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离任 > 浅析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 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 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离任 时间:2019-10-27 08:05:02 点击:

浅析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成因及对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投资与消费发展比例不协调,这些 问题的存在都日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此 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探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 要:
居民消费率;
成因;
对策 引 言 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 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因此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根本改变长期 以来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情况,大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居民消费率的演变 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间,我国居民消费在改革开放初期 有所上升,最高点至1982年的54.53%,至20世纪90年代起逐 渐下滑,2007年达到消费率的最低点37.4%,比1978年的 48.26%低了10.8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978年-1990年为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居民 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居民消费率有所上升,这一阶段消费率 一直保持在50%以上,最高达至54.53%。1991年-1994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率持续 下降,从1991年的49.26%下降到1994年的45.32%,下降了 3.94个百分点。

1995年-2000年为第三阶段,由于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使投资增长受到抑制,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率略有回升,基本 上保持在46%以上。1995年、1996年居民消费率得到小幅提 升,从1994年的45.32%上升到1996年的47.71%,上升了2.39 个百分点。1997年,居民消费率又下滑至46.75%,到2000年 下滑至46.22%。虽然中国居民消费率在这一阶段有所上升, 但升幅不大,居民消费率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前二阶段。

2001年-2007年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居民消费率 持续大幅下降。至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已经降至37.4%, 仅2001年~2006年的6年时间内中国居民消费率就下降了 7.4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24个百分点。可见,从总体 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我国 居民消费率显著偏低。也就是说,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工业化 进程和国际经验比较而言,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 要是投资拉动的,而作为一国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却明显不 足。

二、 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 (一)我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但对消费增长的带动效应不大我国政府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 手段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来刺激经济。经过 若干年不断的追加投资,国债投资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出来, 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表现尤为突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资形成了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机械等的巨大需求,但转化为 居民收入的比例不高,且不能增加后续就业,因此这种政府 投资带动后续消费需求扩张的乘数效应不大。

(二)大量的外资流入助推投资率攀高 由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我国对外资一直 保持较高的吸引力。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 952.53亿美元,但我国仍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三)我国投融资体制不健全也是我国投资率持续走高 的原因所在 目前我国投融资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投资微观机制的预 算"软约束",致使我国出现了地方投资过热。地方政府为了 追求政绩,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中脱离国情、国力和现实 需要,存在普遍的投资冲动,却很少考虑投资效益。加上一 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搞"形象工程"以及"政绩工程",其结果必 然是消费和投资的失衡。

三、 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影响 发展经济学家长期以来曾经一直认为,一国的储蓄较高 而消费率较低对于经济发展往往是有利的。然而,通过出口 主导增长型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和一批东南亚国家,在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后,由于本国消费率过低,国外需求增加 放慢,在不能依靠国外市场需求来弥补消费内需不足的时候, 社会再生产也就难以实现正常的循环,过去高储蓄支持的良 性循环变成现在的恶性循环。我国经济似乎也在某种程度重 复这样的循环,内需不足导致大量过剩产品严重依靠外部市 场,近几年贸易摩擦急剧增加就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投资与消费比例的长期失衡可能造成经济的大起 大落,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从经济学上来说,投资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 它具有"名为当期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两重性。本期增加 的投资既会扩大当期的总需求,又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资 本存量,从而增加下一期的总供给能力。因此,如果消费率 长期偏低,没有和投资率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投资 增长失去最终需求的支撑,进一步加剧我国的生产过剩,进 而引发新的通货紧缩,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而消费率持续走低将会加剧 我国经济运行的金融风险 投资的过快增长不仅可能会导致部分行业的盲目扩张 和重复建设,也会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 设的行业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必然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亏损 甚至破产倒闭,从而形成新的银行呆坏账;
而投资效率的下 降会导致企业还债能力的下降,进一步增加我国的金融风险。

(三)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还会导致我国的就业弹性下降,失业矛盾加剧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投资主要偏向于水利、公路、铁路等 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金密集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的投资增长 相应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而对创造就业较多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就业弹性下降。

从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较低的消费率导致我国第 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而第三产业对新增就业岗位的贡献却 远远大于第二产业的贡献。因此,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将会 加大我国城镇的就业压力,使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矛盾日益突 出,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增长。

四、 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对策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成因,本文认为提高我国居 民消费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城乡收 入差距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要鼓励农村居 民转变消费观念,提供跨期消费带动经济增长。(2)整顿 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的潜在 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创造必需条件。(3)培育新的消费 需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和咨询消 费等。(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居民消费的后 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 关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J].中国经贸导刊,2004(16):19-20. [2] 李建伟. 投资率和消费率演变特征的国际比较[J]. 中国金融,2007, (8):
49-51. [3] 宋立. 提高消费率途径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 2010(9):13-16. [4] 赵萍. 从全球视角看我国消费率走势[J]. 中国经 贸导刊,2010(17):17-18. [5] 李颖. 我国消费率的变化特征及启示[J].宏观经济 管理 ,2011(4):41-4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