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 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 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 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 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 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 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 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 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 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 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 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 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在思维卡壳时启发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 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 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 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数学,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 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 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 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 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 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然后让 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 是边看边评。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归纳总结 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方法: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 一个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直尺和 三角板或直尺间的距离。而且还提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时 要注意的问题。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 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