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麦金太尔德性之实践与当代我国的德育教育】 如何实践望德

【麦金太尔德性之实践与当代我国的德育教育】 如何实践望德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07 07:49:03 点击:

麦金太尔德性之实践与当代我国的德育教育

麦金太尔德性之实践与当代我国的德育教育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和实践是内在统一的,人正是在生活 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德性。反思我国当代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 不承认缺乏德育中的实践教育,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 三方面共同加强德育之实践教育,以期解决实际问题。

摘 要:
麦金太尔;
德育;
实践 麦金太尔主张德性和实践是内在统一的,德性作为个体 自身的品质,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得以表现出来。德性 是获得有关实践当中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的需要,没有德 性,实践活动本身的卓越即善就无法实现。德性在实践中实 现、升华。

一、麦金太尔德性之实践 麦金太尔的德性论是以实践为起点的。麦金太尔在《德 性之后》中对实践给出界定:“通过任何连贯的、复杂的、 有着社会稳定性的人类协作活动方式,要力图达到那些卓越 的标准——这些标准既适合于某种特定的活动方式,也对这 种活动方式具有部分决定性——的过程中,这种活动方式的 内在利益就可获得,其结果是,与这种活动和追求不可分离 的,为实现卓越的人的力量,以及人的目的和利益观念都系 统的扩展了。” [1]他认为德性作为实践活动的目的,一直 是与实践活动同在的,没有这些美德就无法得到实践中的内 在利益,就无法达到优秀的标准,所以实践对于德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概念中麦金太尔认为实践包含两种利益,即内在 利益与外在利益。他认为内在利益,就是实践活动本身所带 来的内在就具有的利益,它无法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获得。而 外在利益则是通过多种形式获得的,是可以替换的。这种外 在的美好,总是某一个体的属性和拥有物,是人们竞争的对 象。也就是说,内在利益强调的是实践的过程,而外在利益 注重的则是实践的结果。

麦金太尔根据德性在实践中的作用,给德性下了一个不 完整的暂时的定义,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质,这种德性 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 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2]他想表明的意思 是:德性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他也强调,在个人实现 自身目的的同时,你和目的,和这个共同体的整体的目的是 一样的,是有益于所有的实践成员的。在当代我们可以在一 定意义上,把这理解为公德,因为公德的履行也会为增加整 体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

二、当代我国德育教育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将思想品 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大德育的尴尬 局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教育仿佛总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变身”;
二是重理论学习、知识教化。例如像诚 信,善良、勇敢等伦理条目,老师都是以讲解教科书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模式难免与时代发展的步伐脱轨。三是忽视了 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忽视学 生的个性,这样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三、实践教育与当代我国德育教育的耦合 人的德性主要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 让学生讲道德,做好人,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来能做一个 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他的道德实践来证明一切。而道 德实践也不是在一天两天内,通过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养成的, 它需要从基础层次抓起,从生活当中的小事做起,所以我们 应将道德教育的实践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之实践教育 这就要求学校,一是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形 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 实践中,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诚信、勇敢、善良。我们的 实践,可以就是一件件小事,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小事,正 是这种从小就开始做小事的好习惯,才能形成长大后做一个 真正的有德性的人。

二是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其实 德育教育应存在于校园中的方方面面,努力形成一个多维的 教育空间。在此,只是想从实践这个切入点进入,讨论一下, 如何能更好的突出实践的实效性。德育的实效性,应从具体 化,精细化做起,学校应将各种实践活动,精细化。例如在 课堂上,采用表演、演讲、辩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校同样可以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的班集体活 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等等。在整 个活动中,不但使学生心情愉悦,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 受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学校的德育教育应在实践中得以延伸,让学生的道德认 识与道德行为得到有机统一。学校作为主体,应切实有效地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具有参与 的广泛性,操作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二)家庭德育之实践教育 首先,家庭德育教育中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父母 对子女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 德育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无形而又深刻的,将会对子女产生一 生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孩子品德发展的年 龄特征和时代特征,采取恰当的实践教育措施。家长是最了 解自己的孩子的,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只有在准确的把握了 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在了 解了自己孩子的品德素质之后,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孩子的 实践教育方法。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活动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
同样,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教育活动的反应也是 不会相同。家长千万不可直接从书中,或是听取别的家长的 教育经验,而盲目的将别人的教育方式或是方法,强硬的加 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才有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在当代我国的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重智育, 轻德育的现象。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往往奔 波于各种教育班中,忙于各种题海当中,很少有时间,来做 一些有关德性教育的专门性活动。家长只重视成绩,成绩, 似乎成了评判一个孩子好与坏的首要标准。这就给我们造成 了一种误区,孩子首先要学习好,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好孩子与好成绩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关系。我想说的是, 多让孩子做一些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的活动,比学 习知识更重要。同时在德育教育中,中国的父母应和子女采 取平等的态度,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中,切勿形成一种父母所 说所做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思想,父母与子女应是互相帮 助,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形成一种父母与孩子共同探索和 创新的教育模式的理念。

(三)社会德育之实践教育 社会德育教育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养成,即社 会公德的履行。社会公德不应仅仅只是成年人的事,也应从 孩子培养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使学生体验到个人、 他人、集体、社会是统一起来的,让每个学生从小就建立起 公德意识,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公德教育中,政府 是主导,要组织一些能让学生参与的,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习、交往、集体紧密相连的活动,使其从小就明白,遵守 各种生活规则,不仅体现的是个体的个人修养与素质,更多的是,个人也要努力地为他人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让学 生从小就掌握一些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礼仪, 引导他们建立 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
也可以组织学 生多参与一些服务社区、学校、社会的活动,让他们感觉到 自己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学生,或是女儿、儿子,而是做为一 个独立的社会人,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他人提供服务, 并创造价值。

社会德育其实是所有德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社会公德 是全体公民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 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行为。学生会通过社会行 为,把品德的力量体悟的更深。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 德教育活动,会使学生更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节约和生态文明。

参加一次志愿者大清扫活动,他就会明白,劳动之可贵与可 敬之处;
同时他也会亲身体验到随手丢一张纸是多么不尊重 别人的行为;
一次实践,会让他感受到很多课堂上无法体验 到的感受,生活的实际体会,会胜于老师的千百次说教。

我们相信,我国的德育教育,通过在政府和学校德育实 践活动的合理引导下,在家庭德育教育的有机配合下,现实 社会中的德育问题一定会被逐步解决的,一定会培养出讲文 明、懂礼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

参考文献:
[1]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41页[2]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47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