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仪式 > 价值观塑造 [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学生价值观塑造]

价值观塑造 [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学生价值观塑造]

来源:仪式 时间:2019-10-05 08:01:41 点击:

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学生价值观塑造

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学生价值观塑造 摘 要 现代化背景下,一般意义上的流行文化也就是非 主流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易于流行的次文 化或亚文化。目前,侵入中小学校园的流行文化既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对流行文化的积极方面应发扬光大、合理利用, 对其消极影响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治理等对策 努力消除或缓解。

关 键 词 流行文化;
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 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 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但现代化背景下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 学生价值取向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甚至有些文化人,以 艺术创作自由为标榜,肆无忌惮地炮制“文化毒品”,制造 “文化污染”,毒害着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使他们 道德空虚、价值失落,信仰迷失。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应理性 对待,科学分析,高扬主流文化,构建校园新文化,引导青 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促进其全面和谐发 展。

一、流行文化类型及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活动的文明成果。按 其地位和作用,文化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区分。主流 文化是传统的、系统的、大众的、起主导作用的文化,非主 流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现代的、易于在青少 年中流行的次文化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也就是流行文化。目前,侵入中小学校园的流行文化主要有:
流行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网络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传 播方式。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成为青少年学生高效便捷的学 习和教育方式。但流行网络文化,如“网络游戏”“虚拟交 友”“网络爱情”和“网络迷信”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 身心健康,使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 行为方式发生剧烈的变化。有教育者把流行网络文化称之为 “社会毒文化”,有家长把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网络 成瘾成为青少年的致命顽疾,网络犯罪已蔓延到中小学校园。

在市场经济社会,一切都商业化、市场化和交易化了, 这是商业社会运行的法则,本无可厚非。但市场经济又是法 制经济,商业社会应该有商业社会的主流文化,比如诚信、 守法、公平等等。然而,我们社会的主流商业文化尚在构建 当中,非主流的商业流行文化仍然大有市场。虚假的商业广 告,低俗的商业宣传正在侵入孩子们的头脑,又由他们带进 学校,渗透于其学习生活中,以至于有的中学生写日记,把 “兴趣”都写成“性趣”。低俗的商业文化畅通无阻地侵入 校园,成了令老师和家长担忧的可怕的“病毒”。

流行文化和影视文化。音乐本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幼 儿园的儿歌,小学、中学的校园歌可以起到引导儿童、青少 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因为音乐具有感染性、渗透性、潜 在性的教育特性。然而现在主流音乐逐渐衰落,非主流的流 行音乐却在幼儿园、中小学兴盛起来。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喜欢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初中生、 高中生则流行《黄蓉》《喜唰唰》《双节棍》等一些歌曲, 而那些积极向上的传统的主流歌曲却无人问津了。

尽管党和政府积极倡导“以好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 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商业的原因,各种非主流的影视作品 如美国好莱坞大片、日韩情感剧,正在侵入我国文化市场, 肆无忌惮地宣扬西方价值观。像美国迪士尼这样号称拍摄 “全家老幼皆宜”好影片的著名公司,其属下的子公司米拉 梅也发行大量直接描写人类性行为的影片,令最开放的好莱 坞制片人也感觉过分。这些流行影视文化大量弥漫在中小学 学习、生活的场所,随时侵蚀着他们的身心。

流行生命文化和理想文化。生命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 种的繁衍。因此生命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属于家庭的,属于 社会的,属于人类的。然而这种主流理念许多青少年忘记了, 他们把生命看得很个性化,“生命属于我自己”常常成为青 少年学生的“名言”。由此带来的是生命的自私,缺乏为人 类为社会为他人的负责精神,以至于少数青少年学生视生命 为儿戏,受不起挫折,受不了困难,动不动就自虐和轻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自杀率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媒体报道的一 件件中学生自杀事件,都说明了流行生命文化对青少年的严 重影响。

传统的理想教育是要孩子们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但由 于当今社会非理性、非主流的东西太多,让青少年学生变得很现实,连幼儿园里孩子的理想都很非主流了。你问他们长 大了要干什么,许多孩子都会回答,长大要当科长、局长、 书记,或者要当经理、老。小学生、中学生的理想,也是家 长的理想,首先是要考一个重点初中、高中、大学,然后大 学毕业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考研,考研是为了更有把握找到理 想的工作。你要是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谋福 利、做贡献,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二、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上非主流的表现 流行文化具有瞬时性和短暂性,社会上流行着的文化经 常处于不断变换之中,流行的趋势常常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 个极端。因此,流行文化总是让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 态,表现在内就是按照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无法清晰 分辨现实,进行独立思考,表现在外便是行为的无节制和社 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青少 年学生价值取向上日益呈现非主流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在人生追求上,呈现功利化倾向。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 化规则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片面地认为,能不能创造价 值、拥有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当前广 大青少年学生都是90和00后,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市场经济环境中,没有艰苦生活的经历,强调自我价 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思考问题更加现实,行为方式追求 实际。个别学生交往庸俗化,信奉社会上的等价交换原则,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搞得比较庸俗;
有的学生总是考虑个 人得失,牺牲奉献精神明显弱化;
还有的重物质轻精神,思 想功利色彩比较浓厚,追名逐利意识比较强烈。

在理想信念上,呈现自由化倾向。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 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片面地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个人 的自由发展高于社会或者集体的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想消解 了部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集体责任感,使得极端个人主义与 自由主义的取向明显加强。在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各种关 系中,一些青少年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个人轻 集体。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仅从自我感受出发,淡化对远大 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从而导致了他们自 我认同的危机。一些青少年学生不在乎集体荣誉、不参加集 体活动,对损害集体利益的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对个 人进步、个人利益过分关注,稍不如意,就闹情绪,牢骚满 腹,而对班级义务、团队责任和学校荣誉漠不关心,得过且 过,更想不到将来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在生活态度上,呈现享乐化倾向。在社会开放的背景 下,社会消费倾向急剧增长,消费主义价值观迅速蔓延,消 费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内化为人的一种心 理追求。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相当多的青少年学生把消 费当作自我价值的表现和生活的根本意义,他们奉行“我消 费我快乐”的享乐主义,致使其生活目标物欲化、道德追求 空虚化。与此同时,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学生出现无意识化倾向,他们在纷繁多变的流行文化面前迷茫、困 惑,丧失自我意识,片面追求感官享受。流行文化通过各种 方式与渠道对青少年学生的趣味、爱好等采取迎合、趋附与 迁就的态度,常常摧毁了青少年学生从先前生活中获得的秩 序与意义感。流行文化还张扬西方文化,淡化民族传统文化。

例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流行会自觉不自 觉地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规范,导致对民族传统 文化的认同危机。

在荣辱观念上,呈现扭曲化倾向。荣辱观念是人们对荣 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人民利益、 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荣誉,把 为了个人或少数集团的私利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损害国 家和集体的利益看作是最大耻辱。但非主流文化的蔓延正悄 然消解着传统荣辱观教育中是非善恶的标准,使得一些人是 非颠倒、以丑为美,不知廉耻。调查发现,部分青少年学生 把投机取巧、捞取不正当利益,当成是有本事;
把一掷千金、 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
把不为社会做贡献、讲 时髦、本以为耻的东西当成是值得炫耀;
把比阔气、追求低 级趣味,当成是有“派头”、有“面子”、很“光荣”。有 些学生对政治进步或政治荣誉表现冷漠,持一种无所谓的态 度。比如,他们对入队入团等一些传统的政治进步或荣誉看 得比较淡薄,而对获奖拿奖金等实际好处比较渴望和重视。

三、消除或缓解流行文化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我们要科学、理性地对待 之。对流行文化的影响,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既要看到它对 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又要看到它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流行文化能够流行,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往往 包含着能够符合年轻人现实需要的内在价值。因此,流行文 化的变迁往往能够从积极意义上推进社会道德价值趋向的 变迁与发展。对于流行文化的积极方面我们要发扬光大,对 于其消极影响我们要努力消除或缓解。

要用科学疏导和合理治理的方式对待流行文化。流行文 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人文根源,强制的堵截和扼杀只能 适得其反,只有科学疏导和合理治理,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强化文化管理和文化治理,把持正确的方向和方针,一手抓 建设,一手抓管理和治理。正视和理顺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 的关系,发挥好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梳理好流行文化产生 和传播后的发展方向,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真正形成主流 引领、包容多样而又合理管控的生动局面。

解放思想,创新途径,变革学校德育方式。长期以来,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是拘泥于一种模 式:德育内容高、大、空,且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重复 多遍,令人生厌;
“以政治为本”而忽视“以人为本”,“从 主义出发”而忽视“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价值 侵入学生头脑,学校德育究竟能否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 “以生为本”,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整合流行文化,建设校园和谐文化。流行文化在社会上 校园里流行并不可怕,问题是怎样对待它。放任自由不可取, 扫荡出门不可能;
让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平起平坐不行,把 流行文化当作主流文化的陪衬也不行。合理的策略应是整合 创新。既然我们这个社会不可能只有单纯的主流文化,学校 也不可能只允许主流文化存在,那么我们就要以开阔的胸怀、 理性的眼光和智慧的手法去接纳、吸收、消化流行文化。对 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在当前主流文化尚缺丰富性和强势性的 时候,如果强行将流行文化拒之于校园之外,他们就会饥不 择食,乃至 欲罢不能;
相反,如果有选择地让一些有品味 的、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流行文化随行就市,学生就会 有更多的文化选择空间,使他们在选择中识别、批判和斗争, 最后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学校要在对流行文化进行分析、 判断并进行取舍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文化的整合,研究各种 文化的关系状态与关系性质,列出流行文化的谱系,进行科 学的分析,该剔除的剔除,该融入的融入,以综合对多样, 以主流对非主流,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和谐的校园文 化。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检查。社会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高尚的风气、良好的 秩序、幽雅的环境能美化青少年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 迪他们的灵性,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 媒介的普及发展呈现出一种日新月异的势态,网络、影视、 报刊正在深入到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它们对青少年思想行 为的影响,愈来愈占突出的地位,成为青少年接受社会信息、 向社会学习的主要渠道。根据我们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调查, 他们接受社会信息的第一主要渠道是网络,第二主要渠道是 影视,所以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优劣与好环,都深刻 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我们必须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因此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大众传播媒介加强管 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促使这些机构多播放一些思想内容健康 能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节目,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精神 食粮。作家、艺术家要为青少年生产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 我们的出版、电影、电视、音像、文艺等单位,不要片面追 求经济效益,而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中国 和平出版社,1998:12-19. [2]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156. [3]黄枬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济南:山 东人民出版社,1999:86.[4]刘明君.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5. [5]王茝.时代特征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J].中国青年研究,2009(3):80-8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