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来人员子女在厦门大背景下面临的隐性困境。厦门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的特区城市,一直吸引着很多外来的工作 人员前来厦门工作定居。外来人员的子女在来到厦门之后就 接触着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些未成年的 学生一方面突然从经济较落后地区被投放到经济发展速度 和程度较快的特区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判断 是非的能力又处在萌芽发展阶段。个体内部能力、意志和习 惯形成的早期性与个体外部接触所感受的剧烈性形成了强 烈对比,致使这样的个体在特区重点中学教育的大背景下更 显现出自身的矛盾性和对现实规则纪律的抗拒性。这种矛盾 性和抗拒性比自小生长在厦门的学生程度来得更深更广,并 且在没有发生具体事件之前,这两种困境都是以萌芽状态隐 性存在的。
2.外来人员子女在家庭小背景下面临的显性困境。首先 要指出,这里的“家庭小背景”是相对于“厦门大背景”而 言的,主要指家庭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在多次家 访以及与学生的交谈之中,笔者得知王某的父母(该生父母 文化程度较低)经常会为小事大肆吵架,之后就拿王某出气,小则口头谩骂,大则动起手来。王某的父亲对于王某平时的 管教方式也多以大声责骂为主,这样就使王某自己形成了一 种观念,生活中发生问题只能靠打骂来解决,而他自己在与 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因为小事而引发大脾气。在 这样的一个家庭小背景下,父母的自身素质和言行举止对子 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使得该生在家庭中难以体会到 温馨之情,在家庭外也经常误解性地被小事所引导,对其他 人和事产生强烈的偏激和敌意。
3.90后学生的普遍性特点。在一项社会调查中显示,90 后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和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 理解。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 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 有些自私。以上的这些特点在王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 现,也确实影响着他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致使他与同龄人无 法深交,从而难以获得友谊的快乐,也无从获得成就感。基 于以上四点分析,笔者认为,王某可以成为一批从欠发达地 区转入发达地区学习的未成年人在青春期成长和与环境的 艰难磨合中出现的一类人的典型代表。这类学生群体呈现出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与同龄人和长辈的交往过程。作为经 济特区的厦门,接受这样学生的数量是较多的,这也给当地 初中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二、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1.德育目的和德育内容。关于德育目的的讨论可以分为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类。笔者认为,德育目的是提升个 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样的目的依托于个体良好的品 德构成。美国品德教育专家克里纳教授把良好品德要素分为 三类:①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意识、认知道德价值、设身处 地、道德推理、道德决断、自知之明;
②道德情感,包括良 知、自重、同情、崇尚善、自我控制、谦虚;
③道德行为, 包括能力、意志和习惯。在这三要素中,认知指导情感,情 感投射于行为,行为再强化认知,三者形成回环反复的形式。
2.优质德育工作思路的探索。这里所探讨的德育工作路 线仅指针对个体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德育目的 和内容是围绕这三方面进行的。据此,笔者提出了一条提升 德育工作质量的思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塑造人。
3.道德认知――以理服人。根据克里纳教授对品德的三 种分类,道德认知应该成为纠正学生行为的根本点,使学生 个体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偏差。以王某为例,教师首 先要做的是适时地纠正王某出现的不恰当言行,通过对言行 的分析让王某认识到其不合理性。通过纠正分析,摆出道理, 从道德意识、道德决断和自知之明等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自身 行为的能力,让说理过程从事后被动分析过渡到事前主动分 析(这点尤为重要),这样,王某对于自身或身边现象行为的 评价判断就会趋向合理。在王某与班主任出现矛盾一事中, 王某忽视了其在公众场合,出口说脏话,并在众目睽睽之下 拉扯自己的衣服,不自觉地把老师置于处置者的位置。事后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具体行为的性质和影响的分析,帮助他从 认知上先走出对这件事的误读,并且给他时间自我思考。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