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如何在消费社会视角下解读文化设计中的商品结构 什么是文化视角

如何在消费社会视角下解读文化设计中的商品结构 什么是文化视角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10 08:14:43 点击:

如何在消费社会视角下解读文化设计中的商品结构

如何在消费社会视角下解读文化设计中的商品结构 文化设计研究中,关于商品结构的理解,与现行的市场 营销学、管理学、经济等学科有诸多联系,但也有非常大的 差别。本文正是基于商品实体背后的社会内涵、文化意蕴等 文化层面,立足消费社会这个大的时代语境,在与其他学科 的观点的对比分析中,对文化研究课题涉及到的商品、商品 结构的概念,作出相应的梳理和阐释。

摘 要:
商品;
商品结构;
消费社会 一、关于商品大众认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要想弄清商品概念,重 要的不是了解商品的特定内容和具体目的,而是要了解成为 商品之前,换句话说,在成为交换价值的载体之前,通过某 种有用性,物品满足了既定的社会需求。这才是意义之所 在。”关于商品的通行理解,基本上都没逃脱马克思这段话 的指向。目前对商品的界定主要有三种:
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 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政 治经济学) 在以上的理解中,都认为商品的属性就是价值和使用 价值,强调的是商品的效用原则,或者说,关注的都是商品的功能性逻辑。如果按照波德里亚的说法,是从商品的“原 始品质”角度来理解的商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商品的 消费,就是对使用价值的购买。

二、消费社会下的商品解读 事实上,西方自70、80年代,中国自90年代以来的 总体性、全局性的社会变更是消费社会的转型,在这样的背 景下,消费关系成为生存关系的基础性维度。但是,在前面 所说的对使用价值的购买,人和物发生的关系,在波德里亚 那里,却不是消费关系。他认为,“物要成为消费品必须变 成符号”。因为在消费社会中,商品是有编码的。在《物体 系》一书中,他将商品分为两个基本层面来研究。商品的实 用品质,仅仅是其中一个层面;
另一个层面,就是商品的符 号形式方面,即商品间相互区分的社会呈现方式及其符号编 码。这个编码是指向一个社会的身份、等级划分。当进行编 码后,商品的性质就发生了一种变化:商品就变成了一个能 指,一种符号,成了指向一个抽象社会等级秩序、社会位置 的符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使用商品就不仅仅是在使用 它的使用价值,而是转换成了对代表社会身份的符号意义的 占有和享用。

所以,在《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波德里 亚从“需求的意识形态生成”假定了商品的四个不同的价值 逻辑:
1、 使用价值的功能性逻辑——效用原则(实用)2、 交换价值的经济逻辑——等价原则(市场) 3、 符号价值的差异性逻辑——差异原则(地位) 4、 象征交换的逻辑——矛盾(不定性)逻辑(礼物) 波德里亚这种认为物(商品)是一种仅仅以它的纯 粹符号性差异来做的编码,而不指涉商品的物质性,也是受 到很多质疑的。吴兴明教授曾撰文道:物品符号永远都不能 改写为纯粹的符码,在总体上它只能以其物质性为基础来编 码,而不能变为纯粹的能指。物作为社会财富的物质性凝结 是它在消费社会中能够拥有“地位”的含义并转化为能指的 根据和原因。因此,当波德里亚武断地说消费只“消费物的 差异性,而不消费它物质性”的时候,就已经把物割裂了。

相似的观点,在其他表述中也可以看到:蒋荣昌教 授在《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中,站在广义符号学的角度, 认为商品既在传统意义上是某种商品,又在消费社会的符号 化逻辑体系里面可能是任何东西——能够标志某种等级区 分并随着这种区分的相对变化而变化的任何东西。

三、商品结构 当前的文化设计,是基于商品的内部意义设计的技 术性环节,是对商品的符号意义、形象的呈现和展示。所以, 对文化设计研究中涉及到的商品结构的认识,离不开以上对 消费社会下商品的理解,在现行的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 济等学领域活跃的理论,正是当前的主流观点。

它们所谓的商品结构,是指符合公司市场定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或者说,是零售行业在一定的经营 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经营的商品划分成若干类别和项 目,并确定各类别和项目在商品中的比例。例如:在服装零 售行业,对商品结构的就有不同区分,按照风格来说,基本 上就是时尚、流行和大众三块不同比例的组合,根据市场情 况确定不同风格的相应比例;
也有安装按照款式、主题等要 素区分的做法。

但是,在文化设计领域,讨论商品结构,与上述理 解有较大差别,更多的应该从消费社会下这个语境出发,基 于有关商品的整个系统来理解。结构,不是独立存在,而是 意味着有一个相应的系统,只有在系统中,才能谈论结构。

在文化设计意义上的商品自身结构,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 解:一是物质技术层;
二是文化美学层。前者具体的,后者 抽象的。

在物质技术层面,可以参考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看 商品的结构。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的事物的产生和运动变 化都是有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在 这里,我把商品在物质技术层面的结构也分为四种:
材质(即原材料:金属、木质、纸质、塑料等等) 形式(形状、形态、所用技术等等) 外观(所用色彩、包装等) 功能(实用性、实用范围) 文化美学层面:吴兴明教授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个商品的美学设计主要有三大要素:命名、形象设计、 情调或品位感。不难看出,商品在文化上的结构也包含三个 方面:
名:商品的名称,带有一定文化指向,让人产生联 想的能指符号;

形:在物质技术层面上的形式和外观上给予美学修 饰的外在形象;

意:具有生活情调、价值品位、能显示商品使用者 的社会等级、社会位置的内在文化意蕴。

总之,对商品及商品结构本身的理解,是当前文化设计 领域中首要面对的问题,传统的观点带有明显功能性主导特 征,它不重视、甚至是忽略了形成商品的庞大的文化体系和 美学因素,在商品结构上,更多的是关注其物质层面。在消 费社会的背景下的文化设计,我们必须跳出商品的“原始品 质”所限制的范围,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及价值指 向,但也不能割裂其作为载体的物质。

参考文献:
[1]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纲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 夏莹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尚.布西亚.物体系 [M].林志明 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4]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5]吴兴明.直面波德里亚——对一种消费社会理论 的批判性解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