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有着无 法比拟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体育教育取得了 空前的发展。然而,现有的体育教育依然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禁锢,在实际的体 育教学活动中,仍旧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体育教学 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鉴于此,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与深化的环境背景下, 大学相关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以教学 思路和方法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创新,以提高体育教学成效,为提高学生体育素 养以及综合素养水平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这目标的实现 有赖于学生对学校教学活动的配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 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身的努力上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大学体育教育来说,教 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问答,而是围绕学生的思维模式、身体素质的发展 而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其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够让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日后的终身体育意识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可见,实现体育教育创新发展,在体育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 学生为本”、“人性化”的实质,从而深入学生心理深层,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 育运用的积极性,是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标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新思路 (一)革新教育理念,构建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结构 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各教育人员现代教育意识的提高。传统的 体育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束缚性太强,对学生而言有太多的约束,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新形势下, 大学应脱离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态势 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体育教学中所有关联 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教师、学生以及 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一方面,大学在新建体育教 学结构时,要进行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组织新颖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需 要把自身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宗旨融入进去,在实施体育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本 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二)更新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设置体系 对于地方大学的体育教学来说,是难以像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 院等著名专业体育高校一样,采取师生“1对1”课堂教学模式的。其主要原因是因 为地方高校的体育师资配备与专业体育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大学应针 对自身办学特色以及体育师资配备建设情况,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 有选择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最大程度提高 学生的运动意识,增强学生体魄。此外,大学的体育教学还应根据不同院系、不 同专业发展方向学生的职业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地减少一些必修类 体育课程,增设符合学生兴趣发展的选修课程,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扩展 他们的体育知识面。
(三)完善评价体制,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 积极的评价,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主动参与意识,保护学生的参 与积极性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大学都在沿用单一发展的体育评价模式,在 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时,把重点放在结果和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情感态度、参与积极性等表现,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虽然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参与 度进行系统总结,但是对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帮助作用并不明显。为了凸显评价 的激励功效,帮助大学生体验体育的魅力,各体育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实行“全员锻炼”的教学理念,切实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教 学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譬如说:学校可以实现结果评价与过 程评价、他人评价与自己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现多层面、多维度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和 合理,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语总而言之,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体育作为大学的 重点学科,其所具备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在高等教 育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加大 对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紧握时代脉搏,以全面提升 体育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护航。
作者:李亮 韦训 来源:体育时空 2016年6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