革除阻碍高等教育及大学按 其规律办学治校育人的不利因素。这样一种触及深水区的改 革实践无疑要涉及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属于智慧范畴的认识 问题,以及我们是否有更大的政治勇气敢于选择具有攻坚破 冰意义的重大改革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上就是以效率和质量为目标的追 求,因此以效率优先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价 值,并以此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统领是符合高等教 育发展规律及高等教育现代化诉求的,更何况提高高等教育 及其实施者―――大学办学治校育人和知识创新的效率和 质量原本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2.关于高等 教育现代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讨论热力学理论把与外界 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具有社会 科学方法论意义的系统论把社会系统不仅定义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且认为系统也是 “由人财物及信息、技术等不同要素及其有机关联构成的组 织”。所谓开放的社会系统即与外界人财物及信息、技术等 有资源交换的社会组织,与之对立的是封闭系统或孤立系统。
任何社会系统无论其规模结构大小、复杂程度强弱都是开放 系统,即没有资源交换的社会系统是不存在的而开放是绝对 的。但是任何社会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我们根据需 要把某个社会组织确定为一个系统之后,其与外界的资源交 换的强度、频度、速度等是与其他类似组织有大小之别的。
当我们对开放系统有了基本概念之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系 统论关于开放系统的如下结论:一个资源与能量强度相对外 界较低的系统,一旦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就会与外界 发生资源与能量的交换,通过吸纳外界的资源和能量该系统 就会使自己逐渐达到与外界资源和能量强度接近的状态。这 就是系统开放的意义和作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 的内在规定性使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具有了一致性,即 高等教育是强调和追求效率和质量的社会体系。高等教育的 这样一种普遍特征要求高等教育及其实施者―――大学必 须是通过不断吸收外界资源和能量以提升自己效率和质量 水平的开放系统,而非与外界失去资源和能量交换的封闭系 统,而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不谋而合。所谓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即通过高等教育系统的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的国 际合作交流,促进国际高等教育包括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成功经验、科学技术、物质设备及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共享和 流动,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活动及过程。高等 教育国际化是通过学习、借鉴世界高等教育最先进方法、经 验和技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或接近世界高等教育最先 进状态的有效途径。因此,如前述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讨论 获得的结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反映高等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开放的最佳途径和欲达到的最 高境界。以下案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好的佐证。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1996年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的政策性文件》,这份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趋势的文件把 教科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的高等教育主 题词“针对性、质量和效率”改为了“针对性、质量、国际 化”。时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这份文件 的前言部分指出:“高等教育对不断变革的世界的响应应当 以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为指导,这三个口号决定着高等教 育在地方上、在本国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教科文组织 为促进变革与发展而发挥的作用和应作的贡献也正是结合 这些目标制定出来的。”[16]这份文件通过分析和总结 世界各国的不同经验以及各会员国、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 组织、高等教育当局、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所表达的观点,进 而提出了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趋势的观点,并 分析了哪些趋势可以作为拟订教科文组织政策的基础。该文件称,迅速变革的世界导致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 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针对性”,指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 作用与地位,包括它的任务、职责、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以及公平、责任及经费问题,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是保 证和提高针对性所作一切努力的原则;
其二“质量”,这是 一个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的概念;
其 三“国际化”,教科文组织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在20世纪后 五十年里已大大提高的一个特征。当然,笔者并不以为关键 词的这一替换是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效率之重要性的忽 视,而是在唯有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能根本提升高等教育效率 的认识前提下更明智的选择。“高等教育融入国际是刻不容 缓、毋庸置疑的”[17],这是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 研究的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 简•奈特获得的结论。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一个最能代 表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准的标杆,由于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高等 教育系统,美国的当选将无可争议。无论是杰出人才培养还 是知识创新及其生产力转化等方面,美国高等教育均处在世 界的最高水平并具有领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上海交通大 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 U)、国际教育研究机构英国席孟兹公司(Quacqua relli 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以 及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来看,无论在前10名或前20名、前100名世界最好大学 中,美国大学都长期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美国何以能够后 来居上超越历史悠久的欧洲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并崛起成为 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和强国?除了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大学 自觉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积极服务于社会外,其另一个成功的 法宝便是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20世纪初前后美国持续 派出大量留学人员赴德国学习,据文献称这些学成归来的留 学人员回国后言必称德国大学,正是自觉于向欧洲高等教育 取经的国际化道路迅速缩小了美国高等教育与欧洲高等教 育的差距。当美国高等教育占据强势地位后,其高等教育国 际化的模式和策略则悄然无声、顺其自然地转变为利用其世 界高等教育中心的条件和地位把世界各国最具创造力及最 富有发展潜力的学者和学生吸引到美国去访学、进修、学习 和工作。
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重点科研机构、大公司科研机构 的科技带头人、重点大学的系主任中美籍外国人占了60% -70%。[18]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心―――美国的硅 谷,其软件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中35%的是华人, 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多名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PAC)把2011 年确定为“国际化学年”,为配合“国际化学年”的庆祝活 动,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200 0-2010年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榜单(TOP100CHEMISTS,2000-2010),入榜者主要 依据过去10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其中入 选的12位华人科学家中,除一名在新加坡大学工作外,其 他11人均在美国大学和实验室工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校长比尔•布罗迪在题为“美国的竞争力:创新的挑战”的 演讲中坦承:外国公民对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何等重 要!外国学生几乎占据了美国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在校本科生的一半,35%以上的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大学 教师是外国科学家。2012年6月,美国90所大学的校 长联名写信给奥巴马总统和国会,呼吁建立“绿卡直通车” 为顶尖外国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提供方便。2013 年美国就出台了移民改革法案,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科 技人才移民的优惠政策。由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外国智力资 源对美国高科技发展的不可或缺以及美国政府留住外国人 才的决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因为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 策略而尽享了世界各国带给他们的人才红利。印度理工学院 (IIT)以其人才培养尤其是IT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闻 名世界,其人才遍布世界且为IT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比尔•盖茨因此赞誉印度理工学院是一所改变世界且 潜力无限的神奇学府,美国前驻印度大使约翰•加尔布雷思 甚至把硅谷喻为一块印度的殖民地。印度理工学院是194 7年印度独立后,其政府认识到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和理工教育才能把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而于1951年创建并先后建成了7所分 校的一所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在半个世纪内的崛起,其 成功就是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案例。据有关 资料,印度理工学院从创建伊始就瞄准国际一流理工学院的 目标,比如其创建的第一所分校―――卡拉格普尔分校不仅 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模板构建其组织及制度结构,而且积极聘 请国际杰出学者组建其具有世界水平的教师队伍。其孟买分 校从建校开始持续十多年获得了前苏联大批专家及大量教 学科研设备的援助,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由前苏 联为该分校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人员。而马德拉 斯分校则是在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帮助下创建的,联邦德国 政府不仅向该校输送专家学者任教及为其培养专业师资,还 提供了1800万卢比的科研设备,高起点的办学使该校两 年内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59-1981年间,两国 政府先后共签署了5个高等教育的合作协议,由此马德拉斯 分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创建于1959年的坎普尔 分校则是“坎普尔印美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其与美国加州 理工学院、卡内基理工学院、凯斯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 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学9所顶尖大学的结盟,使坎普尔分校成 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极为成功的典范。此外,印度理工学院及 其各分校的机构还积极与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 组织、英特尔、德州仪器、北方电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盟等国际组织和科研 机构及跨国公司等,进行各种类型的合作交流并承担了大量 的国际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不仅扩大 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影响,而且提升了其学术研究能力和 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分享了研发的经验 和知识,占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位置”。[19]以上 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印度理工学院之所以能够在 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崛起成为一所让世界顶尖大学都不敢小 视的著名学府,完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使然。在一个知 识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强大的时代,尤其在高等教育成为一个 国家的实力象征和社会缩影的这样一个特殊时代,没有高等 教育的崛起,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凭借什么?没有高等教育的 崛起,我们又靠什么去圆强国之梦?我想这正是我们必须研 究高等教育现代化并致力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和目的所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