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让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中什么表示让

让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中什么表示让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23 07:51:44 点击:

让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让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向学生询问,文言文应该怎么学,学生大都回答“多记 文言字词”“多背文言文”,倘若继续追问“还有吗”,他 们便会回答“分类整理”“多积累”等。这虽不能涵盖文言 文教学的全部,但也大概可以窥见文言文教学的一斑——对 于“怎么学”,教师关注甚少,或者说给予学生的学习策略 相对单一。“怎么学”要不要成为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已无须 赘述,自古就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良训。如何让 “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才是我们需要更加 关注的问题。

一、围绕“文言”的“怎么学”——推测读 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因此“文言”怎么 学理应先受到关注。从文首便知,学生关于“文言”怎么学, 大多离不开记忆。当然记忆积累是“文言”学习的重要方法, 然而仅到此为止,显然是不够的。一些文言字词义项众多, 若不能根据语境来判定并选择恰切的义项,那记忆再多的文 言字词又有何用?故在“文言”教学中必定要教给学生一些 “推测读”的方法。

(一)根据句式推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中的“孰”何意?如若教师只满 足于“哪一个”的答案,那么学生看课文下的注释便知,学 生用的学习策略就是“看注释”“记忆积累”。倘若教师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不妨从句式入手,问“这是什么句”“哪 个词是疑问代词”,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孰”作为疑问代 词可解释为“哪一个”。

(二)根据语法推测 “朝服衣冠”中的“服”字,课文注释中虽有“穿戴” 的解释,可在平时的作业测试中,许多学生却只会解释为 “穿”。究其原因,一是记忆容易缺损,二是对这个句子缺 乏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服”的主语和宾 语分别是“邹忌”与“衣冠”,作为谓语动词“服”自然就 要与宾语“衣冠”相匹配,把它解释成“穿戴”也就不难理 解了。

(三)根据语境推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此句中,学生 对于“孰”的理解是有疑问的,受前文“孰”作为疑问代词 的影响,有许多学生依然会解释为“哪一个”。可这显然是 不对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孰”在这儿是“通‘熟’,仔细地”的意思,学生会印象不深刻。教师换种方式,把这个 句子中除“孰”以外的内容先理解透彻,比如谁“视”?“视” 什么? “自以为”什么“不如”什么?这些问题弄明白之 后,再来看“孰”是修饰“视”的,也就是说“第二天,徐 公来到家里,邹忌怎样看,便得出自认为不如徐公美的结论”, 如此一来,学生不难理解“‘孰’通‘熟’,仔细地”的意 思。

文言字词推测方法众多,例如字形推测、对称结构推测 等,这些“怎么学”的策略应该在日常文言教学中予以落实。

二、围绕“文章”的“怎么学”——对比读 (一)比较语言,体悟心理 《古文观止》的编者这样评价《邹忌讽齐王纳谏》:“邹 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细细评勘”于“三问三答”中,“于此参出微理”,若教 学中不能用恰切的方式,让学生细细品爵,则就不能领会其 高明。

邹忌问同样的问题——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妻、 妾、客三人的答案虽相同,但回答的语言却略有区别: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乍一看,妾的回答与妻的回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比较 之后,不难发现其回答少了“君美甚”这三个字。少了三个 字,妾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妻子便有了本质的不同。

妻子先夸赞再作比较,那是由衷地欣赏;
而妾直接比较,匆 忙地下了结论,话语中蕴含着刻意的奉承和虚夸。再比较妻、 妾与客的回答,妻、妾用的都是“何能”的反问,以此来对 邹忌美的肯定,加强了语气,而客的回答却是一个“不若” 的肯定句,这也显出了客之有求的迫切,奉承之意也就明晰。

在比较品评中,学生理解了从“美甚”到“何能”再到“不 若”的人物心理。这也能使学生领悟邹忌思得的“妻私我、 妾畏我、客有求于我”的高明。

(二)品读极简,深得其妙 《古文观止》编者又评之曰:“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 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快哉”二字,在文章中有一字便足以体现。令学生对比着品,便可深得文之妙也。

(三)寻找“关键”,把握事理 例如,“思”“善”二字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关键 字,引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但在教 学中不宜直接让学生品析“思”与“善”,而需要用“你认 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的字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着人 物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关键处,在 充分的思考与交流中,对比“私”“畏”“求”“窥”“诚” 等字词之后,理解“思”与“善”在文章中的关键性。

三、围绕“行文思路”的“怎么学”——还原读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题目的理解 来把握文章重点主要在“讽”和“纳谏”上,因而引出矛盾 ——邹忌是由“与徐公比美”事件想到国家大事,然后去讽 谏,还是先想到要讽谏,然后再有意寻找“与徐公比美”的 事情? 在理解邹忌的主要目的是劝谏齐王,而“比美”事件只不过是他实现进言的手段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阅读第一段, 尝试从文章中找到能够证明“比美”是有意为之的证据。从 第一天分别问妻和妾,第二天问客,第三天又与徐公见面, 可见“比美”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情。“暮寝而思之”,思 什么?从本段来看,思的是自己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 客均认为自己美于徐公。第二段开头句紧接着“于是入朝见 威王”,此处“于是”二字就透露出:邹忌早已有讽谏之意, 却没有讽谏之词,现有了对“比美”的思索,就可以直接讽 谏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推测读”“对比读”“还原读” 只不过是“怎么学”中的一些方法,以此来抛砖引玉,引发 大家对文言文“怎么学”的关注。其实让“怎么学”成为教 学内容,就是“将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推导或问题解决 的思维过程直观呈现”[2],在一节节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教 学中,学生可以在习得文言文中透射出的“文言”“文章” “文学”“文化”的内容同时,还学会怎么学文言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2]程红兵.基于思维流量的语文课堂模型群建构[J]. 语文教学通讯(B),2016(2):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