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_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_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1-19 10:19:52 点击: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第1篇: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看大学生人际交往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各种社会关 系的总和”,强调人的一切言行都有社会基础,人的思想观念也是在社会环境中 形成的。这和许多学说抽象地谈论人显然是有本质不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进 而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大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这些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有一个总根源,就是利益的权衡, 于是便需要人去奋斗,而奋斗要有一个宗旨,就是努力改变你所处的社会现状。

马克思讲过:“以往的哲学家都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处世哲学”,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主要讲处世 哲学,就是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孔孟老祖宗那时起,就是主张处事应按哲 理为之,一部《论语》大都是谈处事的,而据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深知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接人处事不谙 熟。于是不论学文学理的大学生,统统对讲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书籍知识求学 若渴,大到处事格言,小到礼仪要旨,凡有此类书籍,一定借阅;
有此类讲座, 均座无虚席。有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证:对“你最想掌握的知识”,选择“处世哲 学”的达到65.2%。一时间,丁远峙专门论述处世哲学的《方与圆》成了畅销书, 随之,《纵与横》、《得与失》、《点与线》……等等一大堆书扑面而来。这都 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一方面大学生又急需这方面的指导。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人生活在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成为谁也回避不 了的事情。从进大学起,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 间、舍友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 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
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 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
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 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根据调查反映,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结果表明,占44%的同学反映,跟宿舍同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现象,75%的同学反映曾经跟同学有 过关系紧张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人生环境,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会直接冲击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加之大学生 正处于人的心理成熟度落后于生理成熟度的“问题年龄期”(18~23岁),生活阅 历浅,心理承受力弱,产生矛盾困惑不善于或不能及时调适、化解。加上独生子 女较多,无论家庭条件的好坏,都会受到父母的爱护,有的甚至是溺爱,导致孩 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办事情没有主见,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不 能自理,于是产生心理障碍;
有的由于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这种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容易 反复发作,排解的难度比较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 产生困惑和焦虑。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 母呵护备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关注自我过多,关心他人较少。

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中间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过于自我。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只从自 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 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处事当中 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 人着想。常常喜欢盛气凌人、自吹自擂,并且自私自利,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2)个人性格。有的大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 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 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得很冷淡,对任何事情沉默。有的大学生性格 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
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 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
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

或者性格过分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交往,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 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个性特别张扬,奇装异服,却不关 心宿舍的卫生问题,甚至是个人的卫生问题,这样导致了宿舍的同学对其产生不 满情绪,影响了人际关系。

(3)家庭因素。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差,或者因为外貌、成绩 等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在交往中遭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意志消沉,灰心丧 气,有时还会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 最终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有的大学生家庭条件好,但气焰嚣张,看不起其他同学,也导致人际交往有问题。

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原则。作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根据思想政 治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工作中需要灵活掌握方法。

谈话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很好了解谈话对象 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变化, 使谈话顺利进行。在谈话过程中更要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和不同个性的大 学生谈话过程中,对谈话对象的态度、语气、表情、动作是不同的。在思想教育 工作中,要经常给大学生鼓励和帮助,尽量避免埋怨和指责,帮助大学生建立起 自尊、自信。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要如此。

大学生较强的模仿心理使他们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并模仿自己所 敬佩的人和事,所以典型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 求尊重理解人、关心人,心理换位是促进理解的有效途径。站在大学生的角度, 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选 择最佳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 育。帮助大学生们处理好同学、师生、男女等各种社会关系。

作者:王贝 第2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 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现代社会以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大 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如果大学生能够保持良好 的人际交往,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将对大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产生 较为积极的影响。

1.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家庭或社会等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 心理过程和异常人格特征,并由此引发个体的异常行为方式和行为表现。由于心 理障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进行人际交往,以致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对本人或者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人 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自负心理 自负的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个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 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高兴时就不分场合的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 手舞足蹈地说个不停,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态度。

1.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 优越地位等存有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情感,他把强于自己的人看做是对 自己的威胁,是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而感到不悦,甚至产生怨恨、愤怒的 烦躁情绪。

1.3多疑心理 具有多疑心理的学生,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的不满,然后 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 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1.4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为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 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影响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 进行。

1.5害羞心理 具有害羞心理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 的担心,就会在语言上支支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内心上回避人际交往。

2.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这些障碍不是突发的偶然性心 理表现,而是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2.1家庭原因引起的人际交往困惑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所在高中的佼佼者,跨入大学校门之 后发现自身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部分农村生源的学生,家庭 条件不如别人,知识面比较窄,没有像样的特长等,在与其他学生交往过程中就 会产生自卑、封闭心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够以正确的心态与同学交往, 进而产生各种人际交往的困惑。这些人际交往的困惑导致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过于敏感,对同学的人际表现曲解误解,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过于消极, 进而影响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2教育体制造成能力培养的欠缺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 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功课,忙于各种考 试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集体意识的培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积极主动性。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却不会与人交往相处,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心理承受力十 分脆弱。大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和各方面激烈的竞争使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大学里复 杂的人际关系,部分学生对于各种校园活动不够积极主动,无法培养集体观念和 人际交往的技能,在遇到学习或生活困难时无法得到来自朋友的支持,这样使得 他们陷入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状态,对人际交往丧失信心。

2.3网络依赖引发人际交往的排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 用户中占21%,其中高校学生达到了90%。上网聊天、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 不可缺少的内容,网络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 了学生交往的需求。成天泡在网络上与远在天边的网友聊天交流,把精神寄托于 虚拟世界,躲在远离现实的避风港,有时候会导致大学生对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缺 乏主动性,现实人际交往的技能因缺少锻炼而丧失。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迷恋网 络造成精神空虚、学业荒废,有一些学生去发网络辨别能力或经不住诱惑而出现 痛苦的网恋或者上当受骗,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患上“网络综合征”,出现严重的焦 虑、忧郁和惧怕现实等心理疾病症状。

3.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障碍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对于大学生良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会产生阻碍作用,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应该从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出发,结合大学 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观念,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尝试, 培养人际沟通的技能,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1加强学习,掌握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 要想成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遵循平等原则,尽管人与人之 间存在性格、能力和家庭条件的差别,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把双方放在平 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他人,平等相处。其次要遵循互助互利原则,交往一方在 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人际交往过程中破 除个人主义,善于向别人求助,乐于帮助别人。最后要遵循宽容诚信原则。大学 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 错误或者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同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以诚相待, 不卑不亢;
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

3.2重视沟通,锻炼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 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是建立在频繁的人际沟通过程中的,良好的沟通 为交往双方提供身心发展的信息和资源,建立和维持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持久 稳固关系的形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重视沟通,在人际沟通中锻炼培养 人际交往的技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另一方面要注 重语言沟通,积极评价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要正视人际冲突,学会 宽容忍让,积极化解矛盾。

3.3注重实践,科学运用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往往与真实的情况有所差别,人际交往的 心里效应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首 因效应、近因效应和刻板印象。积极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合理 运用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给别人留下 一个好的印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善于表达自我,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克服刻板印象对于自我判断的影响,避免先入为主的偏差,同时正确处理冲突, 及时调整自我表现。

作者:柳松郭春晓 第3篇:《人际交往心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人际交往心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又是一门心理 课,该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既要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又要遵循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因此,我努力 改进课堂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把课堂中学到的 理念与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目标。

大量调查表现,与本科院校对比,高职学生的本身素质相对来说普遍 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高职教师反映,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呈两极分化,对于一部分高考分数只有200多分的学生 来说,围绕一个很简单的理科原理讲解好几遍,还是接受不了,感觉迷茫,上课 根本就听不进去,只好神游天外,或见周公,或聊天传纸条。而一部分基础扎实 的学生感觉知识过于简单,不用学也明白,也没有兴趣听课。这就导致课堂气氛 沉闷,只有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人际交往心理学》作为一门纯理论的学科, 相比思政法律等枯燥的必修学科来说,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至少这门学科还 算是比较新鲜的,高职学生以前都未接触过。所以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 帮助大学生的了解人际关系特点,掌握人际交往的作用,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际 交往障碍,学会增进人际交往,优化人际关系,更应该促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学 会接纳自我、认识他人,学会宽恕他人,并能建立心理信念。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课堂讲授法 一般来说,讲授法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重点与难点,理解 事实、概念、定义、与基本原理,通过点拨、归纳、总结和概括促进学生形成自 己的知识体系,等等。如在《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概述》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
先讲解什么是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高职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类型、结构、内在动力及心 理效应。这样,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会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 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人际交往的结构,了解本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当然,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应尽可能地结合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和仪器,适时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案例分析法 一般来说,选择的案例宜典型、生动,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能使他们从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如在《人际沟通》 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事先,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美国某 航空公司的阿维安卡52航班毁于空难,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通过师生共同分 析、讨论、总结,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人与人言语沟通的心理与障碍及学会倾听, 如何增强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用不同人际交往的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如何增强人 际吸引与增加人际魅力,帮助学生形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此方 法能较好地使生活情景化、生活化,将人际交往冲突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最客观与 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进行思考与反省,更好地发现人际交往中存在的 情绪问题。情景模拟的形象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 在《人际交往的冲突》一节的教学中,高职学生模拟寝室里可能出现的各种风波, 如“生活习惯难相容”,“金钱问题伤感情”“公共责任谁来负”“隐私问题”等许多典 型生活情景,了解人际冲突的原因、作用、类型、历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 的观察,能很好地掌握处理人际冲突的八个方法。

(四)心理小测试 运用此法,教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 与能力进行深刻的反思。此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探索欲望,能更加正确地认识 自己,克服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获得人际关系的技巧。如在《人际沟通》与《人 际吸引》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讲述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的定义与原理后,提出一 起做小测试:“你是否受人欢迎?”“你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来探讨受人欢迎的人有哪些良好的人格和个性特征,再由学生归纳人际 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五)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结识新朋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交 往能力,激发学生愿意结识新朋友,并在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为目标。

如在《人际合作》《人际技巧》一节中,我策划了“有缘千里来相会”“解手链”“心有千千结”“心心相印”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在团体人际相互作用下通过观察、 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并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适应,最终更完善地发展与成长。

(六)多媒体播放法 通过播放人际交往有关的视频或心理电影,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 心理障碍。如在《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节中,我播放了心理访谈中的《难断 母子情》《成长的烦恼》,指导学生学习走出父母模式的阴影。还播放了《为什 么不理我》《胖妞不胖》,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使自卑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在《人际吸引》一节中,播放了心理访谈中的《高考人生》,帮助学生克服嫉妒、 羞怯、自负、敏感等不良的人格特质。在《社交恐怖症》一节中,通过观看视频 《催眠术与社交恐怖症》,学生了解了咨询师如何通过催眠帮助社交恐怖症的人 克服曾经的心灵伤害对潜意识的影响。还观看了心理电影《骄阳似我》中的片断, 了解了精神分析法对自我探索的重大作用。

(七)讨论法 讨论法,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由全班或小组成员 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获取新知的教学方法。讨论前,教师要根据讨论法的 基本要求,提出值得讨论的主题,此主题要有效度、难度、新颖度和热度,并指 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准备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 材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做好讨论意见准备。讨论时,既要抓住时机,分配 好讨论的角色,安排好讨论程序,又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抓住问题的中心 大胆地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要善于利用讨论的结论,可根 据实际情况,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在《人际印 象》一节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八组,分别讨论人际印象的四个特性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每组各派一名代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宣布讨论结果, 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学习效果特别显著。

实践表明,在《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运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更能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人 际关系,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欧阳叶 路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