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媒介素养与大学生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构路径]

媒介素养与大学生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构路径]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1-17 08:22:32 点击: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构路径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构路径 摘要:大学生对新媒体表现出强烈、持续依赖的心理, 这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媒介功能的拓展、社会信息化程度 的加深密不可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 要表现为影响学业进步和心理健康、疏离现实生活等。在新 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重构过程中,教育 话语的转换、教学内容的优化、载体合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依赖;
大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依赖表现为“电视人”。如今,新 媒体已经全面嵌入人们的生活,新媒体依赖表现为“网虫” “手机控”。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过度依 赖新媒体也给他们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带来许多负面 影响。因此,在新媒体依赖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的路径重构,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表现与成因 在由受众、社会、媒介三者构成的社会体系当中,大学 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通过媒介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由此形成 大学生与媒介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1.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 表现大学生新媒体依赖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 新媒体的强烈需求,产生高度依赖新媒体的心理与行为。随 着高校新媒体和校园网络的普及,学生对网络媒体和移动端 媒体的接触率最高。大学生的新媒体依赖,分为电脑网络依 赖与手机依赖两种类型。现在,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尤为严重。从功能上来说,新媒体依赖可分为社交通讯取向的依赖、 游戏娱乐取向的依赖、学习求知取向的依赖、网络购物取向 的依赖等。根据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分为认知依赖、情感依 赖和行为依赖等类型。“网瘾”是一种过度沉迷网络而产生 的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综合征”是指一种过度依赖手机影 响身心健康的行为,两者可统称为“新媒体依赖症”,是受 众对新媒体过度依赖的集中表现。2.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成 因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成因复杂多样,在宏观层面可以从受 众、媒介、社会这三个维度出发。从受众方面来看,处于青 春期的大学生自我表达和从众心理相互交织,内心的困惑与 孤独在新媒体中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却又陷入新媒体依赖的 泥潭中。从媒介方面来看,一方面,新媒体的“超媒体性” 整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对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可以 实现随时随地接收、发送、存贮和分享。另一方面,新媒体 的功能在不断增加,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主要集中在内容 方面。而如今,社会信息化的加深强化了人们对新媒体的依 赖。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即时通讯、购物消费、导航带 路、游戏消遣等功能。然而,家庭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监 管十分乏力。虽然高校在不断优化服务于新媒体的网络硬件 设施,但是,其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的负面影响 1.弱化认知能力,影响学业发展新媒体为大学生创新学 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途径。然而,新媒体在制造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制造了“诱惑”,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极 易产生消极影响。如在教室里,大学生经常将手机和书同时 摆在桌面上,极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
同时,新媒体成为大 学生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缺少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精彩 的现实世界变成清一色的图片与文字,破坏了思维的整体 性;
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还消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媒体 依赖间接导致的逃课、挂科、重修、学业拖延等问题,更是 屡见不鲜。2.时空严重压缩,干扰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自 我意识凸显的阶段,缺乏理性思维,导致大学生的各种心理 问题频发。新媒体已经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门可 以不带书,但手机一定要在身上才“安心”,否则就会坐立 不安甚至焦虑与不适。在新媒体形成的信息海洋里,大学生 通常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定力筛选信息,容易产生茫然、困惑 与疲惫的心理状态。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大学生沉迷在虚 拟的世界中,他们从媒体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享乐的心态开 始占据上风,媒体成为精神“鸦片”。当他们回归现实时就 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产生焦虑与压抑的情绪。3.沉迷虚 拟世界,疏离现实生活新媒体成为“窃取”大学生时间的隐 蔽方式,通过时间碎片化的方式将大学生的时间切割并损耗。

在有意无意打开网页或刷朋友圈的过程中,原本用于学习、 休息的时间被大量占据。同时,由于长时间使用新媒体,眼 部不适、皮肤过敏、睡眠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随之而来。大 学生新媒体依赖还表现在对其社交功能的依赖上,传统人-人交流变成了人-机-人交流,原本鲜活的面部表情、动作、 声调、语气统一变成冰冷的文字、统一的表情。大学生在真 正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不知所措,被误解为孤僻与冷漠,影 响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新媒体依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重构 1.教育话语的转换现阶段,大学生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 利生活与平等民主的氛围。因此,对媒介素养教育有了特定 的话语期待,尤其期待教育的话语从传统教师“控制式”“劝 导式”话语转为师生“对话式”话语。借助新媒体,大学生 的学习呈现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共享性的特点。学生 通过新媒体获得的信息可能比课堂上获得的信息更加快捷、 丰富与全面,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话语权意识。另外,部分 教师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不足,教师的话语权威受到新媒体的 挑战。因此,新媒体依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话 语亟待转换,应形成开放、平等、交互、自愿的“对话式” 的教育话语,充分尊重学生的网络话语权,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实现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2.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大量的媒介实践,对媒介素养 已经形成相应的缄默知识。他们对媒介素养有自己难以言明 甚至未曾注意到的看法与实践模式。这些缄默知识一旦形成 便根深蒂固,并具有非逻辑性与非批判性的特点。传统媒介 素养教育在内容的设计上,往往忽视学生的缄默知识。因此, 挖掘、激活有关媒介素养的缄默知识并使之显性化,成为媒介素养教育在选择内容时需要考虑的一个维度。一方面,要 重构媒介素养知识的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缄默知识,由此, 媒介素养知识就可以实现公共化与个人化、显性化与隐形化 的结合;
另一方面,要将媒介批判能力放在内容设计的首要 位置,这一能力可以影响大学生对媒体的选择。3.载体合力 的形成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合力形成的研究,多从所涉 及的教育环境系统入手,集中关注政府、高校、社会、家庭、 个体等方面形成的合力。在新媒体依赖背景下,大学生的媒 体知识观、媒体价值观、媒体实践观与传统媒体时代有所不 同。载体承载着教育内容,是连接教育主客体的中介、桥梁 与纽带。对于媒介素养教育来说,“载体就是内容”,这无 疑增加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复杂性。为此,更需要载体形成合 力。一方面要协调媒体载体、课程载体、活动载体之间的关 系,另一方面要重估新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载体中的位 置与价值,通过新媒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新媒体 实践中提高媒介素养。综上所述,在新媒体依赖的背景下, 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实现大学生、新媒体与社会三者良性互动 的重要手段。转换教育话语、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载体合力 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毛堪文:《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 另一种后果》,《新闻记者》2014年第1期。

②张妍:《科技异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略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年第12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