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浅析世界古典文明大爆发的共时性_文明大爆炸

浅析世界古典文明大爆发的共时性_文明大爆炸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11 07:52:12 点击:

浅析世界古典文明大爆发的共时性

浅析世界古典文明大爆发的共时性 世界历史发展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存在着惊 人的一致性。他们同时经历了连年的争霸战争到统一帝国的 发展过程,同时经历了多种思想百家争鸣的社会大发展阶段。

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惊人的共时性,首先,地理环境的一致性 是客观条件,其次,诸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此前都经历过民族 入侵和民族融合,多原文化的互相融合是新思想发展的前提 条件。最后,生产技术的提高导致农业商业迅速发展,人口 增加,知识不再为贵族垄断,社会等级在战乱和中下层人民 的崛起中土崩瓦解。

摘 要:
古典文明;
共时性;
比较研究 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脉络,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 纪这一时间段内,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古国几乎同时产生 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1这一时期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是前所 未有的,正是这一时期的辉煌造就了世界上的众多文明古 国;
当然其对历史的影响,对后世文明发展的走向也有着决 定性的作用。那么,为人们所熟知的几大文明为什么会在同 一时间段同时爆发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斯塔夫诺阿里斯的著作里已经简单提及。

“古典文明时代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在此期间首次形成 了欧亚大陆的一致性。”1“约公元前六世纪前后,整个文 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 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索罗亚 斯得、希腊的理性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 事。”2 在拉尔夫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也有介绍。“由于一 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仅因为巧合——在古代世界 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 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 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3 马克垚的世界通史:“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在整个 亚欧大陆——希腊、中国、波斯和印度,思想异常活跃,群 雄角逐,异说纷呈,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 学家,他们为人类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卡 尔亚斯贝斯称之为第一轴心期。”4 可见,文明爆发的共时性早已被发现,有影响力的世界 通史作品都会提到这个有趣的问题,然而在解释和研究这个 问题方面,直到现在,也确实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试 图对此问题进行一些解释,另外也有启发对文明爆发的比较 研究的深意。

一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大爆发 希腊文明大发展。公元前800年希腊文明开始发展并形 成自身的特点,至公元前500随着希腊城邦制度的逐渐完善,希腊文明也终于到达了希腊古典文明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公 元前493年开始的希波战争的胜利将希腊文明的优势地位推 向高潮,公元前461-公元前429年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 文明古典文明的黄金时代。民主政治、对理性的追求在这一 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了希腊文明的显著特点。公元 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到公元前404年结束,这场战 争使雅典民主政治大大削弱,同时连年的征战造成了整个希 腊世界的衰落。在动乱的时代原有的认知和道德意识被不断 破坏不断质疑,各种派别的哲学理论在这时期出现,大多数 为我们所熟知的希腊哲学家都生活在这个时代。随后,由于 希腊世界整体的衰落,位于其文明边缘的马其顿统一了整个 希腊世界,亚历山大大帝把征服的世界又扩展到了亚洲和非 洲,造就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也是希腊化的世界 与时代。至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文明的核心观念业已形成, 希腊文明终止了发展,更大规模的融合各地区文化的希腊化 文明替代了它。但是,希腊文明一直影响着“西方文明”发 展的轨迹,被看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印度文明大发展。公园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进 入印度河流域,根据吠陀经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 诃婆罗多》的记载,雅利安人在此后的1000年间在印度河流 域不断发展,并向东南逐步扩展,到公元前600年左右,雅 利安人部落散居整个北印度,并且逐渐形成血缘加地域的国 家。这些小国家之间不断兼并互相攻伐,到公元前6世纪下叶,恒河流域的几个大国开始崛起,形成四国争霸的局面, 最终由摩揭陀统一了恒河流域,到公元前321年孔雀王朝建 立,印度最终形成大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 一时期,随着不断地战争攻伐,在思想文化上,印度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认为有96学派,耆那教认为有 363派别。尽管学派繁杂,究其实质大体可分为三类:吠陀 信仰;
佛教和耆那教;
异端与外道。”5印度的百家争鸣以 佛教和耆那教取得优势地位而告终。佛教传播到亚洲大陆广 大地区,并且在东南亚地区造成了“印度化”的结果。“像 佛教传播这样的情况,在以前或此后再未发生过,它体现了 东南亚地区曾经一度出现的、历时几个世纪的普遍印度化现 象。”6印度文明特别是传播广泛且久远的佛教,对整个亚 洲除中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各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中华文明大发展。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作为文明的 继承者而不是侵略者,为了更好的管理更广大的土地,周朝 建立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和道德约束机制。宗法继承制度和 分封土地制度将各种等级之间关系明确下来,并且认为保持 这种等级运行下去这个王朝就会永存。周朝特别注重礼仪, 可以说达到了繁文缛节的程度,这些礼仪用以明确各阶级的 不同身份和地位,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能僭越。到公元前770 年东周时期,周朝的一整套礼仪制度已名存实亡,春秋战国 时期开始,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连年的 征战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同样的,在思想方面各种思想理论同时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出现了,其中孔子提出 而经孟子等发展的儒家学说,最终被后世朝代接受,并且成 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和象征,一直传承了千年。儒家的 思想体系和理论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 “东方文明”的核心思想。

二 古典文明的共时性特征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到,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 前3世纪,地处欧亚大陆不同位置的三大古典文明其发展规 律和特征随各有不同但是却奇迹般的同步:政治体制都是由 混战状态最终发展到统一帝国;
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一 家得到至高地位;
都出现了影响后世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 的思想和理论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程。

1.连年战争到帝国产生 希腊、印度、中国三大文明地区在这一时期都爆发了大 规模的战争,参加战争的人数是空前的,对物质文明的破坏 力也是空前的。希腊地区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进入大规模战 争状态。“公元前5到公元前4世纪期间,每4年中有3年的时 间雅典都处在战争状态中”7战争中参展双方动辄出动上万 人几十万人的部队进行战斗,薛西斯率领的波斯大军号称 170万而迎战的希腊军队也有万之众。在地域更广阔人口更 多的印度,军队人数也十分可观。“难陀王朝曾一统北印度 并向南印度扩展……据希腊学者描述,国王拥有大量财富, 并且指挥着一支2万骑兵、20万步兵、2千辆战车和3千头大象组成的军队。”8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战争更为残酷。

为人熟知的秦朝统一战争中,秦军出兵都在50万左右,在对 赵军的长平之战中秦军就坑杀赵军20万人。战争时间越来越 长,规模越来越大,这是三大文明地区前所未有的,这说明, 大规模的人员调动在组织上成为可能,在经济上可以保障, 战争不再是人们之间为食物进行的生存斗争,而是有更高追 求的统治者操纵的权利之争。最终在血腥角力之后,庞大的 专制帝国(马其顿、孔雀、秦帝国)被建立起来。

2.几乎在同时,几大文明区出现了“百家争鸣” 希腊文明以政治民主,追求理性和关注人的本质为基本 特点,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各种不同理论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公元前六世纪末,希腊哲学转向形而上学,毕达哥拉斯 学派开始对宇宙本质进行思考,对真理进行阐述。到公元前 5世纪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解释宇宙世界的构成。随后, 诡辩学派又称智者学派开启了希腊哲学的一场智力革命,哲 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而关心人类自身内心的领 域,其中著名的是普罗泰格拉,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 度”,与之相对应的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他坚持真善 美可以被发现并且可以用论辩的方式加以体现。苏格拉底的 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最伟大 的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代表。古希腊哲 学的发展自柏拉图开始到亚里士多德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即由自然哲学阶段转向形而上学阶段。苏格拉底的理性学说,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柏拉图运用他的 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学派的批判的同时也高扬了理性的旗 帜。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把理性主义对确定性的寻求提高 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加以思辨的把握,特别是他的逻辑学的建 立,极大地强化了其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与这一时期希腊哲学理性主义倾向不同,同时代的印度 更倾向与思考宏大宇宙与人的关系,及其中体系的建构。

“与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相比,古印度哲学中的信息、 系统、复杂性理论更为全面、系统、神秘、深邃。富于神性 的想象,热衷于宏大范畴体系的建构,注重于众多范畴之间 逻辑关系的阐释,一直是古印度哲学众多学派的理论特色。” 9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是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 多,和耆那教的创始人大雄。

同时,中华大地上正是先秦文化百家争鸣的时期。春秋 战国之交,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社会等级制度逐渐瓦解, 各阶层都注重真才实学,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孔子孟的儒家 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商鞅韩非的法家 思想是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几大派别。

三 共时性的解释 (一)三大文明诞生地地理大环境基本相同 观察希腊、印度、中国文明在世界的分布,可以发现, 欧亚大陆几大文明都位于北纬35°至45°之间。这说明这几 大文明遇到的生存环境大体相同。虽然地中海式气候和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带来的雨季和旱季不尽相同,但是在同纬度 的欧亚大陆上当时人类所面对的自然条件及所与之共生的 动植物基本相同。因此,各大文明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各种问 题也就会基本相同。这是几大文明几乎同时爆发的客观自然 原因。

(二)入侵者逐渐与原住民融合,社会发展成为可能。

根据拉尔夫等人著《世界文明史》的观点,希腊、印度、 中国这三大古典文明形成之前都经历过北方民族的入侵。希 腊迈锡尼文明衰亡,黑暗时代开始,大约从公元前1100年到 公元前800年。“根据传说,约公元前1200年,城市受到更 为原始的一群侵入的希腊人的攻击,他们统称为多利亚人。” 10同样在印度是雅利安人对原始居住部落的侵入与征服。在 中国武王伐纣一直被看做是正统王朝的更迭,但是,在世界 的宏观角度,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也将其看做是一种征服。

“尽管公元前11世纪的周民族几乎仍是野蛮人,但在种族上 和商民族没有明显的不同,他们的首领对商文化颇为赞赏而 希望把他保持下去。”11这种入侵造成了文明区域整体的融 合,古典文明的爆发也是在这种充分融合之后的结果。

(三)生产技术的提高导致人口的增加,原有社会等级 有待重组 虽然时间有早有晚,铁器在古典文明爆发的时代已经被 应用,由此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生产技术也提高了。“技术 进步是造成欧亚大陆一致性的根源。……这时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铁器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12 更为先进的工具 帮助人类拓展农业的范围,而农业疆域的扩展拓宽了文明核 心区的范围。“人类在此阶段实现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 时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3 农业的发展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这种更 大规模的社会形态应运而生。人口逐渐扩张,原有不曾出现 过的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组织也开始出现。例如官吏的组织 审核,教育的平明化等问题,这样,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来 说,认知文字获取知识的能力开始逐渐超过了使用身体力量 为自己获取食物的能力。并且在初始的发展状态下,各种思 想是以平等的地位被提出的,所以,古典文明的各种思想以 爆发的形式出现。

同时,农业的发展、生产产品的逐渐丰富造就了商业的 发展。剩余物品的增加使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地区越来越 广阔。财富的积聚造就了富有的商人阶层。商人阶层和逐渐 接受了教育和知识的中下层贵族的崛起对原有的社会等级 制度给予沉重打击。在印度,“行会的经济地位已得到改善, 这使现存的社会格局变得复杂起来。行会首领成了掌握着大 宗经济财产的、有权势的公民。但是,在这个时期的以种姓 为基础的社会里,商人和手工业者并没有被列入社会上最有 特权的公民行列。”14希腊的犬儒学派学者提出了反对贵族 保守主义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在希腊“到公元前四世纪,传 统的贵族家族已经消亡,拥有多种形式的财富经济成为很普遍的事。”15 佛陀是今尼泊尔境内小国的王子是刹帝利阶 层,而佛教、耆那教的出现就是反对婆罗门教的专制,反对 婆罗门祭祀对知识和宗教的垄断地位。孔子这一时代中国思 想家的代表,也是没落贵族的后裔,他自己本身只是士这一 阶层。可以看出,同样的社会变革导致了同样的文明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历史发展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他们同时经历了连年的争霸战争到统 一帝国的发展过程,同时经历了多种思想百家争鸣的社会大 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体制、思想体系都成为了该地区 文明发展的源头。

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惊人的共时性,首先,地理环境的一 致性是客观条件,其次,诸文明的发展过程在此前都经历过 民族入侵和民族融合,多原文化的互相融合是新思想发展的 前提条件。最后,生产技术的提高导致农业商业迅速发展, 人口增加,知识不再为贵族垄断,社会等级在战乱和中下层 人民的崛起中土崩瓦解,新的体制建立起来,这种新的体制 正是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的。

1 本文提出的古典文明的概念出自斯塔夫诺利阿诺斯 《全球通史》,讨论的文明地域是希腊、印度、中国与《世 界通史》相同 1 [美]斯塔夫诺阿里斯:
《全球通史(上)》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83页2 [美]斯塔夫诺阿里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 的世界》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73页 3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飞利浦·李·拉尔 夫等:《世界文明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上卷 191页 4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31页 5 林太:《印度通史》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28页 6 [美]斯塔夫诺阿里斯:
《全球通史(上)》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97页 7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209页 8 林太:《印度通史》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28页 9 邬焜:古印度哲学的信息、系统、复杂性复杂性思想 的基本特质(上) 河北学刊 2009年第三期 49页 10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飞利浦·李·拉尔 夫等:《世界文明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上卷 210页 11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飞利浦·李·拉尔 夫等:《世界文明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上卷 181页 12 [美]斯塔夫诺阿里斯:
《全球通史(上)》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84页 13 [美]斯塔夫诺阿里斯:
《全球通史(上)》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84页 14 [澳] A.L.巴沙姆编:《印度文化史》北京 商务印 书馆 59页 15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207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