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离任 > [精神自由应成为教学的黄油和面包] 没有黄油怎么做面包

[精神自由应成为教学的黄油和面包] 没有黄油怎么做面包

来源:离任 时间:2019-10-29 07:51:32 点击:

精神自由应成为教学的黄油和面包

精神自由应成为教学的黄油和面包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坚持理性主 义和科学精神,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教师的精神自由理应 成为必要保障,应引起更多的关注。本文将从哲学层面和教 师权利等方面就此展开论述,强调教师的个体精神自由对于 教育教学的独特作用。

摘 要:
精神自由 批判精神 教师增权 长久以来,我们在科学精神的哲学观的导引下,教学一 度沦为技术规训下的奴隶,迷失了教育活动的本真,从而让 教育也陷入了一种道德危机。人的本质规定性即是实现人的 全面自由的发展,不仅摆脱“物的依赖性”,也要摆脱“人 的依赖关系”,这当然也应该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教育是 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 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 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1】然而,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一种教育的自由层面的价值追求的 背景下,功利主义的传统却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嵌套在教学活 动中,与教育改革如影随形,我们很难从这种工具理性的泥 潭中抽身出来,让国人寄予教改的期望大打折扣甚至大失所 望。

毋庸置疑,个体的精神自由是社会中每一个独立的个人 理应享受的不可让渡的权利,我们从西方启蒙思想家那里早已得到了完备的富有逻辑的推演。人是生而自由的,精神自 由是使一个人真正获得他成其为“人”的哲学规定,他拥有 充分的自主性、自决力和自为性。而老师作为社会中的人概 莫能外,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其次才能获得作为“教师” 这个特定角色的其他规定性,所以教师只有作为一个充满精 神自由的个体,才能自然释放教学的创造力和独创性,对教 学改革的增益将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1.精神自由能激发师生理性的创造智慧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对过去“灌输式教学”的一种 纠偏。从师生双方而言,教学中探究与创造的展开,需要个 体精神自由的彰显与发扬。只有让自由的思想激荡在课堂上, “天赋的资源”(杜威语)才能不惧权威,大胆表达出来, 从而擦出智慧的火花。但是,如果在实践中我们只是一味以 借“探究式学习”的外壳做表演式的教学,甚至把课堂变成 才艺秀的舞台,那么探究的路径就被堵塞了。“到底探究什 么”“怎么探究”“为什么探究”这些问题如果变成了老师 “钦定”,学生“遵旨照办”,所谓的精神自由对于老师和 学生都是不复存在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由被剥 夺了,而作为联系学生一端的教师的权威被张扬了,但是他 也由于没有创造性地教和没有取得与学生的精神交流而丧 失了自由。只有创造性地教,才能创造性地学,这是教与学 的辩证法。2.批判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部分 在提到中国学生少有质疑精神的时候,我们多数人都会 归因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自保,不求出头,明哲保身的处 事哲学。近代以来,西方实用哲学在技术进步浪潮的推动下, 波及到教育事业,教学开始陷入技术主义的机械操作。加之 与中国的传统结合,更是加深了教育“只唯书”“只唯上” 的奴性思维。对技术理性的盲目偏执,导致人们逐步丧失独 立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盲从权威代替了自由精神的放逐, 这就助推了教育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曾大量讨论过的一个有趣的案例是这样的: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雪化了变成 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水。然而,有一个学生却 回答道:春天。本来我们应该为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回答报 以热情的赞扬,可是老师却以仿佛埋首故纸堆的老学究对其 回答泼了冷水,因为标准答案就是水啊。学生很委屈,但也 只能接受,因为课堂上老师的判断就是标准,不容置疑。

同样地,还有曾被某报披露过的相似情景。一个学生因 为在作文中把应该是“蓝蓝的”天写成了“灰灰的”,而被 老师责令修改。然而,对于那个学生来说,他看到的天就是 灰灰的,严重的空气污染使他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蓝天。

教育的创造性就在这样抹杀个性的方式中丧失了理性, 求是与求异的本能冲动也被阻挡在学生的心灵最深处,这种 本能终究由于长期的抑制而渐渐失去其发端的动力,也就会造成整个社会“万马齐喑”,死水一潭的局面。要激发学生 的创造才能,就要不遗余力地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实现主体间 的相互信任,自由对话,变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为主导课堂, 成为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一些形式上的小组讨论、合作 学习不仅没有实现批判性教学,反而会因为作秀式的固化让 学生反感。教师应当把质疑的精神深入到教学的任一环节, 注重反思教学,做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在课堂上鼓励 学生质疑教材,挑战权威,在建构主义学习的框架下寻求师 生双方知识的增益。当然,这种批判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判断, 是具有科学精神的思考和创见,绝不是吹毛求疵,哗众取宠 的矫揉造作。

3.教师增权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增权”论题的引出是伴随美国近年来的教师教育 改革而兴起的,并且已经成为其主导发展方向之一。郑杰指 出,为确保教师能更好地完成课程角色,并使课改获得可见 的成功,教师的教学自由就应该依法扩大,在法律中这叫“增 权”。具体来说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对传统教学境遇下教 师基本权利的强调与维护,其次是基于新课程应当赋予教师 哪些新的权利。前者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考虑 新的权利赋予的基础;
而真正意义上新增的权利会使教师获 得在课程中的解放,提升教育的品质与境界,反过来更好地 促进教师自主化专业成长和权利的共享。【2】教师在经年 累月的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性,积极性会严重降低,这也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教师教学 积极性和增强其动力,我们需要一方面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 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教师权利的伸张和保障,激发其内在动 机。外在条件的改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的热情,使教师的利益满足升华为内在认知从而诱发内部动 机,这一主动转化过程相较行政命令式的被动接受更具效果。

首先可以让教师充分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安排、考核方 式和内容、校本教研等活动,切实保证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 学术自由,不随意以行政化的“一刀切”来丈量每一位教师 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应该享有对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利,比如 布置作业、命题阅卷等。作为独立的个人,教师只有置身于 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状态中,才能让教师在充满激情与感受尊 严的心态下积极投入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改进教学质量。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第16页。

【2】郑杰:《顾此失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92-193页。

【3】吴非:《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第3-4页。

参考文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