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创业;
课程;
竞赛活动 1引言 1.1调研背景 本项目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类课程以及竞赛活 动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讨论一系列教学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 际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期望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 行的方案。为改善和提升就业创业类课程和竞赛活动的实际 效果给学校各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2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实效研究的现实 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存 在着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和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化的问题。本文 通过对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认同度和竞赛活动参与度的探索和研究,展现经济转型下就业创新教育和竞赛实践的困窘, 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现象提供思路。我国正处 于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大量创造实践型人才,迫切需 要高校开展高效实用的就业创业教育和竞赛活动。本文通过 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和 竞赛活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 建高校创新型就业创业教学和竞赛活动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 主要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及已毕业的学生。发 放问卷共计354份,收回有效问卷354份,调查数量和对象能 满足研究要求。调查结果如下:
2.1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对象男生多于女生,男生 比例为55.65%,女生比例为44.35%;
并且以低年级学生为主, 大二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比例为44.63%,大一学生比例为 18.64%,大三、大四、大五以及已毕业的分别为10.17%、9.04%、 9.04%、8.47%。除此之外,由于调研对象为理工类大学的学 生,故调研中理工科学生比例最高,占到50.86%,文史类为 36.72%,其它专业的仅有12.43%。
2.2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认识不足、评价 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目前开展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及活动,大多数同学的满意程度一般,比例为59.04%;
感到 满意的同学比例为28.25%;
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感到 不满意的学生占12.71%。53.39%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 竞赛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自身的就业创业的意识;
26.84%的学生认为比赛过于形式化帮助不大;
12.71%的学生 认为很有帮助,充分实践了就业创业的想法,完成自我定 位;
7.0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2.3学生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收获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 60.45%的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以后专业学习更有针 对性;
44.63%的学生了解了与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
33.9% 的学生学会了一些求职的技巧;
除此之外,29.38%的学生还 在其它方面有所收获。
2.4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中63.28% 的学生认为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 合;
62.4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
52.82% 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呆板;
25.42%的学生认为教师队伍不专 业;
除此之外,有17.8%的学生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 动还存在其它各种问题。
2.5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程度低,普及力度不够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6.3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类似的 活动;
26.84%的学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17.53%的学生参加过模拟求职大赛;
17.23%的学生参加过简历设计大 赛;
另外,还有25.99%的学生参加过类似的其它活动。
2.6学生对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建议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07%的学生都提出了增加课程 实践性,如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安排实习的建 议;
51.69%的学生认为应邀请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进行现场 交流;
50.2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更多样化的该类课 程;
49.72%的学生建议邀请企业家进行演讲传授经验;
另外, 13.56%的学生提出了其它不同的建议。
3调研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认为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 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
形式单一, 学生参与程度低;
受教育者、教育者、有关的教育部门对就 业创业类课程活动的认同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就业 创业政策尚不完善,对校园的创业就业的阶段重视与投入不 够等问题。
3.2高校就业创业课程与竞赛活动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 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9-86. [2]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 大学,2012.[3]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 [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风笑天.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以 30项重点经验研究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版),2014.1:60-69,158. [5]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 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J].心理学 报,2014.6:807-822. [6]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 政治学院学报,2011.1:72-76. [7]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 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71-76,82. [8]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 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7-92. [9]朱国玮,黄�B.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2011.8:64-68. [10]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J].人口学刊,2011.6:81-88. [11]马廷奇.产业结构转型、专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 业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56-59. [12]杨艳红.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 范大学,2007. [13]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14]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34-38. [15]闫成文.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初探及其对我国 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6]程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 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