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中学生创新写作语言的措施】 中学生安全措施

【中学生创新写作语言的措施】 中学生安全措施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0-03 07:59:10 点击:

中学生创新写作语言的措施

中学生创新写作语言的措施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要么语言寡淡乏味, 毫无美感;要么辞藻华丽,华而不实。这两种现象表现迥异, 弊病则相同,就是缺乏生动表达,缺少情感内蕴。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的作文教学,特别是高中的作文教学更偏重于文章 主题立意构思的训练,忽视了语言的基本训练;二是有限的 语言训练也更关注各种修辞技巧的练习,对其内在规律则缺 少必要的辩证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既要让他们掌 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更要培养他们以情缀文的意识,提高创 新语言的能力。

一、创新写作语言的路径 创新写作语言,是通过对有形语言的经营,来达到语言 更丰富、更活泼、更鲜明、更具深度的表达效果。台湾诗人 叶维廉认为“把语言的媒介提升为发明性”是现代诗的一大 特色。[1] 其实,不光是现代诗,所有白话文写作,都需要 某种程度的“发明性”,来挖掘汉语潜在的可能性,提升其 表现力。

1.选词。选词就是在句子中选用最富表现力的那个词语, 相当于古人写诗之炼字。古人炼字“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 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学生写作时在紧要处选词 炼字,也能收到点睛之效。

2.炼句。对句子进行锤炼,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句子 准确流畅,行文摇曳多姿,还能产生丰富的情味。

拿破仑强调将帅的作用时说:“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 羊将战胜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正常语序颠来倒去, 新鲜又富哲理趣味。

周国平《宽待人生》中的隽语:“在这个世界上,一个 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 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 们就能平静。”整句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 强语势,强化感染力,散句则形式参差,错落有致。整散结 合,则文句疏密有致,文意畅达有味。

孙犁小说《荷花淀》有个场景写一群年轻的农村妇女, 撑着船去探望在荷花淀里打游击的丈夫,路上被鬼子发现了。

几个短句写得着实精彩:“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 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这 几个短句正是描述这万分危急时刻,妇女们奋力摇船躲避的 情景。短句节奏转换快,特别能表现那种紧张和急迫感,同 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努力地一摇”有特写镜头般 的效果,也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机敏。

各种句式灵活选用,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

3.修辞。好的修辞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 化腐朽为神奇,使文字焕发光彩。修辞的使用很普遍,常见 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借代、排比等等。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台湾作家李乐薇写山上的一间房 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空中 楼阁》)美人痣作喻,魅力无限。

新鲜的比喻将寻常事物陌生化,带来了新鲜的感受。人 们描述秋天一般会说“秋高气爽”,而美国诗人罗伯特·伯 莱却说:“秋天清澈如小鸡的眼睛。” 诗人潘维的句子:“笔端的墨经常走神,滴落在宣纸上。” “不远处,就要过年了。节日的气氛整天在我身边忙碌。”(《立春》)不说人走神,而说“墨走神”,不说人忙碌, 而说“节日的气氛忙碌”,拟人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灵性,别 有意趣。

有时为了表达一些常语难于传达的独特感悟,作家不惜 采用反修辞逻辑的词语搭配。朱英诞的《落花》,前六行这 样写“落花”:
“走在无人之境里,似过去前面就是座桃 源;一朵落花有影子闪下,那翩翩的一闪,觉出无声与无言。” 这是平实的意象描述里平实的意象表现。但诗人写至此,忽 有“落花有意流水无心”的心灵脉动,竟跳出了如下的诗行:
“仿佛落了满地的后悔,寻不见一处回避的地方。”废名在 评析这首诗时发出了“前无古人”的赞叹,并说:
“落花 落在地上,仿佛真是落了满地的后悔。落花真是寻不见一处 回避的地方。”[2] 诗人偶尔突破语言常规,新奇造语,不 乏可资借鉴之处。

二、创新写作语言的内在要求 萧乾先生曾说:“文字是天然含蓄的东西。” [3] 同 样的文字,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所以, 创新写作语言绝非技术层面的语言修饰就可以实现。古人常 说“修辞立其诚”,这个“诚”字,拆解开来,就是语言要 成立。创新语言要成立,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因情造语。乐府诗《上邪》表达一位痴情女子对爱情 的矢志不渝,她用三组反常的自然异象为誓,一是山水消失, 二是季节颠倒,三是世界重回混沌,一件比一件离奇,一件 比一件荒诞,她以这些不可能的事物作为“与君绝”的条件, 符合热恋中人都会有的绝对化心理,可见其用情之深。深情 而有奇想,深情而发奇语,正因为有饱满的内在情感的支撑, 奇语才能感人。

2.因意造语。鲁迅《秋夜》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 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语 言直白,甚至近乎废话,实则别有深意:兄弟失和,就像都 是枣树,却不能站在一起。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写 “我”一路上都在考虑找旅店:“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 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升腾。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 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 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脑袋上长出了一个 旅店,是满脑袋都在想旅店,意浓则奇语夺人 人们追求写作语言的创新,往往会在修饰上用力,努力 使语言“不像话”,和日常语言拉开距离。与之相对的是, 发现很多时候也要避免“用力”过度,也就是要写得“像话”, 贴近生活。“像话”也好,“不像话”也好,都应该立足于表达的需要,也就是修辞以诚,以情缀文。

三、创新写作语言的实现措施 1.鉴赏典例,培养语感,掌握创新写作语言的一般规律。

朱自清在《怎样学习国文》中指出:“读的功夫,我是以为 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来自语法与修辞理 论的学习,而是来自于大量的优秀作品的阅读。学生生动表 达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是这种“读的功夫”不到家,他们 既缺乏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也缺少教师在“读写转化,以 读促写”方面的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 打通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之间的“暗道”。

(1)用好课文,“授之书”而品语言。著名语文教育 专家洪镇涛先生说:“语文教学要取得最大效果需回到学习 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正确理 解和运用能力上来。”[4] 课本和读本的选文大多数都是汉 语言文学中的典范作品,是语言学习的绝好材料。

(2)多方积累,“搜之书”而习语言。学生平时的阅 读常常不能有效地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能力,究其原因,一是 阅读面狭窄,没有有意识地积累好的语言材料,二是孤立地摘录所谓的好词好句,而没有真正地从表情达意的效果上去 领悟。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语言积累做一些规范和要 求。比如每位同学每周摘录阅读中得来的好的语言文段,要 求从语言生动表达的方式和效果的角度作简要赏评,也可以 学习其写法,自己仿写一段文字。两周一次班级汇报交流, 择其优者做成墙报,在教室里张贴。到期末,将各期墙报汇 总印刷成小册子,作为作文语言训练的样本。

例如有同学摘录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刻画“静”的文字:
“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 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 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他认为 作家充分调动周边的事物来烘托“静”,给读者充实、丰满 的感觉,这对自己作文避免笼统抽象和陈词滥调很受启发。

有意识地搜索值得借鉴的语言文本,在赏评中领悟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激活,在模仿借鉴中实践提高,积跬步之 功,逐渐摸到语言生动表达的内在门道。

2.加强训练,强化语感,获得创新写作语言的基本能力。

洪镇涛先生说:“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它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5] 生 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强 化起来的。

创设多种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名家修改文稿的手记,学习他们追求语言生动表达的良好修 养,留心和揣摩文章中一句一字的细心斟酌。可以组织习作 评改,聚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其中的词句、语段、修 辞等,予以纠正、补充和调换,将语言表达的能力渗透到每 一个细节的修改中,在具体语言应用中获得积极的反思。如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站在爷爷的灵柩前,泪水爬满了 我的脸。”改成“我站在爷爷的灵柩前,泪水肆无忌惮地爬 满了我的脸。”加上“肆无忌惮”,充满了情味,写出了悲 伤的深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随笔和作文中,多布置一些学 生有话说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我” 的语言来写“我”的感觉,尽量能够生动自然地写出自己的 所思所感,鼓励学生把一些不规范不精练的语言转化为新鲜 个性的表达,并展示佳作。

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 的锻炼,作文的基本语言面貌也逐步改善。

3.留心生活,思考生活,接通创新写作语言的源头活水。说到底,语言表达其实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圣卢西亚诗人 沃尔科特说得好:“要改变你的语言,就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老舍也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古人常将 文采精华归之于“得江山之助”。有时学生作文语言之所以 单调粗糙,是因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不够。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看似平淡,却被元好问誉为“万 古千秋五字新”(《论诗绝句》),这五个字之所以“新鲜”, 是因为诗人大病初愈,身体里萎顿的活力一下子被清新的自 然所激活,因此文字不假修饰而独具天然之美。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居家生活中的落寞、清闲, 他的笔触落在铺得到处都是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上,还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作家 语言的细腻传神,得自于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细节,得 自他对故都独特的体悟和感受。所以要使得语言生动传神, 就要多留意生活,认真观察,捕捉细节,抓特征,找神韵, 修辞艺术则是锦上添花。

总之,学生的作文语言要生动起来,一方面,要引导学 生学习优秀作品的精彩语言,掌握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驾 驭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用心观察生活、体验 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接通语言生动表达的源头活水。参考文献 [1]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2. [2]陈建军,冯思纯.废名讲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 [3]龙协清.经验的汇兑.鉴赏文存[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4. [4][5]洪镇涛.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J].中学语文,1993,(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